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公共选择理论
•
•
• 当时,FDA正在执行的公共政策强调以确 凿的科学数据为依据,而普强公司和美国 医学会则代表着两个强大的特殊利益集团, 即大公司和医务人员。普强公司通过政治 手段阻拦FDA的任何行动,双方僵持不下。 最后,面对越来越多的科学数据和科学家 的反对意见,普强公司不得不召开特别董 事会。结果董事会不仅决定继续销售帕纳 巴,而且决定积极采取法律手段,尽量延 长药品的销售时间。
决制) • 多数裁定规则majority rule(简单多数、
超多数、计点投票规则)
(二)公共选择的方式
• 1、“直接民主制”(direct democracy)。直 接民主制是指选民或投票人自己直接进行投票, 参与政治决策或集体决策的最终选择的一种公共 选择方式。
• 2、代议民主制(representative democracy)”。简称“代议制”,代议民主制 是指选民或投票人并不直接对集体决策进行表决, 而是选举出少数代表,由这些代表来决定所需采 取的集体行动的一种公共选择方式。因此代议民 主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制。
就是建立在代议制、普选制和政党制基础 上的政治民主制。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公共选择的机制
• 现代国家的公共选择机制是一个建立在政 治市场基础上的,通过复杂的政治交易来 实现政治均衡的集体决策运行体系。
• 1、政治市场。 • 2、政治交易 • 3、政治均衡 • 4、政治失效
三、公共选择的规则与方式
• (一)公共选择的规则 • 一致同意规则unanimity rule(一票否
• 将经济交易和政治决策这两类人类行为的 基本方面纳入单一的私人利益分析模式
三、公共选择下的公共决策
• 公共选择下的公共决策就是如何通过 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 产量。
• 它面临的两个基本问题是: • (1)偏好显示问题 (2)偏好加总问题
第二节、公共决策机制
• 一、公共选择的制度 • 现代国家的公共选择制度概括起来讲
四、公共选择的规律
• (一)阿罗不可能定理 • 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
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 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 果。
(二)投票悖论
• 投票之谜、投票窘境、循环投票。所谓 投票悖论,即在多数规则下,有三个或三 个以上方案可供选择,且就其中的任意两 个方案进行投票时,如果出现A击败B,B 击败C,C却又击败了A,即循环击败,无 一方案可获胜的困境,这一现象就称之为 投票悖论。
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行动的过程。 • (2)公共选择理论就是专门研究政府决
策的经济学理论,它是对政府决策过程进 行经济分析的理论。
二、公共选择研究方法论
•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仍然是经济学的 方法,即“私人利益分析法”,像经济学 一样。
•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行为假设是:人是一 个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
•
•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个实验在10个国家里被重复 了91次,分别有2000人和23位实验人员参加。 结果当“董事会”成员不包括公司外部成员而且 不告诉“董事会”成员药品可能给患者带来的具 体伤害时,76%的“董事会”成员会选择最不负 责的做法――尽全力销售帕拉巴,但没有人选择最 负责任的做法――把药品撤离市场。
(三)单峰偏好定理
• (single-peaked preference theorem)。由于 人们的偏好结构有单峰形和多峰形之别, 单峰偏好意味着人们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 而多峰偏好意味着人们理想的结果不止一 个,因此多数规则下所取得的政治均衡, 有时并不是唯一的。有关单峰偏好和多峰 偏好的示意图,
第五章 公共选择理论
本章内容安排
• 案例引导 •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 第二节 公共决策机制 • 第三节 公共决策主体行为分析 • 第四节 政府失败与治理
案例:应由谁来决定我们的命运
• 一个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药品帕 拉巴(Panalba)的故事。帕拉巴是多种抗生素的 混合物,1957年-1970年间在市场上销售,属于 普强公司(Vpjohn Company)的产品。该产品 的疗效较差,病人服用后,有的病情没有好转,有 的还受到严重伤害甚至死亡。FDA和美国国家科 学院都表示,帕拉巴在现代药品中不应有立足之地。 但是,对于该药品是否应该撤市的问题上,FDA 和美国医学会持有不同意见,后者认为应该把决定 病人健康的权力交给医生而不是政府监管机构。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制定决策的人们与受到决 策影响的人们之间的距离越远,决策制定者越容 易失去对自己行为的道德判断和个人准则。
问题
• 1、公共决策与市场决策目标存在哪些差异? • 2、公共决策与市场决策发生冲突时该怎么
办?
第一节、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 一、公共选择与公共选择理论 • (1)公共选择就是人们通过政治过程把
偏好峰值图
• 单峰偏好图
• 多峰偏好图
(四)中间投票者定理(median
voter theorem)。
• 所谓中间投票者,指的是这样一种投票者,其最偏好的结 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的中间状态。一般来说, 投票者最偏好的政治结果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劳务 的数量达到这样的水平:他所承担的税收份额与该种公共 产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恰好相等。布莱克以及A·唐斯皆发 现:多数选举制度最终会使人们选择的政策成为符合“中 间”选民偏好的政策,即在投票者最偏好的政治结果中, 处于中间状态的反映所谓中间投票者意愿的公共产品或劳 务的产量,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也就是说,中 间投票者的偏好结果与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具有一致性。 这就是“中间投票者定理”所揭示的规律。
•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管理学教授阿姆斯特朗 (Amstrong)注意到这个案例后,在他的 课堂上请学生们进行案例分析,并给他们的 选择。结果,不论他采取何种方式,只要在 “董事会”没有外来人员的情况下,总有 3/4左右的“董事会”成员选择“尽全力销 售帕拉巴”,令他十分震惊,但是当“董事 会”里加入了公众代表、股东代表和供应商 代表之后,只有不到1/4的人做出上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