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粉病的诊断与防治ppt课件

白粉病的诊断与防治ppt课件

.
西
葡萄白粉病






.
扶芳藤白粉病
.
芍 药 白 粉 病
凤 仙 花 白 粉 病
牡 丹 白 粉 病
非 洲 菊 白 粉 病
.
草坪草白粉病
.
三、白粉病的综合防治
铲除越冬菌源
秋冬季节结合修剪,剪除病弱枝;清 除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喷洒波美 3~5度的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
加强栽培管理
栽植密度、盆花摆放密度不要过大; 注意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氮肥 要适量。灌水最好在晴天的上午进行 。灌水方式最好采用滴灌或喷灌,不 要漫灌。
.
工作任务实施
准备工作
❖ 1.地点:园林植物保护综合实训室、各公共绿地 、校内外花卉苗木生产基地。
❖ 2.材料:月季白粉病、黄栌白粉病等各种病害为 害状、盒装标本及病原玻片标本。
❖ 3.工具:显微镜、扩大镜、解剖针、镊子、培养 皿,各种防治病害的器具、药剂等。
.
一、白粉病认知
白粉病概述
❖ 白粉病是园林植物上发生极为普遍的一类病害。一 般多发生在寄主生长的中后期,可侵害叶片、嫩枝 、花、花柄和新梢。
白药 液斑
.
白药 液斑
.
二、白粉病的识别
月季白粉病
1.症状识别
❖ 危害新叶和嫩梢,也危害叶柄、花柄、花托、花 萼等。被害部位表面长出一层白色粉状物(即分 生孢子)。叶片受害严重时常皱缩或卷曲,花蕾 受害后被满白粉层,逐渐萎缩干枯。幼芽受害不 能适时展开,比正常的芽展开晚且生长迟缓。
.
叶片受害
.
白粉病的诊断与防治
白粉病的诊断与防治
一 任务分析 二 任务实施 三 检查评价 四 复习思考
.
工作任务分析
任务 提出
❖ 通过在园林植保综合实训室、各公共绿地、校内外 生产基地了解白粉病的基础知识,识别其为害状及 标本,制定综合防治方案并付诸实施,达到识病治 病的目的。
能力 目标
❖ ①能进行显微镜的操作。 ❖ ②能识别白粉病的症状特点及病原形态特征。 ❖ ③能调查白粉病的发生情况并选择适当药剂。 ❖ ④能制定综合防治方案并实施。 ❖ ⑤能对防治效果进行统计并分析。
.
熬 制 的 石 硫 合 剂
.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近年来生物农药发展较快,BO-10(150~ 200倍液)、抗霉菌素120对白粉病也有良 好的防效。
发病初期喷施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 ~2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2500~5000 倍液、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45% 特克多悬浮液300~800倍液、15%绿帝可湿 性粉剂500~700倍液。温室内可用10%粉 锈宁烟雾剂熏蒸。
.
❖ 发生在园林植物上的其他白粉病有:
菊芋白粉病
.
紫薇白粉病
.
大 叶 黄 杨 白 粉 病
.
枸 杞 白 粉 病
金银木白粉病
.
金盏菊白粉病
金 鸡 菊 白 粉 病
.
石 楠 白 粉 病
.
石楠白粉病
枫 杨 白 粉 病
.
一品红白粉病
.
丁 香 白 粉 病
.
黄 刺 玫 白 粉 病
.
刺 槐 白 粉 病
.
.
花梗受害
.
叶片 受害
.
月季白粉病
花蕾 受害
叶片 受害
.
2.病原识别
❖ 属子囊菌亚门,单丝壳属。月季 上只有无性阶段,为粉孢属。
电镜照片
.
3. 发病规律
越冬状况
以菌丝在寄主植物的病枝、病芽及病落叶 上越冬。
传播方式
分生孢子借风力大量传播、侵染。
发生时间
1年当中5~6月及9~10月发病严重。温室栽 培时可周年发病。
.
.
.
检查评价
序 号
重点考核环节
1 白粉病认知
2 白粉病的识别 3 标本的采集及制作
考核标准
标准 分值
了解白粉病的一般症状及为害特点 10
能正确识别常见种类,指明各种病害 病原的形态特征
15
得分
制作规范,病害症状典型完整
15
4 发生为害情况调查
调查方法正确,结果能反映病害发生 的实际情况
15

防治方案的设计及实 施
方案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
20
6 防治效果的分析
统计方法符合要求,分析有针对性 10
7 实训报告
能按时、认真完成报告,能在报告中 认真分析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5
复习思考
复习思考
❖ 春季园林植物白粉病发生重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课堂 活动建议
❖ 通过对校园、各大公园进行调查,观察不同种 类的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危害特点。
.
栽培条件差异 品种抗性差异
干燥、郁蔽处发生严重,温室栽培较 露天栽培发生严重。
多施氮肥,栽植过密,光照不足,通 风不良都加重该病的发生;滴灌和白天 浇水能抑制病害的发生。
墨红、白牡丹、十姐妹等易感病,而 粉红色重瓣种粉团蔷薇则较抗病。
.
黄栌白粉病 1.症状识别
❖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嫩枝。叶片被害后,初期 在叶面上出现白色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白 色粉霉斑,严重时霉斑相连成片,叶正面布满白 粉,最后叶面上产生黑褐色的颗粒状子实体(闭 囊壳) 。秋季叶片焦枯,不但影响树木生长, 而且受害叶片秋天不能变红,影响观赏红叶。
.
白粉斑
黄栌白粉病
小黑点
.
小黑点
美 国 红 栌 白 粉 病
.
.
2.病原识别
❖ 漆松钩丝壳 菌,属子囊 菌亚门,钩 丝壳属。
.
3. 发病规律
越冬状况
以闭囊壳在落叶上或附着在枝干上越冬, 也有以菌丝在枝条上越冬。
传播方式
子囊孢子借风吹、雨溅等传播。
发生条件
多雨、郁蔽、通风及透光较差时,病害发生 严重,7~8月为发病盛期。
❖ 在叶片上初为褪绿斑,继而长出白色菌丝层,并产 生白粉状分生孢子,在生长季节进行再侵染。重者 可抑制寄主植物生长,叶片不平整,以致卷曲,萎 蔫苍白。
.
.
叶片受害
.
与白粉病易混淆的情 况有:叶面上的白涂料斑 、白鸟粪斑、白药液斑以 及过多的表皮毛等,甄别 上述现象,一是凭有经验 的肉眼诊断,二是借助于 显微镜检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