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名词作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规律: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烛之武退秦师》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②规则:名词后紧接代词或所处名词,介宾短语。
名词活用做动词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③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欲,能)名词活用做动词云霏霏兮欲雨。
雨:下雨④名词前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做动词扣舷而歌之。
歌:唱歌衣冠而见之。
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形容词作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
或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
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上》②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
老其老,慈其幼,张其孤,问其病,求以报吴。
《国语·吴语》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数词作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简析]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②的"四""六")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①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
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不一定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1)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例如:不及物动词类: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陈涉世家》)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满井游记》)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例如:①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沸》)②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贾谊《过秦论》)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3)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①: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 王:使……为王。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左传》药:以……为药。
意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例如:①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韩非子匪的选罚》)④上老之。
(《汉书、赵充国传》)2)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②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③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魏禧《大铁锥传》)名词作状语1)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驻军) 《烛之武退秦师》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口技》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
(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
(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使……下) 《李济雪夜入蔡州》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做宾客) 《伤仲永》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4.名词活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
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
(在路上)《宋定伯捉鬼》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在朝廷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例: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 《愚公移山》例:失期,法皆斩。
(按法律规定)《陈涉世家》③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例: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狼》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翅膀一样) 《鸿门宴》④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一样)《史记》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主要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古代汉语时间名词用作状语,往往用连词"而"或"以"把它和谓语中心词相连接。
这是现代汉语里所没有的。
例:朝而往,暮而归。
(《醉翁亭记》)②古代汉语里"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它们平时的意义有所不同,已经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
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每天)《伤仲永》例:谨食之,时而献焉。
(到时候)《捕蛇者说》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方位名词也可以直接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例:泰山之阳,坟水西流。
(向西)《登泰山记》例: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在外边) 《陈涉世家》例: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在右边;在左边)《核舟记》【特别说明】要区分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还是名词作状语,就看名词后是否带动词,有动词就作状语,没有就作动词。
动词的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
例:吾射不亦精乎?(射箭的技术)《卖油翁》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埋伏的部队,伏兵) 《曹刿论战》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产的东西,收入的财物)《捕蛇者说》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斗)《过秦论》例:可烧而走也。
(使……逃跑)《赤壁之战》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例:晋侯饮赵盾酒。
(使赵盾饮酒)《左传·晋灵公不君》例: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使同列朝)《过秦论》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与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这就需要认真具体分析具体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分辨。
3.动词的为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发出的,这种用法就是动词的为动用法。
例: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为……哭泣)《病梅馆记》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为……而死)《陈涉世家》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为……哀叹)《阿房宫赋》例: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诗经)为我击鼓,为我兴舞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文言文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
例:四美具,二难并。
(美好的事物;难得的贤主嘉宾) 《滕王阁序》例: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旧交情) 《赤壁之战》例: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硬的铠甲;锋利的武器) 《陈涉世家》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但有时后面却带了宾语(但又不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时候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