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文化特性与外交行为.

美国文化特性与外交行为.

美国文化特性与外交行为【内容提要】文化是美国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具有强大辐射性和渗透性的软国力,文化和政治、经济、军事等要素一样,一直是美国外交行为的基本驱动力之一。

文化要素对美国外交行为的作用不象其它要素的作用那么明晰和直接,但它象幽灵一般控制着美国外交行为的基本走向和基本方式,其作用更具有本原性。

文化对美国外交行为的作用机理可以表达为“文化控制”。

美国的外交行为的那种世所共知的独特个性来源于这个国家的文化特性,外交行为的特性是文化特性的一种转移、复制和表达。

文化的工具性功能和它在外交行为中发挥的导向性功能使它在美国国际战略的实施中具有双重意义。

美国学者罗兰·罗伯森认为:“文化因素进入现实政治领域的程度,要比专攻国际关系和相关研究的许多人——当然不是所有的人——所承认的要大得多。

也许可以再一次在不同程度上说,一切国际政治都是文化性的……”他在这里强调了文化与现实国际政治的深刻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向我们提示了文化要素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本原意义。

文化是美国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具有强大辐射性和渗透性的软国力,文化和政治、经济、军事等要素一样,一直是美国外交行为的基本驱动力之一。

文化要素对美国外交行为的作用不象其它要素的作用那么明晰和直接,但它象幽灵一般控制着美国外交行为的基本走向和基本方式,其作用更具有本原性。

一、作用机理与控制模式迈克尔·H·亨特在《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一书中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审视了建国以来美国外交政策的历程。

他认为,为了更好地把握意识形态,应该从与文化体系相关联的角度去理解它,忽视文化价值的作用会走入误区。

的确,文化作为一种本原性和导向性的要素,影响着美国外交行为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

那些曾经左右过以及现在正在左右美国外交政策的政治人物,都或多或少表达过这方面的体验。

吉米·卡特就曾说过,世界的新现实要求“一种新型的美国外交政策——永远坚持我们的价值观与传统的乐观主义基础上的政策”。

乔治·W·布什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谈到了外交政策中的一些不变的精神:“自我们国家的初建时日以来,许多已经改变了,但指导我们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仍然相同。

在未来的年月中,外交政策必须服务于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国家利益,与此同时,体现美国的最高理想。

”这里所说的数百年不变的基本原则、国家利益和最高理想,都来源于他们的文化价值观。

亨利·基辛格曾经从观念的角度谈论文化对决策者的影响,“领导人登上高位前形成的观点,是一笔智力财富,他们在整个任职期间会经常用到。

”这里所说的观点是指这些领导人在共同的美国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

外交行为作为一种由特定的人和人群实施的国家行为,从其内容到实现方式和手段都显示出浸润在行为者身上的独特的文化底蕴。

正如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在论述文化对人类进化的意义所指出的,“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最重要的是大脑皮层——部分是在与文化的交互作用中成长起来的,因此没有有意义的符号体系提供的指导,它就不能指引我们的行为或组织我们的经验。

”“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价值、我们的行动,甚至我们的情感,象我们的神经系统自身一样,都是文化的产物”。

我们可以说,文化决定了一个国家外交行为的基本内涵,因为作为外交行为主体的人——无论是决策者(或决策集体)还是实施者(或实施集体)——都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任何行为(包括外交行为)都必然带有深刻的文化印记,这种文化印记构成了外交行为的内在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对人类行为起着一种广义的控制作用。

格尔茨曾提出过有关人类行为控制的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文化控制。

这一概念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文化对外交行为的作用机理的文化人类学方面的思路。

他认为,人类“极度依赖于超出遗传的、在其皮肤之外的控制机制和文化程序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他把这称为文化的“控制机制”。

事实上,文化控制确定了人类行为、尤其是包括外交行为在内的人类复杂行为的社会意义。

文化对美国外交行为的作用机理可以表达为“文化控制”。

文化控制使美国的外交行为具有一贯的和确定不变的基本走向,并确保它不会偏离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

对于外交行为的主体而言,文化不是附加物和附属品,而是他的“中心的组成部分”。

因此,这种控制不是来自于外在的力量,而是来自于内在的非强制性的力量。

这种控制机制是一种内在的机制。

总统、总统的顾问们、国务卿、国会议员们、外交官们以及由他们组成的政府机构、相关的国会机构以及各种外交机构都是美国文化的产物,这些美国外交行为的主体决定外交政策、采取外交行动、判断各项政策和行动的利弊得失。

所有的外交行为因行为主体的不同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风格,例如人们很容易看出威尔逊和哈定、卡特和里根、克林顿和布什之间的差异,但人们同样也很容易认定,他们的外交行为都是典型的美国的外交行为,都具有同样的价值倾向。

共同的文化控制着不同的行为者的外交行为,使这些行为指向同一个价值目标,并使这些行为获得由美国文化带来的某些特征。

文化对美国外交行为的控制是多方面的:(一)引导外交行为的走向。

形象地说,文化是美国领导人决策的“导航仪”。

伊恩·约翰斯顿在1995年指出,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战略重点,而战略重点来自该国早期的或已经形成的经验,并在某种程度上受其国家或精英们的哲学、政治、文化和认识特性的影响。

因此可以说,文化作为“导航仪”引导着国家在国际关系海洋中航行的方向。

在变幻莫测的复杂国际环境中,美国的国家领导阶层观察世界和作出决定总是通过自身的文化棱镜来进行的。

美国文化为他们提供了独特的道德伦理和价值取向,强烈地影响着他们对国际关系中各种问题的看法。

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他们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以其文化观念作为选择坐标。

显然,文化对美国的外交行为的方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为外交行为提供力量和信心的基础。

布热津斯基指出,美国“帝国”力量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占优势的组织制度,来自为军事目的而迅速动员巨大的经济和技术资源的能力,来自美国生活方式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但又很重要的文化上的吸引力,和来自美国的社会和政治精英十足的活力和固有的竞争力。

布热津斯基所说的“文化上的吸引力”无疑为美国的外交行为提供了一种无形的然而又是强大的力量和信心。

约瑟夫·奈把文化的这种作用表述得更为透彻。

他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断言,美国在国际体系中比其他国家具有更强的同化能力。

他把这种力量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同化性力量是一种能力。

同化力的获得是一个国家思想的吸引力或者确立某种程度上能体现别国意愿的政治导向的能力。

他认为,一个国家文化的全球普及性和它主宰国际行为规范而建立有利自己的准则与制度的能力,都是它重要的力量来源。

“美国大众文化、高等教育和外交政策中经常体现的民主、个人自由、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流动性、公开性等价值观,都在多方面加强了美国的力量。

”他还引用德国记者约瑟夫·乔菲的话说:“美国文化,无论是粗俗的还是高雅的,都强烈地向外散射,类似于罗马帝国时代,只是更具有新奇性。

罗马和苏联的文化影响仅限于他们的军事疆界。

而美国的软实力遍及一个太阳永远不落的帝国。

”他还认为,美国的文化广为世界所接受,在世界事务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比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还要大。

蕴含在产品和交往中的美国大众文化具有广泛的感召力,美国文化的种族开放性和美国民主与人权价值观的政治感召力,使其具有了国际影响力。

(三)为外交行为提供规范。

“信任”作为强有力的社会资本就是外交行为的一种规范。

弗朗西斯·福山在其著作《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一书中强调了社会信任的意义。

他认为,国家的福利及其竞争力受到普遍的文化特性的制约,这是一种社会信任在起作用的表现。

国家的社会信任度的高低差异,必然影响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合作程度。

福山在《大断裂:人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一书中称这种信任为社会资本。

“它是一个群体的成员共同遵守的、例示的一套非正式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按照这一套价值观和规范,他们得以彼此合作”。

“能够产生社会资本的规范必须实质上包括一些美德,如讲真话,履行义务,互惠互利等等”。

“这些规范在很大程度上与韦伯谈到的清教徒的价值观相重叠。

”“信任的作用像一种润滑剂,它使一个群体或组织的运作更有效率。

”他认为,美国具有高度的社会信任和自发性社交的强烈倾向,这会导致产生一种巨大的、复杂的、涉及全球的组织,即多国合作。

因此,美国文化通过它为外交行为提供这种强有力的社会资本,对国际社会的信任程度、国际合作机构的性质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把文化的主要特性注入外交行为中。

傲慢与霸道就是美国外交行为中表达的美国文化的典型特性之一。

美国经常凭借其强大的实力优势,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宣扬他们的自由民主价值观,极力把自己的文明变成其它国家效法的榜样,使之成为全世界的普遍文明。

由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文化的比较优势必然能动地对异质文化的挑战作出回应。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里,美国的文化扩张势头更盛,这就必然遭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抵制和抗争,即使在同一文化范畴的西方国家之间,由于他们的文化差异也必然引发矛盾和冲突。

西方文明同源异流,虽然在价值取向上基本一致,但在不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对待不同的问题也往往出现歧见。

它们在处理国际关系的不同问题时,也因不同对象、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和不同利益驱动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做法。

因此,美国与西方其他国家也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但是,在探折美国文化对其国际关系的作用时,既不能把美国文化的作用看得过分强大,也不能把文化差异引发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无限夸大,更不是塞缪尔·亨廷顿所断言的“文明冲突将支配全球的政治”。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渗透在美国外交行为中的傲慢与霸道的文化特性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中引发矛盾与冲突的重要根源。

二、文化特性与外交行为特性美国的外交行为的那种世所共知的独特个性来源于这个国家的文化特性,外交行为的特性是文化特性的一种转移、复制和表达。

美国文化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有其独特的背景。

背景之一:美国是一个开放型的移民社会。

美国人口从建国初期的350万增加到今天的包含着100多个种族的2.5亿只用了200多年。

这就是美国文化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殊环境。

美国政治家梅里亚认为:“美国思想的特性是很多因素形成的”,“其他许多民族的文化也在我国获得了反映,全都混合在民族的大熔炉里。

”但是,美国主体文化的基因是盎格鲁—撒克逊的民族传统。

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到北美的移民是信仰新教的白人,以他们为代表的文化成为美国文化的主导模式,也就是“沃斯普”(WASP)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