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语言的发展

儿童语言的发展

1.隐蔽性 2.与思维的相关性 3.简约性 在产生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自言自语”的 现象,皮亚杰称为“自我中心言语”
幼儿期儿童语言的培养
重视对儿童发音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富于刺激性的环境是儿童言语发展的重要条件 借助儿歌、谜语、快板、故事等形式培养儿童
的言语能力 教师和父母的语言修养,是促进幼儿言语发展
第三章 儿童语言的发展
第一节 语言获得理论 第二节 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 第三节 小学儿童语言的发展及培养
第一节 语言获得理论
环境论 先天决定论 环境与主体相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一)模仿说
1.传统的模仿说——阿尔波特 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模仿,是成人语 言的简单翻版。 2.选择性模仿说——怀特赫斯特 认为儿童学习语言并非是对成人语言的机械模仿, 而是有所创造、有所选择的。
(二)社会相互作用论
• 认为儿童和成人的语言交流是语言获得的 决定性因素。
• 儿童和他的语言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是 一个统一的整体,儿童在这个整体系统中 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 参加者。
总的来看,应动态地、发展地考察儿童言语发生 的过程,而不能静止地、一般地来概括什么是决 定因素。
词 指示代词 量词)
句子(不完整句 完整句 复合句)
2.句子的理解
理解策略:
①事件可能性策略 ②词序策略 ③非语言策略
(四)语用技能的发展
语用技能指交谈双方根据语言意图和语言环境 有效地使用语言工具的一系列技能,包括说者 和听者两方面的技能。
1.说话的语用技能的发展 2.听话的语用技能的发展
(二)自然成熟说——勒纳伯格
• 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 • 语言以大脑的基本认识功能为基础 • 语言的获得有关键期
三、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一)认知相互作用论——皮亚杰 认为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
个方面。 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
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而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 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的重要条件
第三节 小学儿童言语的发展
在教学的要求下,对口头言语提出了新的要求 书面言语成为儿童专门的学习科目 一、口头言语的发展 口头言语是以听和说为主的言语
对话言语
口头言语主要有两种形式:
独白言语
(一)小学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具体表现
1.发音的精确度增强 2.词汇不断丰富 3.句子结构日益复杂 4.言语的连贯性不断提高
(一)先天语言能力说——乔姆斯基
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模仿和强化 得来的。
儿童具有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即先天具有普遍的语 法知识,言语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 化的过程。这一转化是由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 (LAD)”实现的。
儿童获得的是一套支配语言行为的特定的规则系统。
幼儿期语言的发展
(一)词汇的发展 词汇数量不断增加 词类范围逐渐扩大 词义逐渐确切和加深 (二)句子的发展 从简单句发展到复杂句 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从不完整句发展到完整句
(三)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从对话言语发展到独白言语
(四)内部言语的发展
内部言语:是为自己用的言语,是一种不出声 的隐蔽的言语,是一种简略的、压缩的言语。 内部言语的特点:
儿童言语的发展水平是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具 体体现
语言发展是从儿童在1岁左右说出第一批真正 被理解的词开始的。因而将词的出现为界,将 语言发展 语言准备期(0—1岁,乳儿期)
(整个过程) 语言发展期
一、语言准备期(0—1岁)
语言准备期是儿童语言的发生期,或叫前语言期
(一)语言产生的准备
1.反射性发声阶段
哭叫
未分化的(1个月内) 分化的(1个月后)
非哭叫的声音(第五周起)
2.牙牙语阶段(5个月左右)
牙牙语:类似于成人语言中所使用的那些音节的 重复
(二)语言理解的准备
1.语音知觉
不到10天的新生儿就能区别语音和其他声音,并对 之作出不同的反应。
2.语词理解
8、9个月:能听懂成人的话,但并非对语词本身的 确切反应。
11个月:语词作为信号引起相应的反应。 被动性语言:儿童对词义能理解,但不能主动说出 的语言。 1岁左右:主动性语言,标志着符号交际的开始
二、语言发展期
儿童在1岁左右讲出了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 标志着儿童进入了语言发展期。
(一)语音的发展 (二)词义的发展 普通名词 在儿童早期词汇中普遍表现出的三种现象: ①过度扩展:词的使用范围的扩张 ②扩展不足:词的使用范围缩小 ③造词:自选的词
(二)口头言语容易产生的常见的缺陷和 疾病
1.口吃 2.嗫嚅 3.口头语
(三)小学生口头言语的培养
训练小学生说完整话 加强口头造句训练 加强朗读训练:正确、流利、有感情 加强课堂中师生的对话
二、书面言语的发展
书面言语是指个体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借助 阅读来接受别人思想的言语类型。(识字、写作、阅 读)
(三)句子的发展
1.句子的产生
不完整句 完整句 复合句 不完整句(2—6岁范围内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 单词句(1—1.5岁) 电报句(1.5—2岁) 完整句(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简单句 复杂句
语言的产生:
反射性发声(未分化的哭叫 分化的哭叫 非哭叫的声音)
牙牙语 语音 词义(名词 形容词 事件词 空间方位
言语发生的过程,实质上应该看作是一个多种因 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动态系统的活动 过程。
儿童语言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尤其在与 人们语言交流中,在认知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儿童语言富有创造性,但模仿、学习在语言获得 中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二节 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
儿童语言发展又称语言获得,指的是儿童对母 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获得。(指说话和听话 能力的获得)
(二)强化说——巴甫洛夫、斯金纳
• 认为环境因素对言语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 定性影响。
• 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特别强调“强化 依随”(即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的强化的刺激) 在儿童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二、先天决定论
先天决定论否定环境和学习是语言获得的决定 因素,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