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文献综述1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文献综述1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文献综述1文献综述题目大学生创业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所在学院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创业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在当前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寄希望于自谋职业,自己创业。

自主创业作为大学生毕业选择之一,一方面可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也可有效磨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平台,自主创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或推动或阻碍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对其展开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当前有关创业的众多研究中,直接针对特定区域的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比较少,已有的研究重点较多的集中在人格特质上,对创业意愿的研究,最著名的是博德的创业意愿维度分析,而该分析也并未针对大学生这个主体进行研究,其对大学生创业模型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现实意义并不强。

因此,为了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应该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梳理。

个人特质方面人格特质(Personality tarit)是个人心理思维及行为模式的综合体,亦是个体对压力源的感受或压力源对个人的主观意识,对个人解决问题之过程有极大的影响。

早在1970年,Hornadya和Bunker在《人事心理学》一书中就开始讨论成功创业者的心理特征。

钱永红(2007)研究指出个体特质对个体的创业意愿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创业意愿。

Murry&MacMillan(1988)研究归纳出了影响创业意愿的主要心理特征有成就欲望、内控信念、风险承担倾向、识别和利用机会的能力、模糊性承受能力、处理问题的风格、企业家的个人价值观选择等,以上特征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

下面是就每种特质相关研究的归纳:第一、冒险精神。

人们通常认为创业者是些喜欢冒险的人。

对于冒险性的测量可以分为投射法和自陈法两种方式。

对以往采用自陈法的研究进行元分析,结果表明创业者的冒险性高于非创业者(J.Miner&Raju,2004;W.Stewart&Roth,2004;张玉利和杨俊,2003)。

国内学者张玉利和杨俊(2003)做了有关的实证研究。

他们的研究结论包括:(1)个体冒险性和能力经验与创业动机、创业行为之间正相关;(2)在越有利创业的文化环境和越好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家的冒险性就越高,也越自信;(3)企业家个人所具备的创业必须的能力经验越高,其冒险性也越强。

第二、内源控制。

Brockhaus(1980)研究认为成功的企业家大多属于内控型人格。

他们习惯于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自己的生活。

第三、风险承担。

许多学者想要探讨创业家是否比一般经理人更为偏好风险,其中以Brockhaus在1980年进行的研究最为具有代表性。

Brockhaus将创业家与经理人分为两组,透过许多与实际商务行为相同的情境模拟,来观察二者的风险偏好程度。

但这项实验的结果却指出,创业家与经理人的风险偏好并无显著差异(李乾文,2004)。

计划行为模型方面许多学者认为人们在采取具体行动之前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倾向(Intention),而这一倾向反过来又会决定具体行为。

Bird(1988)指出新企业的成立需要投入时间制定详细的计划,因此计划行为理论很适合用于创业意愿的研究。

Ajzen(1991)提出的计划行为模型(TPB),他指出创业意愿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起主导作用:第一、创业态度。

Brayfield&Crockett(1955)首次解释了态度和行为之间的联系,而学者Cialdini等和Cacioppo(1981)进一步做了实证检验,证实了态度与创业意愿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根据Shapero(1982)的研究,独立、财富、挑战等都将影响创业者的态度。

Macro van Gelderen et a1.(2006)通过对大学生访谈后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发现独立、工作量的避免、挑战三词的频率最高。

根据P.H.Phan(2002)的看法,创业态度分为内生态度和外生态度,包括想法的检测、挑战、成就、权利、财富和社会认可等。

第二、主观规范。

主观规范的形成取决于规范性的信念,其有两层含义:一是个体感知到的对自己重要的人对该个体进行某项行为的期望程度;二是个体对这些观点的遵从程度。

而Ajzen(1987)研究却表明主观规范对意愿的解释度并不高,Norris&Krueger(2000)指出,研究中应选择对个体最有影响力的群体,如父母、好朋友、特殊案例、师长等以提高其解释程度。

Krueger(1993)和Kolvereid(1996)在创业研究中证实了主观规范对意愿存在重要影响。

第三、感知行为控制。

Scherer et a1.(1989)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同创业现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我效能高的个体不仅在机会的认知上比常人高,且对自我雇用(self—employment)意愿的产生也起着关键作用。

Krueger&Dickson(1994)指出,自我效能影响机会认知、风险承担以及职业选择。

同时,Krueger(1993)的研究均表明自我效能对创业倾向存在显著影响。

创业环境方面创业环境是指影响创业意愿或行为的各因素的综合体。

首先,它包括影响人们创业意愿和行为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其次,它涉及便利创业过程的来自外在环境的所有支持或帮助服务(R.Devi&S.Daniel,1994)。

环境对于创业而言,可以提供支持,也可能是障碍。

社会学理论强调了社会、文化和经济等相关变量因素对风险承担倾向的影响。

这些研究包括对创业的态度、可获得资金和新创企业孵化器的存在等(Shero,1984)。

与性格特质类似,这些因素对创业活动也是很重要的(Pnenings and Kimberly,1997;Histieh and Peters,1995)。

一些研究从调查个人身处的环境来解释他们的创业意愿。

他们的模型包括性格特质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Dubini,1988;Greenberger and Sexton,1988;Learned,1992;Herron and SaPoenza,1992;Naffzigeretal,1994)。

有许多研究者注重探讨企业家的创业意愿与经济环境的依存关系。

Highfield和Smiley(1987)的研究证实了如下假设:一些宏观经济要素,例如经济增长率的降低、失业率增加等,助长了创办企业的数量。

较落后的地区有利于创办新企业,因为在那里企业家更易于效法和模仿。

Timohty(1989)认为影响移民创办企业的最重要因素是市场需求的规模和工业供给方面的特点。

马克斯·韦伯是第一个重视社会文化条件对企业家形成影响的学者,他把欧洲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归因于新教精神的发扬。

而近来年对东方经济神话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基于孔教精神的家庭、家族和社会关系网络对企业家的形成与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Wu(1983)指出了华人企业家的孔教根源深深地影响了他们在实业经营中的行为,也决定了企业家的成长模式(何涌,1994)。

目前各国政府均致力于改善企业家的成长环境,建立企业家队伍,倡导全民性的企业家精神,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企业家成长环境的改善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国外某些研究者研究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环境条件在企业家创业中起的作用(Brun&Tyebjee,1982;Gartner,1985;Manning,Birley&Norburn,1989);还有的研究了政府在企业家发展中能做什么和已经做了什么(Goodman,Meany&Pate,1992;Mokry,1988;Westhead,1990)。

结论以上所述的研究对创业者成长是有很大影响作用的,针对某一国家或地区影响创业者成长因素的实证分析需要从个人、家庭、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构建其成长的影响因素框架。

虽然国内外学者在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方面有很多有意义的研究,但需要指出的是,现有的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曾创立过自己的公司或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人士样本而展开的,实证研究较少涉及学生创业这样的主题,以上研究能否完全运用到学生上仍然是个疑问。

学生群体和一般企业家群体的特质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同的,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不稳定的结果。

为了设计有效的项目帮助创业者,政策制订者们需要知道以上影响因素中哪些是比较重要的。

因此,对于前人所述的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还需要针对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

在当前环境下,创业正在世界社会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高科技企业的创业主体正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以及大学校友。

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创业,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和绩效,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1] 贺丹.2006.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 06.[2] 黄四枚.2009.高校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长沙市为例[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叶映华.2009.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4): 73-77.[4] 廖慧萌.2010.上海市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TPB模[D].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 毛雨.大学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6] 钟玉泉,彭健伯.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 009,(6):26-33.[7] 张云川,周雪敏,方登科,等.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武汉高校的调研分析[J],2011,21(4):27-34.[8] 李永强,白璇,毛雨,等.基于TBP模型的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8,(5):122-128.[9] 范巍,王重鸣.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J].人类工学报,2006,12(1):14-16.[10] 雷国铨,刘敏,潘守彬,等.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2):83-87.[11] 王满四,李楚英.基于 6 因素模型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广州的调查[J]. 广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10(1):90-95[12] 蒋雁.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构建与实证研究-以温州在校大学生为例[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硕士论文,2008.[13] 齐昕,刘家树.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模型与实证[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 28(16):152-154.[14] 莫寰.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创业意愿路径图—基于“计划行为理论”[J].科研管理,2009,(6):128-135.[15] 王华锋,郑珠,牛晋泽.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大学生为例[J].企业经济,2010,(11) :83-86.[16] 钱永红.个人特质对男女创业意向影响的比较研究[J].技术经济,2007,(7):36-40[17] CLEMENTK, WANG P W. Entrepreneurial interes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ingapore [J]. Technovation, 2004,(24): 163-172.[18] Ajzen,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vaiour[J].Organizational Behvaior a nd Hmuan Deeision Proeesses,1991,3(50):179-211[19] Bird,B.Implementing entrepreneurial ideas:The case of rinien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8,13(3):442-453[20] Birley,S.Female entreperneurs:Are they really any dieffernt[J].Jomua l of Small BusinessManagement,1989,27(l):7-3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