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i 11发动机使用手册1 dCi 11系列发动机简介dCi 11发动机是从法国雷诺卡车引进的直列、六缸、四气门、共轨直喷、增压中冷柴油机,该发动机满足欧三排放、具有低油耗、低噪声等优点。
发动机型号有:dCi 420、dCi 375、dCi 340。
目前,我公司已根据法国雷诺卡车公司许可证制造dCi 11系列发动机,装备我公司生产的车型,以满足用户对高性能柴油车的需要。
2 发动机铭牌发动机铭牌位于发动机进气侧气缸体上。
如下图所示SERIAL 出厂编号额定功率POWER 型 号总 成 号kW yyyy.mm.dd11.11000010-E1001-01dCi420-3051000003303DISPL排量L中 国 制 造MADE IN CHINAN°制造日期DATETYPEORGAN发动机型号说明: 例如:dCi 420-30 d :Diesel ,柴油;C :Common rail ,共轨; i :Injection ,喷射; 420:420Ps ;30:排放达欧III 。
发动机铭牌3 dCi 11系列发动机外部总成识别1机油加注口 2 发电机总成 3 手油泵总成 4 离心式机油滤清器 5 喷射泵总成 6 EECU 及冷却板总成 7 空调压缩机总成8 进气管 9 高压油管总成 10 油轨 11 起动机总成 12 低压油管总成 13 铭牌 14燃油滤清器总成1 排气歧管(三段)2 排气制动3 排气管4 增压器进油管5 机油滤清器6 机油冷却器总成7 进气接管(排气侧) 8 增压器总成 9 空压机回水软管 10 空压机进水软管 11 空气压缩机 12 增压器回油管 13 发动机进水管1 2 3 4 5 678 9 10 11 12 13 14进气侧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13排气侧1 发动机除气接头2 发动机线束3 水泵及节温器总成4 扭振减振器5 曲轴皮带轮6 水泵进水管7 发电机皮带张紧轮8 风扇皮带轮9 惰轮 10 风扇皮带张紧轮 11 曲轴箱通风管 12 空调皮带张紧轮 13 油底壳1 气缸盖罩盖2 气缸盖总成3 气缸体总成4 飞轮壳5 曲轴6 飞轮及信号盘总成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13前 端1 2 3 4 5 6后 端4 燃油喷射系统4.1 系统布置dCi 11发动机采用BOSCH公司电控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
系统各部件在发动机上的布置如下图:燃油进油油路电子部件:1 ECU冷却器9202 发动机电控单元(EECU)2 进油管和喷油器回油管9213 1缸高压泵电磁阀3 手油泵和预滤器9212 2缸高压泵电磁阀4 油轨回油管9208 油轨压力传感器低压油路9228 飞轮转速传感器5 输油泵9262 油泵转速传感器6 低压油管7362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7 燃油滤清器9226 发动机机油温度传感器8 回油阀9200 进气压力和温度传感器9 燃油计量单元8275 发动机机油油位传感器高压油路2266 发动机停机控制(驾驶室翻起时)10 高压泵7368 发动机机油压力传感器11 油轨输油管18 燃油滤清器堵塞传感器12 共轨17 发动机线束13 轨压限制器辅助功能部件14 流量限制器8150 排气制动电控阀15 喷油器输油管7940 发动机制动电磁阀116 缸盖输油管7941 发动机制动电磁阀29220~9225 喷射控制电磁阀9201 整车电控单元(VECU)7519 诊断插座燃油油路示意图如下:A 吸油部分B 低压部分C 高压部分D 回油部分(返回油箱)4.2 系统特性电控系统具有以下特点:➢高燃油压力根据发动机的需要而改变,独立于发动机负荷和转速;➢喷油正时根据发动机的需要而改变,独立于发动机负荷和转速;➢压力-时间型燃油计量;➢根据需要进行预喷射(降低柴油机噪声、改善冷起动);➢车载电子系统管理多点喷射。
EECU:EECU从传感器和整车电控单元(VECU)接收信息,并根据输入的数据,预控制燃油喷射和某些辅助功能(发动机冷却风扇、缓速器、怠速)。
ECU冷却器:通过橡胶三明治安装方式固定在发动机缸体上,在支撑ECU时起减振作用。
它能够释放由发动机传导的热能和通过ECU的电流(控制喷油器)所产生的热能。
手油泵和预滤器:手油泵和预滤器集合为一体,预滤器的滤网用来清洁柴油。
输油泵:输油泵是齿轮泵,安装于高压泵泵体上。
输油泵不能维修。
输油能力:500L/h。
回油阀:回油阀用于保持低压油路压力在发动机怠速工况时为4~5bar,在2000rpm 转速下为6~7bar。
该阀校准值应当为1.8~2.8bar。
燃油计量单元:集合了两个燃油流量调节电磁阀。
每个电磁阀预控制一个梭形阀,从而管理高压泵入口的燃油流量。
不可维修。
燃油流量调节电磁阀(见右图):两个燃油流量调节电磁阀安装于燃油计量单元上,用于调节燃油流量来维持油轨压力处于所需的值。
不供电时,电磁阀处于常闭位置(最大轨压)。
电阻值:15Ω,当电磁阀失效时,必须更换高压泵。
高压泵:由两个油泵单元组成,柱塞由凸轮控制。
高压泵不可维修。
油轨:连接在高压泵和喷油器之间。
油轨安装有:轨压传感器、流量限制器和压力限制器。
轨压限制器通过旁通燃油至回油管,保护高压油路,防止过高压力。
如果损坏,必须更换轨压限制器。
限制器标定:1650±50bar。
轨压传感器是压电式传感器。
供电电压5V,其提供的输出电压(0.5~4.5V)是所测量压力值的函数,该值被送往ECU。
流量限制器装在油轨的每个出油口。
在高压油路中万一有过高的流量或持续的泄漏出现时起隔离作用(喷油器管路破裂,喷油器故障等)。
工作正常的限制器最大流量:600mm3(mm3/喷射)。
喷油器:每个单元有一电磁阀安装在喷油器体上,用来控制喷油器的开关。
喷油器不能维修。
每次拆卸该单元,所有密封件必须要更换。
电磁阀电阻:0.33Ω/20℃,接线无极性。
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由双滑移可变电阻桥和位置触点开关组。
固定电阻2300Ω。
转速传感器:为感应型,通过飞轮凹槽和油泵齿圈可产生正弦电压信号。
信号频率与发动机转速成比例。
飞轮提供58凹槽(60-2)。
缺的2个凹槽对应1缸上止点。
油泵齿圈有7齿(每缸上止点对应一个齿,两个紧靠在一起的齿为1缸上止点。
)传感器阻值:770~950Ω/20℃。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为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
特征参数:进气压力和温度传感器:一个传感器集成了两个测量元件,传感器安装于进气歧管上。
压力传感器是压电式传感器,供电电压5V,其信号输出电压为0.5~4.5V。
温度传感器为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
特征参数见下表:发动机机油压力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供电电压5V,输出5V电压是发动机机油压力的函数(0~7bar)。
发动机机油油位传感器:特点是热敏电阻-加热线圈。
由ECU供电,线圈随着温度上升其阻值发生变化,ECU根据阻值的变化即可确定发动机机油油位。
特征参数见下表:发动机停机控制(驾驶室翻起时)*:是一个带常开触点的开关。
当驾驶室翻起时,该开关用于发动机停机控制。
诊断插座:诊断插座允许共轨系统同专用诊断工具通讯,用于全面诊断和参数定义。
燃油滤清器堵塞传感器:是一个带常闭触点的开关。
当两测点之间的压力差约为3bar时,开关的状态发生改变。
滤清器堵塞信息是时间延迟型的,并且只在发动机处于其工作温度时才显示信息。
这是为了避免压力泄漏或寒冷气候条件下柴油凝固造成的误报现象。
4.3 电子部件故障影响当发生故障时,根据故障的重要程度,结果可能是可以忽略的(如转速传感器)或者可能严重影响到系统特性直至禁止发动机起动。
为使发动机尽可能少抛锚,当故障不太严重时,电控系统依靠缺省值替代不能再测量的值发挥功能。
部分功能可能会失效或在“后备”模式下运行;发动机性能可能会下降。
无论出现什么故障,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都需要立即检修。
系统在“后备”模式下运行,对发动机可能影响如下:➢最大油轨压力下降;➢起动时间延长;➢缓速器停止工作;➢冷却风扇预控制改变;➢一个或多个喷油器停止工作;➢等等。
ECU 内部故障如果内部电源过高,喷嘴断油回路测试不能完成ECU内部故障发动机功率不下降如果内部电源过低,喷嘴断油回路测试不能完成通过多级功率测试的断油回路测试不能完成通过EECU进行的断油回路测试不能完成喷油器控制电容故障喷油器控制电容组1短路到电瓶电压1/2/3缸或4/5/6缸燃油喷油器工作失效发动机功率下降50%喷油器控制电容组1短路到地喷油器控制电容组2短路到电瓶电压喷油器控制电容组2短路到地ECU监控EECU采集发动机转速和泵转速接口故障发动机功率下降(显示信息后120s)发动机工作不稳定EECU采集发动机转速和泵转速接口故障电压低没有参数化发动机厂的DATASET没有进行参数化发动机功率不下降,需要重新定义EECU参数BOSCH 的DATASET没有进行参数化5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示意图如下:冷却液温度低于83℃时,冷却液经水泵加压,流经管壳式机油冷却器,进入气缸体水套,经上水孔进入气缸盖水套,从前端盖回水至水泵,进行小循环。
当冷却液温度高于83℃时,节温器逐渐打开,90℃直至关闭小循环泄水孔,从前端盖回水进入散热器进行冷却,再进入水泵进行大循环。
当打开车上的暖风装置时,在冷却系统压力的作用下,部分热水从缸盖前端盖上的出水管引出,进入暖风散热器,热风经送风管吹到风窗玻璃除霜或从风门吹出供驾驶室取暖,由暖风机散热器冷却的冷却液,经出水管返回水泵进水管,重新参加循环。
缸盖前端盖上安装除气接管,在冷却系统压力的作用下,气(汽)水混合物从这里引出,经除气管到达膨胀水箱,在此气(汽)水分离,不含气(汽)体的冷却液从膨胀水箱底流经回水管回到水泵进水口,重新参加循环。
6 润滑系统润滑系统示意图如下:1 气缸体上油孔至缸盖2 机油冷却器3 活塞冷却喷嘴4 至喷射泵5 至惰轮轴6 至机油压力传感器7 至离心式机油滤清器8 机油泵9 机油收集器 10 摇臂轴至摇臂 11 至增压器 12 至凸轮轴轴承 13 主油道 14 至主轴承 15 至连杆轴颈 16 曲轴内油道 17机油滤清器 18 至机油滤清器润滑系统油路流程示意图如下:机油收集器活塞冷却油道前端轮系及空压机、高压油泵摇臂(进、排)摇臂轴离心式机油滤清器压力调节阀主轴承连杆小头活塞冷却喷嘴 气缸 体凸轮轴轴承机油泵机油冷却器机油滤清器增压器压力传感器 油底 壳1 2 3 4 5 6 7 8 9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7发动机的使用及注意事项7.1 新发动机的走合走合里程为1000~2500km,在走合期内务必注意下列项目:➢在走合开始的250km内严禁装载,发动机转速严禁超过2000r/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