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静力学基础P20-P23 习题:1-1、已知:F1=2000N,F2=150N, F3=200N, F4=100N,各力的方向如图1-1所示。
试求各力在x、y轴上的投影。
解题提示:计算方法:F x= + F cosαF= + F sinαy注意:力的投影为代数量;式中:F x、F y的“+”的选取由力F的指向来确定;α为力F与x轴所夹的锐角。
图1-11-2、铆接薄钢板在孔A、B、C、D处受四个力作用,孔间尺寸如图1-2所示。
已知:F1=50N,F2=100N, F3=150N, F4=220N,求此汇交力系的合力。
解题提示:——计算方法。
一、解析法F=F1x+F2x+……+F n x=∑F xR xF=F1y+F2y+……+F ny=∑F yR yF= √ F R x2+ F R y2Rtanα=∣F R y/ F R x∣二、几何法按力多边形法则作力多边形,从图1-2图中量得F R的大小和方向。
1-4、求图1-4所示各种情况下力F对点O的力矩。
图1-4解题提示:——计算方法。
①按力矩的定义计算M O(F)= + Fd②按合力矩定理计算M O(F)= M O(F x)+M O(F y)1-5、求图1-5所示两种情况下G与F对转心A之矩。
解题提示:此题按合力矩定理计算各力矩较方便、简捷。
以图1-5a为例:力F、G至A点的距离不易确定,如按力矩的定义计算力矩图1-5既繁琐,又容易出错。
若将力F、G分别沿矩形两边长方向分解,则各分力的力臂不需计算、一目了然,只需计算各分力的大小,即可按合力矩定理计算出各力的力矩。
M(F)= -F cosαb- F sinαaAM(G)= -G cosαa/2 - G sinαb/2A1-6、如图1-6所示,矩形钢板的边长为a=4m,b=2m,作用力偶M(F,F′)。
当F=F′=200N时,才能使钢板转动。
试考虑选择加力的位置与方向才能使所费力为最小而达到使钢板转一角度的目的,并求出此最小力的值。
解题提示:力偶矩是力偶作用的唯一度量。
只要保持力偶矩的大小和力偶的转向不变,可以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度,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此题可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增大力偶图1-6臂的长度,求得使钢板转动所费力的最小值。
1-7、试画出图1-7所示受柔性约束物体的受力图。
图1-7解题提示:柔性体只能给物体产生拉力。
其约束反力的方向应沿柔索的中心线而背离物体。
表示符号:字母“F T”。
图1-7a、b解题如下:图1-8解题提示:光滑接触面约束:其约束反力的方向应沿接触面、接触点的公法线且指向物体。
法向反力表示符号:字母“F N”。
F N3图1-9解题提示:固定铰链、中间铰链——限制物体向任意方向的移动,其约束反力通常用通过铰链中心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正交分力F N x、F N y来表示。
活动铰链——仅限制物体在与支座接触处向着支承面或离开支承面的移动,其约束反力F N通过铰链中心,且垂直于支承面,指向待定。
1-9、试画出图1-9所示所指定的分离体的受力图。
图1-9解题提示:固定端约束——限制物体既不能移动也不能转动,使物体保持静止的约束形式。
一般情况下,约束反力可简化为两个正交的约束反力和一个约束反力偶。
二力构件——两端用铰链连接,且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构件。
F Ay第一章静力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习题:1-1 F1x= -1732N,F1y= -1000N;F2x=0,F2y= -150N;F3x= 141.4N,F3y=141.4N;F4x= -50N,F4y=86.6N1-2 F R= 90.6N,θ= -46.79°1-4 a)M O(F)=FL b)M O(F)=0 c)M O(F)=FL sinθd)M O(F)= -Fa e)M O(F)=Facosα–FLsinαf)M O(F)= Fsinα√L2+b21-5 a)M A(F)= -F cosαb- F sinαa M A(G)= -G cosαa/2 - G sinαb/2 b)M A(F1)=F1(r- acosα-bsinα)M A(F2)= - F2(r+ acosα+bsinα)1-6 F min=89.44N第二章平面力系P51-P58 习题:2-1、如图2-1所示,一平面任意力系每方格边长为a,F1=F2=F,F3=F4= = √2 F。
试求力系向O点简化的结果。
解题提示:主矢的大小及方向的计算方法:FR x′=∑F x F R y′=∑F y大小:F R ′= √(∑Fx)2+(∑F y)2方向:tanα=∣∑F y∕∑F x∣α为主矢FR′与x轴所夹的锐角。
主矩的计算方法:M O=∑M O(F)。
图2-12-4、试计算图2-4所示支架中A、C处的约束反力。
已知G,不计杆的自重力。
解题提示:画AB杆分离体受力图、列平衡方程求解。
图2-42-7、如图2-7所示,总重力G=160kN的水塔,固定在支架A、B、C、D上。
A为固定铰链支座,B为活动铰链支座,水箱右侧受风压为q=16kN/m。
为保证水塔平衡,试求A、B间的最小距离。
解题提示: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画其分离体受力图、列平衡方程求解。
图2-7 2-8、如图2-8所示,已知q、a,且F=qa、M=qa2。
求图示各梁的支座反力。
图2-8解题提示:一、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基本形式:∑F x=0,∑F y=0,∑M O(F)=0二力矩式:∑F x=0(或∑F y=0),∑M A(F)=0,∑M B(F)=0三力矩式:∑M A(F)=0,∑M B(F)=0,∑M C(F)=0二、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基本形式:∑F y=0 ∑M O(F)=0二力矩式:∑M A(F)=0,∑M B(F)=0三、求支座反力的方法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画其分离体受力图。
2、选择直角坐标轴系,列平衡方程并求解。
以2-2图c)为例①选AB梁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c′)②选直角坐标系如图示,列平衡方程y并求解。
F Ax x ∑F x=0 F Ax =0 (1)F Ay F B∑F y=0 F Ay –F+ F B –q(2a)= 0 (2)图c′)∑M A(F)=0 F B(2a)–F(3a)–q(2a)a+M=0 (3)解方程组得:F Ax =0,F Ay =qa,F B =2qa2-10、如图2-10所示,汽车起重机的车重力W Q=26kN,臂重力G=4.5kN,起重机旋转及固定部分的重力W=31kN。
设伸臂在起重机对称平面内,试求在图示位置起重机不致翻倒的最大起重载荷G p。
解题提示: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平面平行力系问题的实例。
平面平行力系只有两个独立的平衡方程,而此题取汽车起重机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受力分析可知却有三个未知力:A、B两处的法向反力及G p。
故需考虑汽车起重机起吊时即将翻倒的临界平衡状态,此时A点的反力为零,从而列平衡方程可求得最大起重载荷G p。
解:取汽车起重机整体为研究对象,考虑其起吊时即将翻倒的临界平衡状态,画受力图,此时F A=0。
列平衡方程∑M A(F)=02W Q-2.5G-5.5G p=0Gp=7.41kNF A F B图2-10 2-11、如图2-11所示,重力为G的球夹在墙和均质杆之间。
AB杆的重力为G Q=4G/3,长为l,AD=2l/3。
已知G、α=30°,求绳子BC和铰链A的约束反力。
解题提示物系平衡问题的解题步骤:①明确选取的研究对象及其数目。
②画出各个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③选取直角坐标轴,列平衡方程并求解。
解:①分别取球、AB杆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2-11图(a)、(b)。
②列平衡方程并求解。
由图(a)∑F y=0 F ND sinα-G =0 (1)FND=2G F T B 由图(b)NE O F′ND ∑F x=0 F A x+F ND cosα - F T= 0 (2)∑F y=0 F A y- F ND sinα - G Q= 0 (3)F ND D ∑M O(F)=0 (a)GF T l cosα–FND2l/3 –G Q s inα l/2=0 (4)G Q解得:F A x AFA x=0.192G, F A y=2.33G, F T=1.92G F A y (b)2-14、图2-14所示为火箭发动机试验台。
发动机固定在台上,测力计M指示绳子的拉力为F T,工作台和发动机的重力为G,火箭推力为F。
已知F TG、G以及尺寸h、H、a和b,试求推力F和BD杆所受的力。
解题提示方法一:分别取AC杆、工作台和发动机一体为研究对象,画其受力图,列平衡方程求解。
方法二:分别取结构整体、工作台和发动机一体为研究对象,画其受力图,列平衡方程求解。
图2-14 2-15、组合梁及其受力情况如图2-15所示。
若已知F、M、q、a,梁的自重力忽略不计,试求A、B、C、D各处的约束反力。
图2-15解题提示:物系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有两种:①逐步拆开法②先整体后部分拆开之法;解题时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要从物系中具有局部可解条件的研究对象选取而定。
解2-15图b)①分别选取CD杆、ABC杆为研究对象,画其受力图①、②。
(或分别选取CD杆、整体为研究对象,画其受力图①、③。
)q F FCF qF Ax M FAxMC D A B C A B C☉ DF F FAy FBFAyFBFD①CD杆②ABC杆③组合梁整体②列平衡方程并求解。
图①:∑M D(F)=0 -F C a + qa*a/2 = 0 (1)∑M D(F)=0 F D a - qa*a/2 = 0(2)图②:∑F x=0 F Ax= 0 (3)∑F y=0 F Ay+ F B– F - F C = 0 (4)∑M A(F)=0 F B a – Fa -F C 2a - M= 0 (5)F Ax =0 FB=F+qa+ M/a FC=FD= qa/2FAy=M/a - qa/2 。
2-18、图2-18所示构架中,DF杆的中点有一销钉E套在AC杆的导槽内。
已知F p、a,试求B、C两支座的约束反力。
解题提示——解题顺序应为:①整体研究对象→②DF杆→③AC杆(或AB杆)。
解题过程:1、选整体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a)。
列平衡方程:∑M B(F)=0 F Cy 2a-F P 2a = 0 (1)∑M C(F)=0 -F By = 0 (2)∑Bx + F Cx = 0(3)F Cy = FP,F By = 0 ;2、选DF杆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b)。
列平衡方程:图2-18∑M D(F NE sin45º 2a-F P 2a = 0 (4)F NE =2√ 2 FP3、选AC杆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c)。
列平衡方程:∑M A(F, -F NE√2 a + F Cx 2a + F Cy 2a = 0 (5)F Cx = FP将此代入(3)式可得:F Bx =- F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