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案情]据新华社2013年1月23日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 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 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 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坚持 “老虎”、“苍蝇”一起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 劲头抓下去,坚决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他强调,各 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 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 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议题] 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一致同意规则 多数票规则 投票交易
规则:全体参与投票并无人投反对票时方案通过 适用:方案实施能影响所有参与者 优劣:方案实施没有阻力,但决策成本高
规则:一个方案须得到参与者中半数或超 过半数以上比例的同意方能通过。 实质:少数服从多数。 优劣:降低决策成本,但方案实施会遇到 阻力。 种类:简单多数票规则、绝对多数票规则
[议题]公路超载超限为何久治不愈?你认为应如何 解决?
根源:权力失控,取决于: (1)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2)政府干预经济的 具体方式;(3)政府行为所受的约束程度。 治理:加强监管 (1)减少官员以公权谋私利的机会; (2)强化 权利监督并对设租者予以严厉惩处 。
任何形式的腐败,不论具体原因为何,根子都在 官员权力过大,不受或少受监督。 而官员的权力过大,又在于其权力过于集中,缺 乏制衡机制。 所以,要分割官员的权力,就必须把原来集中于 一个人或机构的权力,分散到不同的人或部门,并 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除了把权利拥有者关进笼子里外,至今 为止,人类还沒有想出别的办法来约束他们。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美国人的观念里, 政府是一个十分危险的怪物,因为他太过强 大,以至于强大到民众难于驾驭。它掌控着 至高无上的国家机器,它可以轻而易举的动 用军队、法庭、警察等等暴力机关,来消除 不利于国家利益的事和人。一旦哪个小人物 触犯了政府认定的国家利益,他便要遭到灭 顶之灾的危险,因为小人物是绝对的弱势群 体,他根本就不是和整个强大国家机器对抗 的手。
樊丽明,《西方学者政府缺陷理论述评》, 《经济研究参考》,1999.20; 张进铭,《发展中国家政府缺陷与政府改 革观点述评》,《经济学动态》,1999.7; 王正,《公共选择理论在方法论上的借鉴 意义》,《理论经济学》,1998.12; 陈振明 ,《非市场缺陷的政治经济学分 析》,《中国社会科学》,1998.6; 戴炳源,《布坎南的公共选择财政理论述 评》,《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8.6; 孙 健 夫 ,《 公 共 选 择 理 论 及 其 借 鉴 》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5;
课堂讨论
[案情]长期以来,公路超载超限运输使得人们花巨 资修建的高等级公路,短短几年就破烂不堪,严重 缩短了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还经常造成交通堵 塞,导致交通事故发生。自2004年6月20日起,由交 通部牵头,公安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质 检总局等7部委,联合在全国开展了治理车辆超限、 超载专项行动。
拓展阅读
(1)过高的规制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规制过程中的组织成本:一是立法的成本,如调研成本、 制定成本等;二是信息收集成本,如要掌握企业的真实成本所必须耗费 的成本。三是实施规制的成本,如规制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等。 间接成本是指规制所造成的效率损失。 (2)大量的寻租活动 谁获得特许权和经营权,谁就有较多的利益,甚至是超额利润。 (3)不对称的信息结构 由于规制者难以获得被规制者的详细信息,无法激励自然垄断企业降 低成本,会导致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受规制厂商有过度投资的倾向。 (4)产业间替代竞争加剧与经济技术条件的变化 竞争加剧使得垄断受到约束。经济技术条件的变化使得原来属于自然 垄断性质的某些业务变成可竞争的领域。
对策:重新审视和定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重新认识政府的角色 趋势:政府比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更 有效率的领域
专栏:政府决策失误原因及其对策
公共决策失误 政府决策程序、选举制度和政府失灵 官僚机构 政府扩张或 政府增长
的低效率
寻租行为
进行宪制改革 在政府机构内部形成竞争机制
克服政府失灵的对策
目标:追求预算最大化 行为:过度供给公共产品
美 元 MSB
C(单位产出的总成本)
V(单位产出的总价值)
MSC
效率 产出 0 Q 尼斯卡宁的官僚模型 Q’
无效率 产出 Q/年
目标:谋求增加对其成员有利的政府支出 行为:对政治家和官僚施加影响
权力
价 格
E’
租金
P’ E
P D Q S=MC
乙方案
2 3 1
丙方案
3 1 2
方案
结果之二:投票悖论
规定选择顺序,将三个方案中任意 两个进行组合(配对)投票,将扭转投 票的结果。
第二轮
胜者与丙比较
胜者再与……
第 三 轮
第 一 轮
甲与乙比较
定义:互投赞成票 动因:可使投票人自身净收益增加 效果:取得投票结果,但可能包括无效率的项目
A、B方案的收益和成本 A 张先生 王先生 李先生 10 -2 -2 B -2 10 -2 得失 +8 +8 -4
表现、寻租与设租、
(1)提供经济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2)政治决策失误 (3)政府干预效率低下 (4)寻租与设租
概念 寻租:是人们通过游说、行贿等活动,促使权力拥有者帮 助自己确立垄断地位,以获得经济租的活动。 设租:是拥有权力的个体利用权力获得经济利益的活动。
寻租与设租关系——合作博弈 关系形成基础: (1)有租可寻:权利能否带来租金; (2)达成协议:双方就如何分配租金达成的一致; (3)风险分担:双方注重风险防范。 实质:既得利益的形成与分配
(1)产生唯一、稳定的投票结果
条件: #方案是一维层面的 #投票人偏好是单峰的 特点:投票结果与中间投票人的 偏好一致
甲方案 张先生 效 用 大 中 小 张 甲 乙 丙 方案 王 李先生 王先生 1 3 3
乙方案 2 1 2
丙方案 3 2 1
李
结果之一:投票结果的唯一性(与投票顺序无关)
中间投票人:指在其选择两边投票者 数量相
D’ Q’
花生吨数/年
花生许可证或生产配额下的租金
直接投票:投票人既理性又无知
理性决定了他们会以成本和收益的比较作为投什 么票的准则。投赞成票or投反对票or弃权票. 无知是由于对备选方案的信息不了解或没有能力 了解而任由政治家或媒体操纵。
间接投票:有可能克服直接投票的投票人的无知,
但也可能投不负责任的票。
公共选择概念、公共选择规则、政府失灵
S S
市场均衡
政治均衡
公共选择定义:通过一定的政治程序,由投票人直接投 票或间接投票决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又称为政治决 策过程。
政治家 官僚 特殊利益集团 选民
目标:追求选票最大化 行为:使自己的竞选方案尽可能符合中间投票人的 意愿
等的投票者。
中间投票人定理:在一维单峰偏好情况下,少 数服从多数规则的采用,将
使中间投票人的偏好成为集
体选择的结果。
(2)产生投票悖论(人们的偏好前后一致但集体 偏好则前后不一致)
特点:出现没有投票结果的投票循环 原因:存在多峰偏好 恶果:操纵议程
甲方案
张先生 效 用 大 中 小 王 张 甲 乙 丙 李先生 王先生 1 2 3 李
起因:政府干预市场行为,包括: (1)政府规制;(2)关税、进出口配额限制;(3)政 府订货。 我国政府规制的主要问题 1)表现——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政府部门自己决定是否规制,又由自己执行规制。 2)后果——多部门联合专项治理 导致部门间过度的争权夺利。多个部门对同一行为进行 规制。多部门介入是争夺规制权的结果 , 谁拥有规制权谁 就拥有部门利益。 同时,消费者的权益难以得到维护。规制者不可能站在 中立的立场上对待消费者。
对政府的税收和支出加以约束
引进利润动机
【参考文献】 汪波 ,《社会需求、多元博弈、公共选择与 制度变迁 — 论中国政府体制改革与法治建设》, 《浙江社会科学》,2006.5; 蒋满元 ,《经济立法中的地方部门利益倾向 问题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06.4; 钱弘道 ,《从市场经济到有限政府的必然逻 辑》,《浙江学刊》,2004.4; 张恒 ,《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灵说及其对 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理论经济学》,2002.1; 庄宗明,《经济人假说:争论与超越》,《学 术月刊》,2001.2;
拓展阅读
肯尼思.阿罗:诺贝尔奖得主 民主社会,集体决策规则应满足的条件: 包括:无论选民的偏好结构如何,它必须能产生一种 决策、它必须能对所有可能的结果进行排序、它必须 对个人的偏好做出反应、它必须前后一致、社会对备 选方案的排序不受无关备选方案的影响、排除独裁。 结论:要找到一个满足所有这些标准的规则是不 可能的。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致性 决策。
一个文明发达昌盛与否,表面上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实 际上取决于对权力者的驯化。无数实践证明:人民若想幸福, 最重要的就是驯服统治者,把他们关进笼子里。 而在现代中国,并非没有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先例。香 港人靠法制和媒体监督政府,而台湾人则是把公权力管住了, 让公务员变成了服务员,人民成了大爷,让公权力成了孙子。 所以台湾的龙应台说: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 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 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 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 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