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便于对比阅读,本文将原文分成几部分,加以注释和翻译,并在原文中将部分字注音。
《与李生论诗书》原文、注释和译文
原文及注释(一)
文之难,而诗尤难。
古今之喻多矣, 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1。
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xī),非不酸也, 止于酸而已; 若鹾(cuó),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2。
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jù chuò)者,知其咸酸之外,醇(chún)美有所乏耳3。
彼江岭之人,习之而不辨也,宜哉?
诗贯六义,则讽谕、抑扬、淳蓄、温雅,皆在其间矣4。
然直致所得,以格自奇5。
前辈诸集,亦不专工于此,矧(shěn)其下者耶!6王右丞、韦苏州澄澹(chéng dàn)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遒举(qiú jǔ)哉7?贾浪仙诚有警句,视其全篇,意思殊馁(něi),大抵附于蹇涩(jiǎn sè),方可致才,亦为体之不备8也,矧其下者哉!噫!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9。
1.味:韵味,与后面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意思相同。
司空图认为只有懂
得味在于咸酸之外,才能真正得诗中三昧。
评论诗歌也是如此。
愚:谦辞,用于自称。
2.江岭:长江与五岭(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之间的地区为江岭。
醯:
醋。
鹾:盐。
3.华之人:指陕西华山一带的人,泛指中原地区的人。
遽:遂, 就。
辍:停止, 引
申为足够的意思。
醇美:指纯正甜美的味道。
4.贯:用绳子穿连成串,引申为包含,包括。
六义:诗经中的风、雅、颂、赋、
比、兴。
5.格:指作品的思想意蕴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醇厚的情味。
6.矧:况且,何况。
7.王右丞:即王维,曾官至尚书右丞。
韦苏州:即韦应物,因任苏州刺史。
澄澹:
形容水面深广,也指清静淡泊。
遒举:强劲超逸。
8.贾浪仙:贾岛(779—843), 字浪仙,范阳人,中唐后期诗人。
馁:饥饿,引申
为空虚,不充实。
蹇涩:生涩,不流畅。
体:即上文所提到的“格”。
不备:欠缺。
9.浮:浮浅,肤浅。
远:指诗的境界深远或意蕴深厚。
韵:指诗的语言。
译文
论文很难,论诗更难。
古往今来用了很多比喻的说法,而我认为先要能辨别诗的韵味后才可以论诗。
长江、五岭以南,大凡足以用来适合口味的调料,像醋,不是不酸,仅仅是酸而已;像盐,不是不咸,仅仅是咸罢了。
中原人用它们来调味佐餐就足够了,因为知道它们除酸味咸味之外,缺乏醇美之味。
那些江岭以南的人,习惯了那种口味而不加以辨别美味与否,这种做法适宜吗?
诗所包括的“六义”,将讽谕、抑扬、蕴蓄、温雅等都蕴含其中了。
然而直接抒写心中所得,使自己的格调独特奇异。
前辈中的诗集中,也不特别擅长于此,何况那些水平在他们以下的人呢!王维、韦应物的诗清淡深远、精巧细致,自成一种风格, 难道不是和笔力遒劲的作品一样,各擅其美,两不相妨吗?贾岛的作品确实有警句,但就全篇看,内容却非常空乏,大概是靠雕琢艰涩的句子,才能表现出他的才干来。
这也是诗的格调欠缺的缘故,何况水平在他之下的人呢?噫!诗歌所描述的眼前形象真切鲜明而不流于肤浅,诗的意境深远而含蓄不尽,然后才可以谈到文字以外的余韵了。
原文及注释(二)
愚幼常自负,既久而逾觉缺然10,然亦有深造自得者。
如早春则有“草嫩侵沙短,冰轻著雨销”。
又“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时天”。
又“雨微吟足思,花落梦无聊”
11。
得于山中,则有“坡暖冬抽笋,松凉夏健人”。
又“川明虹照雨,树密鸟冲人”12。
得于江南,则有“戍鼓和潮暗,船灯照岛幽”。
又“曲塘春尽雨,方响夜深船”。
又“夜短猿悲减,风和鹊喜灵”13。
得于塞下,则有“马色经寒惨,雕声带晚饥”14。
得于丧乱,则有“骅骝(huá liú)思故第,鹦鹉失佳人”。
又“鲸鲵入海涸,魑魅(chī mèi)棘林幽”15。
得于道宫,则有“棋声花院闭,幡(fān)影石幢(chuáng)高”16。
得于夏景,则有“地凉清鹤梦,林静肃僧仪”17。
得于佛寺,则有“松日明金象,苔龛(kān)响木鱼”。
又“解吟僧亦俗,爱舞鹤终卑”18。
得于郊园,则有“远陂(bēi)春早渗,犹有水禽飞”19。
得于乐府,则有“晚妆留拜月,春睡更生香”20。
得于寂寥(jìliáo),则有“孤萤出荒地,落叶穿破屋”21。
得于惬适(qiè shì),则有“客来当意惬,花发遇歌成”22。
虽庶几(shùjī)不滨于浅涸, 亦未废作者之讥诃(hē)也23。
10.缺然:欠缺,不足
11.草嫩侵沙短:见司空图诗《早春》。
人家寒食月:全篇已佚,原注上句云: “隔
谷见鸡犬,山苗接楚田。
雨微吟足思:见其诗《下方》。
12.坡暖冬抽笋:见其诗《下方》。
川明虹照雨:见其诗《华下送文浦》。
13.戍鼓和潮暗:见其诗《寄永嘉崔道融》。
曲塘春尽雨:见其诗《江行》。
夜
短猿悲减:全篇已佚。
14.马色经寒惨:见其诗《塞上》。
15.骅骝思故第:全篇已佚。
骅骝:骏马。
鲸鲵入海涸:全篇已佚。
魑魅:神话
传说中的山神,也指山林中害人的鬼怪。
16.棋声花院闭:全篇已佚。
幡:用竹竿等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
泛指旗帜。
17.地凉清鹤梦:全篇已佚。
18.松日明金象:见其诗《上陌梯寺怀旧僧》。
解吟僧亦俗:见其诗《僧舍贻友》。
19.远陂春早渗:见其诗《独望》。
陂:池塘。
20.晚妆留拜月:全篇已佚。
21.孤萤出荒地:见其诗《秋思》。
22.惬适:闲适,舒服。
客来当意惬:见其诗《长安赠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