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舶检验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船舶检验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船舶检验知识第一章船舶检验的基础知识1.1 船舶检验的产生中国造船业与水运业历史悠久。

在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在天然河流上广泛使用独木舟和排筏。

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出现木板船。

随着古代造船、水运业的发展,早期的船舶检验应运而生。

西周时期,周武王设立了主管舟船的管吏(兼职),称为”舟牧”,并建立了“五覆五反”的舟船检验制度。

《礼记·月令》载“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焉,天子始乘舟”。

当然,这只是船舶检验萌芽。

到清朝顺治初年(1644—1661),朝廷对漕船修造与检验制度进一步作出规定。

船舶主尺度已有一定规定,所用物料也有定额的要求,验船收船舶有“九验之法”。

其法曰:“一验木、二验板、三验底、四验梁、五验栈、六验钉、七验缝、八验捻、九验头艄”,并有具体的检验标准和技术要求。

又议准“吃水尺寸刊明栈板之上,俾益查验”。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1年开始筹备至1956年8月,正式成立国家船舶登记局; 1958年6月1日国务院批准船舶登记局改名“国家船检局”。

1963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章程》。

章程明确规定船检局的性质、任务、机构体制、职权范围等事项。

(以上资料引自《中国船舶检验史》)由于船舶是大型的高价值的且有较高安全要求的和活动范围较大的产品,其质量水平直接影响船东、托运的顾客、保险商、航行区域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因此各方面都很关心船舶的质量和质量检验的有效性。

因而,在最早的第一方检验的基础上,逐步产生了由船东代表实施的第二方检验和由合同约定的第三方实施的检验。

今天,由政府规定实施的检验均属于第三方检验。

我国现行船检队伍有三个系统:管理交通运输船舶的中国船级社、各省市地方船检(归口交通部管理)、管理渔业船舶的全国渔船检验系统(归口农业部管理)。

1.2 船舶检验的依据和宗旨船舶检验的依据:国务院1993年109号令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以下简称《船检条例》)规定。

船检的宗旨有二个:一是保证船舶具备安全航行和作业的技术条件,确保船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二是保证水域不受船舶污染。

船检工作具有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双重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船检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保证市场的公平竟争。

按规范建造和营运与不按规范建造和营运,成本上显然是有区别的。

低质量船舶投入航运市场实质是就是不正当竟争。

1.3 船舶检验的对象和检验分类《船检条例》规定:“条例适用于:(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或者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的船舶(以下简称中国籍船舶);(二)根据本条例或者国家有关规定申请检验的外国籍船舶;(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水域内设置或者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水域内设置的海上设施(以下简称海上设施);(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的企业法人所拥有的船运货物集装箱(以下简称集装箱)。

”《船检条例》又规定:“中国籍船舶所使用的有关海上交通安全的和防止水域环境污染的重要设备、部件和材料,须经船舶检验机构按照有关规定检验。

”因此,船舶检验的对象是船舶、海上设施、船用集装箱及船用产品。

按《船检条例》规定:“船舶,是指各类排水或者非排水船、艇、水上飞机、潜水器和移动式平台。

海上设施,是指水上水下各种固定或者浮动建筑、装置和固定平台。

沿海水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的港口、内水和领海以及国家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

”《船检条例》还规定:“除从事国际航行的渔业辅助船舶依照本条例进行检验外,其他渔业船舶的检验,由国务院渔业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海上设施中的海上石油天然气生产设施的检验,由国务院石油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下列船舶不适用本条例:(一)军用舰艇、公安船艇和体育运动船艇;(二)按照船舶登记规定,不需要登记的船舶。

”即上述船舶和设施不属于船舶检验的对象。

船舶检验按检验性质可分为:法定检验、入级检验、公证检验等。

法定检验是指根据本国政府颁布的船舶检验规定、规范或接受的国际公约的要求进行的检验,属于强制性的检验。

即:船舶和船用产品经检验合格后,发给证书才准航行和使用。

(按照《湖北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省人大1997年9月通过)规定,凡从事船舶修造地方船厂,必须经过我省船检部门认可后,才能从事船舶修造业务。

2005年,中共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9号文件下发后,将船舶建造行业监督管理职能明确给予了国防科工部门。

因此下一步,船厂生产许可证发放由省国防科工办负责。

)目前内河船舶的构造、稳性、载重线、乘客定额、吨位丈量以及救生、消防、航行设备、信号设备、起货设备、防污染等方面的检验都属于法定检验范畴。

我省船检部门从事的船舶检验都是法定检验。

入级检验是由于船舶与货物保险、船舶租赁、买卖的需要而生产和。

在国际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船级社检验合格后由船级社发证证书,授予船级符号,并登入船级社出版的船名录。

我国有中国船级社(简称CCS)。

公证检验是指以第三者(公证独立)的身份对某种情况进行鉴定认可,出具证明的一种检验。

如船舶发生海损、机损事故后,受海事部门、船方或保险公司的申请,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判定损坏范围,进行修复估计等出具公证检验报告。

船检部门出具的公证检验报告可作为交接计费、索赔或产品技术鉴定的有效凭证。

我省制定了《湖北省海损、机损检验和公证检验须知》(鄂船检[1992]06号),明确了海损、机损事故的受理、检验工作程序。

1.4 船舶检验的种类按照国务院颁布的《船检条例》规定,船舶法定检验分为建造时初次检验、营运中定期检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4)(以下简称《内法规》)明确规定,船舶建造时进行建造检验(初次检验);营运检验分为年度检验、中间检验、特别(换证)检验、附加(临时)检验四种。

根据《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4)第1篇第2章规定,有关检验类型各自的定义如下:初次检验---在船舶投入营运以及第一次对船舶颁发证书之前,对与某一特定证书有关的所有项目进行一次完整的检查,以保证这些项目符合有关要求并且能满足船舶预定的营运业务。

年度检验----对与特定证书有关项目进行总的检查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并且符合船舶预定的营运业务。

中间检验---对与特定证书指定项目进行检验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并且符合船舶预定的营运业务。

换证检验(特别检验)----在船舶证书到期之前,对与特定证书指定项目进行检验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并颁发一张新证书。

(注:营运检验规程中关于特别检验、中间、年度检验定义如下:中间、年度检验是定期对船体、轮机、电气及其它设备进行检查和了解使用情况。

其目的在于查明船舶是否能继续安全航行。

特别检验是定期对船体、轮机、电气及其它设备进行全面和详细的检查,其目的在于查明各部分的蚀(磨)耗及损坏程度,确定能否安全舫航行和作业的技术条件。

)附加检验(临时检验)---在因调查而进行的修复之后或进行了任何重要修理或更新之后,或因下列情况之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次普遍或部分检验。

(1)因发生事故,影响船舶适航性能者;(2)改变船舶证书所限定的用途或者航区者;(3)法定证书失效者;(4)船舶所有人或经营者的变更及船名或船籍港的变更时;(5)涉及船舶安全的修理或改装。

船底外部检查(坞内检验)---对船舶水下部分和有关项目进行的检查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并且符合船舶预定的营运业务。

船底外部检查一般结合中间检验和特别检验。

从我个人理解,船舶检验与船舶登记的先后关系:先登记后进行检验。

因为船舶开始建造,就可发办理临时登记证书。

1.5 船舶检验的工作程序按《船检条例》和《湖北省船检工作程序》的规定,检验工作程序为:菅运检验:船东申请-现场检验-发证;建造检验:船东(船厂)申请-审图-现场检验-发证。

船东的申请一般为书面的,也可以先是口头的(如电话)。

但最后,必须是书面的(签字确认)。

(按照国家行政许可法规定,船舶检验属于行政许可。

船东向船检部门申请检验,船检部门必须受理,并进行受理条件审查,如符合检验条件,就按规定时限实施检验,但并不意味着必须发证。

如发现存在严重问题,就不应发证,只要给予检验整改通知书。

)1.6船检管理船舶检验是受国际海事公约和国际惯例影响的全球性业务,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技术性。

法定检验是政府管理水运的一项重要职责。

原来我国船检体制为国家船检局与中国船级社合设“局社一家”,负责全国船检机构的行业管理。

90年代初,船检体制改革,实行“局社分家”,成立国家船检局(承担船检行业管理职能)和中国船级社(承担船舶入级及法定检验职能,两者仍在一起办公)。

1998年,国家港监、船检体制改革,国家船检局与国家港监局合并成立中国海事局。

中国船级社现为交通部直管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

为加强船检行业管理,交通部设立了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大连五个船检管理处。

近几年开展了对船检机构的资质认可、验船人员适任考试两个认可,强制推行《船检质量管理体系》。

我省为B类检验资质。

(注:从今年开始,国家实施注册验船师制度,由交通部、人事部、农业部共同颁布《注册验船师制度》.其主要精神实行执业资格制度,类似注册监理工程师制度,对社会开放考试,由各省市船检机构或中国船级社负责向船检管理机构申请注册)。

“谁检验、谁负责、谁发证”是船检行业普遍实施的责任制原则。

为加强船舶检验工作责任制管理,2002年,交通部专门制定出台了《船舶检验机构和验船工作过错责任追究规定》(交海发[2002]145号),它将检验工作过错分一般工作过错、严重工作过错、重大工作过错三大类,并规定了不同处罚规定。

2001年,我省制定了《湖北省验船人员工作过错责任追究规定》(鄂港监[2001]87号),针对验船人员工作过错制定了相关规定。

第二章内河船舶检验规范简介船舶规范是船舶检验机构颁布的有关船舶、海上设施及船用产品的各种规章、规范、规则、规程的总称。

是船舶、海上设施及船用产品的性能、构造、系统、装置、设备、材料和防止海洋污染等安全质量方面的综合技术规定,也是船舶、海上设施及船用产品设计、建造和检验的重要依据。

2.1 我国现行船舶检验规范体系交通部海事局或中华人民共和国船检局颁布或承认和各种规范是船舶或海上设施有关构造、性能、系统、装置、设备、材料等安全质量方面的综合性技术规定,是船舶和海上设施设计、建造、修理和检验的重要依据。

我国现行的内河船舶规范体系是法宝和入级规范配套的体系,其基本构成如下:1、检验规范、规则主要有海事局或船检局颁布的各种规定和规则等。

现行的内河船舶法定检验的主要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4)。

同时,交通部海事局发文,承认和接受中国船级社CCS有关规范,如《内河船舶入级与建造规范》(2004)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