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慈母情深导学案

18慈母情深导学案

3、教师适时指导。.
4、引导学生完成《问题训练—评价单》单上的相关习题。
5、评价学生的表现。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谈谈自己的想法。
2.学生小组合作,保质保量完成《问题训练-评价单》。
3、交流展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
简谈感受
结束学习
3分钟
、1、教师总结
2、师生同背诵《游子吟》。
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慈祥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体会母爱的伟大,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关键问题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一案两单。
学生准备:1、对本课进行结构化预习,细细研读课文。
2、做好导读单。
3、请学术助理收集问题生成单,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这节课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集中精力完成生成单上的问题。
1、学生小组交流导读单,汇报展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正确理解重点词语:“龟裂、失魂落魄、震耳欲聋、攥、疲惫”为下面的小组合作讨论奠定基础。
3、学生小组交流、质疑,填写问题生成单,展示汇报。
1、自主思考,完成生成单上的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展示汇报,提高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完善问题答案。
3.大胆质疑,合作解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扩展延伸巩固训练
9分钟
1、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2完成《问题训练—评价单》。
师提问:1、这课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在哪?课文如何来变现母爱情深的?
2、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1、在总结中加深巩固。
2、同背诵:《游子吟》。




18、慈母情深
深沉的爱
母亲我
崇敬的情感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理解词语。
2、通过阅读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段落联系,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过程与方法
1、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
2、读中质疑,讨论交流中解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独立评析人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歌曲导入
2分钟
1、师生同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各。
2、谈对歌曲的理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喜欢唱歌吗?好,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2、请同学们说说唱歌时,你想到什么?
3、母爱无私,母爱伟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歌颂母爱的课文《慈母情深》
学生分析
写母亲的文章很多,但本文的视觉很独特。要想让学生在众多的歌颂母亲的诗篇中记住本文,教师就得把握学生心理。引导学生走进那个年代,联系身边的亲情故事才会在学生心灵上留下烙印。
设计理念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引导阅读、诱发感悟和指导练习这三项阅读教学策略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强调以读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朗读、讨论、交流的过程就是表达感受、互相启发、丰富课堂、丰富课文、丰富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小组合作来自品味文本15分钟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重点探究:1、课文哪些地方写出母亲对我深沉的爱?
2、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3、我对母亲的崇敬表现在什么地方?
1.学术助理发放《问题生成-评价单》。
2. 引导生浏览问题。
3. 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
4.指导生进行小组讨论,随之进行多元展示。
5.适时补充小结,点拨。
1、唱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谈感想。
3、齐读课题。
预习评价
生成问题
11分钟
1、认读重点字:“皱、挣、陷、攥” 。理解:“龟裂、失魂落魄、震耳欲聋、攥、疲惫”等,对课文整体感知。
2、交流导读单的完成。
3、阅读课文,学生质疑,形成问题生成单。
1、师检查学生导读单的完成情况。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多元评价。
语文学科新课程有效教学导学案
审核人签字:主备人:
授课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18、慈母情深
任课教师
课型
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2011年 月 日




《慈母情深》是一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感情真挚的文章,文章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刻画了一位辛苦、瘦弱、坚强、慈爱的母亲的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