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公共选择理论
上一页 下一页
需求显示法案例分析
三人(赵、钱、张)选择一个集体行动方案,候选方案为A、B、C 。
方案 选民 赵 钱 张 社会价值 A 30 20 35 85 B 10 50 5 65 C 5 20 10 35 税 30 0 25 55
计算方法:计算出只有其他人参与时各方案的社会价值,并计算出 最大的社会价值所对应的方案;然后,加进所考虑的选民的货币选举结 果,如果这时最终的集体选择方案并不因为他的加入而发生变化,那么 他的税款为零。如果由于他加入而使选择结果发生了变化,那么比较他 加入前后两个集体选择结果所对应的社会价值额,两者之间的差额即为 该选民所应支付的税款。
钱、张二人的选择是B(社会价值为55元),赵加入后,选择为A (社会价值为85元),两者之差为30元(赵应该支付的税款)。
其他情况也一样。
上一页 下一页
(六)成本分析
各种选择方法规则的主要依据是选择规则的成本问题。
集体决策规则的选择成本有两种:外在成本和决策成本。 1、外在成本 指在规则的选择中,由于其他人的行动而使单个参与者预期个人所 承担的成本。外在成本随参与者的人数的增加而增加,偏好差异越大, 外在成本也越大。因为单个参与者必须接受与之偏好不一样的集体选择 结果。 2、决策成本 指单个参与者为了使集体决策得到所需要的同意人数规模而耗费的 时间与精力。特别是在需要一致同意的情况下,决策成本最高。 外在成本与决策成本之和,就构成相互依赖成本。即: 相互依赖成本=外在成本+决策成本 因此,集体决策规则的选择在于使相互依赖成本最低。
返
回
下一页
(四 )公共物品与集体选择 公共物品按市场规则来提供时,会出现的问题: 一是公共物品的生产需要成本; 二是不能阻止没有付费者“免费搭车”。 公共物品的供给和解决“免费搭车” ,都需要政府及其领导人, 而政府及其领导人的选择,就是一种公共选择行为,或集体选择行为。 讨论:国务院2004年有关整顿全国“大盖帽”的决定。
×
× × × √ √ ×
×
× × × × √ ×
上一页
返 回
四、寻租分析
(一)租金与寻租 租金:是指一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而给要素拥有 者带来的报酬与其转移所得之间的差额。 寻租:追求租金的活动。 讨论:目前城市中的强制拆迁问题 (二)寻租行为所导致的社会资源的浪费 寻租行为导致的社会资源的浪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寻租成本(包括寻租者、出租者以及社会); 2、反寻租的成本(包括资源拥有者和相关部门); 3、社会福利的损失(社会的代价比私人所得更大)。 (三)常见的寻租行为 寻租活动与政府在经济系统中的活动范围与区域大小以及国营部门 在整个经济系统中的相对规模成正比关系。寻租活动主要以以下几种: 1、政府特许经营权; 2、政府订货; 3、政府关税与进出口配额。 寻租活动常常是某些利益集团获得利益,而社会遭受损失。
上一页
返
回
三、集体选择的规则
集体选择的规则主要有:一致同意、多数票制、加权、否决与需求 显示法等。 (一)一致同意规则 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没有任何人反 对的情况下,才能通过的一种表决方式。每个人都有否决权。其特点: 1、行动方案为帕累托最优方案——每个参与者都受益或不受到损 害; 2、激励力强——每个参与者的意愿都能得到满足,且平等; 3、避免“免费搭车”行为; 4、决策成本高。 (二)多数票制 指一项集体选择必须由所有参与者中超过半数或超过半数以上的某 一比例才能通过的表决方式。 其特点为:选择结果具有强制性;参与者的行为具有可忽视性,可 能为利益集体所操纵;不同的投票次序,可能会得出不同的选择结果 (周期多数现象)。
上一页 下一页
(四)公共物品配置和公共选择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物品的供求可以满足帕累托最适合条件而 达到均衡。但有一个公共选择和公共预算的过程,且不是通过市场价格, 而是通过政治程序来直接作出的。 从公共选择来看,其基本途径是经过投票表决,来实现个人利益与 公众利益一致(少数服从多数)。 从公共选择的表现——公共财政来看,则是一种预算方案的制定和 选择,包括预算的规模和预算的结构。预算规模代表公众对公共物品的 生产所能承受的税收水平,预算结构代表公众对公共物品品种的要求。 政治均衡: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和多种公共品 或服务的供给量及其相应的税收(价格)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 因此,政治均衡的达成取决于:价格(税收)分布,效益在人们之 间的分布。 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的政治市场三级结构: 初级政治市场:政治家出售政策给选民;选民为购买合意的政策支 付选票。 政策供给市场:官员向当选者提供政策选项和实施政策的手段;政 治家向官员提供预算。 政策执行市场:官员向选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选民向政府纳税。
第五章 公共选择理论
一、公共选择方法论 二、集体选择 三、集团选择的规则 四、寻租分析 本章问题
一、公共选择方法
公共选择理论是研究非市场决策的理论,其主要的创始人和传播者 是美国的布坎南。 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方法的基础是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即以“谋 求最大发展自我利益”的个人逻辑演绎方法来研究集体行为。 (一)个人主义的方法论 个人主义的分析方法,就是每个人都在自己预算约束下,根据自己 的自利动机和偏好,来追求最大的利益。 传统的政治学理论(在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之前)忽视个人主义的 方法论,而是从整体的角度去分析一个集体的政治行为和社会行为。如 把国家看成是代表整个社会的唯一决策单位,而国家利益与公共利益是 完全独立于个人利益的。 公共选择的方法论却视个人为决策的基本单位,强调无论是政治行 为还是经济行为,都应该从个体的角度去寻找原因。集体行为是由个体 行为组成的。这实际上与哲学的观点,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是一致的。
返 回 下一页
(三)加权投票规则
指将参与者进行“重要性”分类,根据这种分类分配票数,相对重 要者拥有的票数较多。最后根据各个方案实际得票数,而不是人数来决 定选择方案的一种投票方式。在实际中应用较多。 (四)否决投票规则 指参与者首先提出自己的方案,然后汇总,之后每个成员从汇总的 方案中否决掉自己最不喜欢的方案,最后剩下的没有被否决掉的方案就 成为全体成员可以接受的集体选择结果的一种投票方式。 其特点有利于找出参与者之间的共同点,和相互之间的沟通。 (五)需求显示法 需求显示法的步骤: 1、显示受益; 2、选择方案; 3、计算应支付的税款。 需求显示法的优点是:提供了一种激励机制,使所有的参与者都能 说出对某一公共物品的需求状况,从而使投票者得到的公共物品的数量 和质量最大限度的与其实际偏好相一致。 缺点使决策效率低,特别使人数较多的时候。
MAD
MAE
MAF
MAG
t
保安 0 1 2 3 4 5 6 7 雇佣量
上一页
下一页
投票过程及结果
保安人数 投票者
1 √
2 ×
3 ×
4 ×
5 ×
6 ×
7 ×
A
B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返 回
本章问题
1、寻租及其主要方式 2、多数周期现象 3、集体决策 4、集体选择的规则主要有哪些 5、外在成本、决策成本和相互依赖成本
返
回
上一页 返 回
二、集体选择
(一)选择与个人选择 选择:在若干机会中挑选一种的行为。管理学称为抉择。 个人选择:选择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 选择是一个决策的过程。 (二)集体选择 集体选择:指个各参与者依据某项规则,相互协商而确定集体行动 方案的过程。 在经济市场上,选择是通过货币(买卖)来实现的。而政治市场的 选择则是通过个人的投票,并依据一定的规则得出集体决策的结果。 一般情况下,公共选择感兴趣的只是涉及到政府行为的集体选择, 特别是与外在效应的管理和公共物品的供给相关的政府行为的集体选择。 ( 三)外在效应与集体选择 外在效应的解决可以通过产权主体之间的协商和交易来解决(科斯 定理)。而协商的过程就是一种集体选择。当协商不能解决问题时,就 可能出现冲突,这就需要一个权威机构(政府)来解决。
上一页 下一页
案例分析:小区保安人数的确定 假设小区有A、B、C、D、E、F、G七个住户,各自的成本和边际 收益如图所示,其中t为每一个投票人为每一个保安的雇佣所需交纳的 税收。如果采用多数票制投票表决,达到政治均衡的保安数量是多少?
边际收益、成 本和税收
∑MB MC=AC
350
MAA
50
MAB
MAC
上一页
下一页
(七)多数周期现象 1、多数周期现象 指在运用简单多数制进行集体决策时,容易出现的投票结果随投 票次序的不同而变化,大部分甚至全部供选方案在特定的分步骤的部 分方案的比较过程中,都有机会当选的循环现象。也称为“投票悖论 现象”。 例如:有三个厂长(牛、杨、马),投票选择一项政府应该优先 发展的产业。备选的产业为:计算机A、汽车B和电讯C。每个人都对 产业进行排序,采用多数投票规则决定。三位厂长的偏好不同,各自 的相对优势分别为牛厂长为A、杨厂长为B、马厂长为C,如下: 牛厂长:A>B>C;杨厂长:B>C>A;马厂长:C>A>B。 现在任选两个进行比较: (1)选A、B进行比较→A;选A、C进行比较→C; (2)选A、C进行比较→C;选C、B进行比较→B; (3)选B、C进行比较→B;选B、A进行比较→A 。 多数周期现象使最后选择的方案取决于各方案的排列顺序,而不 是方案本身的优劣。多数周期现象可以从两个角度寻找解决办法:一 是偏好排序;二是投票者的人数和可供选择方案。
返 回
下一页
(二)经济人假设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都是为追求个人利益、 个人的满足程度的极大化为最基本的动机。 因此,可以通过类似的行为假设,对集体选择的结构特征进行一些 基本的预测。如,经济人的假设、获利的动机、交换的效率和交换的制 度安排等。 讨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三)交易政治学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交换经济,因此,要了解交换的起 源、性质和制度,设计出有效率的交换制度。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学就是各种利益集团之间,以及组成集团的 个人之间,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一系列的交易的过程。 因此,公共选择理论认为: 1、政治活动的目的也是追求个人利益。 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的差别不是追求的目标不同,而是方法不同。 2、国家是参与政治活动交易者进行交易的市场。 3、规则(制度,即产生和约束领导人的规则)是决定性因素。这 就是说,政治市场也需要健康的“交易过程”和“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