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冲刺讲义财务报告决策
利得或损失 ❖ b.养老金计划的利得或损失 ❖ c.金融衍生品的利得或损失 ❖ d.利用现行汇率法进行海外子公司报表折算所产
生的折算调整
❖ 1-3.以下是ABC公司在过去12个月的损益表信息。该公司
❖ 的有效税率为40%
❖ I.非持续经营 $(70,000)
❖ II.由于地震造成的非常规损失 $(90,000)
❖ 注销坏账不会对损益表产生任何影响,所以净收益没有任何影响
❖ 计提坏账准备会使得“坏账费用”和“坏账准备”同时增加相同的 金额。“坏账费用”是损益表中的一项,因此,会使净收益下降
1.6.存货
在途商品
装运点交货
目的地交货
寄售商品
委托方
受托方
附回购协议的销 卖方
售
买方
高退货率的销售 合理预估退货率
无法合理预估退货 率
❖ 题解:识别财务报表的基本用途,选B ❖ 财务报表的基本作用是为企业资源的提供者提供信息,使之做出合
理的决策 ❖ 长期投资方案的决策只考虑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及其货币的时间价值,
而财务报告提供的是基于收益流的会计信息,因此,无助于管理层对长 期的投资方案进行评估
1.2.利润表
❖ 一.用途 ❖ I.评估公司过去的业绩 ❖ II.提供预测未来业绩的基础 ❖ III.评估未来现金流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 二.局限 ❖ I.忽略了不可计量但又有价值的信息 ❖ II.不同的会计方法降低的收益的可比性 ❖ III.判断降低了收益的客观性
应收账款$1,000
❖
减:坏账准备$200
$800
❖ 二.直接注销法 ❖ I.借记:坏账费用;贷记:应收账款 ❖ 三.应收账款的出售 ❖ I.无追索权 ❖ a.收到的金额 = 应收账款面值 × [1 – (代理费%
+ 保证金%)] ❖ b.出售应收账款的损失 = 应收账款面值×代理费% ❖ II.有追索权 ❖ a.收到的金额 = 应收账款面值 × [1 – (代理费%
1.3.资产负债表
❖ 一.用途 ❖ I.计算回报率和评估企业的资本结构 ❖ II.评估企业的流动性、偿债能力和财务弹性 ❖ 二.局限 ❖ I.使用历史成本原则,无法体现企业的真实
价值 ❖ II.判断和估计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 ❖ III.忽略了不可计量但又有价值的信息
❖ 三.要素 ❖ I.资产 = 负债 + 权益
❖ 本题的要求计算在确认坏账费用时,“坏账准备”的贷方发生额,则为 $300,000
❖ 1-8.ABC公司使用备抵法来核算其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在 记录在当期坏账费用的预估值之后,ABC决定注销一笔金额
为$10,000的坏账,因为债务人企业已经申请破产。此项注 销行为对于该公司当期的净收益和流动资产总额会产生什么 影响?
❖ 题解:识别重大的非现金交易事项,选C ❖ 通过负债获取资金属于融资活动 ❖ 出售商品属于经营活动 ❖ 出售投资属于投资活动 ❖ 通过负债来购置资产属于需要披露的重大非现金交易事
项,所以不需要计算
1.5.应收账款
❖ 一.备抵法 ❖ I.销售百分比法 ❖ a.当期确认的坏账计提金额 ❖ = 销售金额 × 坏账%
增加或减少的原因
❖ 二.分类
经营活动 投资活动 融资活动
现金流入 销售收入、投资收益 (利息和股利)
处置长期固定资产、 出售长期投资、收回 贷款本金 发行股票和债券
现金流出 购买存货、支付工资、 缴税、支付利息和其他 费用 购入长期固定资产,购 入长期投资、发放贷款
发放股息,赎回长期债 券,回购股本
❖ 三.构成
经营部分
销售收入
销货成本
毛利
销售费用
管理及一般费用 营业利润
非经营部分
其他收入和利得
其他费用和损失 持续经营的税前收益
所得税
持续经营的收益
中止经营(税后) 非常项目之前的收益
非常项目(税后) 净利润
每股收益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全面收益 ❖ I.净利润 + 其他全面收益=全面收益 ❖ II.其他全面收益 ❖ a.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公允价格变动所产生的
入–期末存货
❖ 三.存货成本流转假设 ❖ I.个别认定法 ❖ a.销售时确认每项商品的销货成本
❖ II.平均成本法 ❖ a.单位存货成本 = ❖ b.期末存货金额 = 期末存货数量 × 单位
存货成本 ❖ c.当期销货成本 = 当期销货数量 × 单位
存货成本
❖ III.先进先出法 ❖ a.按照存货采购的顺序确认销货成本 ❖ b.较老的存货成本用于确认销货成本 ❖ c.较新的存货成本用于确认期末存货金额 ❖ d.在通胀(通缩)期间,销货成本低估(高估),期末
直接法: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入 受到顾客的现金 应收票据的利息收入 投资于股票的利息收入 现金流入合计 现金流出 向供应商的支付 向员工的支付 利息支付 税费支付 现金流出合计 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
四.重大的非现金交易
需要报告
无需报告
通过承担债务(包括融资租赁债务)股票股息 或者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资产
负债的公允价值)、忽略不可可靠计量的财务信息和有些事 项的报告需要判断与预估 ❖ 财报使用者无法通过资产负债表来判断企业业绩的质量
1.4.现金流量表
❖ 一.用途 ❖ I.比权责发生制更好地预测未来现金流量 ❖ II.说明企业的现金流动 ❖ III.估算利润值的可信度 ❖ IV.更好地理解企业资产和债务在一定期间内
第一章 对外财务报告决策
❖ 1.1 财务报告的使用者 ❖ 1、管理层 ❖ 2、投资公众---投资者 ❖ 3、债权人
❖ 1-1.在向股东递交的年报中包括着各类财务报表。 这些财务报表对下列哪类人最没有用处?
❖ A.股东 ❖ B.准备向企业放贷的银行家 ❖ C.竞争对手 ❖ D.负责日常运营活动的管理者
商品交给承运人 买方收到商品 拥有存货 无需报告存货 报告存货及相关责任 临时报告存货 确认销售和退货的预估 不确认销售
❖ 二.存货成本流转 ❖ I.永续盘存制 ❖ a.采购时,确认存货增加 ❖ b.销售时,确认销货成本
❖ II.定期盘存制 ❖ a.采购时,确认存货增加 ❖ b.期末确认销货成本,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本期购
+ 保证金%)] ❖ b.出售应收账款的损失 ❖ = 应收账款面值×代理费% + 追索权责任(预估值)
❖ 1-7.根据行业平均值,ABC公司预计其坏账率为赊销金额的 3%。第3年,ABC坏账准备的期初余额为$140,000。当期,
ABC公司的赊销金额为$10,000,000,并预计有$100,00无法 收回。此外,先前已经注销的$20,000坏账在当期收回。在 第3年年末,ABC公司在确认坏账费用时,“坏账准备”的贷 方发生额应为
❖ b.当期坏账准备的期末余额 ❖ = 期初余额 + 本期调整额 + 当期计提金额
❖ II.应收账款百分比法
❖ a.当期坏账准备的期末余额 = 应收账款总值 × 坏账%
❖ b.当期确认的坏账计提金额
❖ = 当期坏账准备的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 本期调整额)
❖ III.资产负债表上的报告方式
❖
$720000
C
$2400000
$1220000
$800000
D
$3100000
$2800000
$8520000
❖ 题解: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选B ❖ 经营活动 ❖ = 净收益 + 折旧费用–出售证券的利得–应收账
款的增加 + 存货的减少+ 应付账款的增加
❖ = $2,000,000 + $400,000 - $700,000 $300,000 + $100,000 + $200,000= $1,700,000
❖ 投资活动 ❖ =出售证券 + 购置土地 = $2,800,000 -
$1,500,000 = $1,300,000
❖ 融资活动 ❖ = 股票筹资–支付股息 = $800,000 - $80,000 =
$720,000
❖ 1-6.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需要下列的计算,除了 ❖ A.通过应付票据或债券来借款 ❖ B.出售商品或服务 ❖ C.通过应付票据来购置设备 ❖ D.出售债券或股票的投资
交换非货币性资产
股票分割
长期债务再融资
留存收益限制
将债务或优先股转化为普通股
发行权益性证券用来偿付债务
❖ 1-5.ABC公司今年部分的财务信息如下:
净收益 应收账款增加 存货减少 应付账款增加 折旧费用 出售可供出售证券的利得 通过普通股筹集的资金 股息支付 用现金购买土地 出售可供出售证券的现金所得
❖ III.持续经营的收益(税后)$72,000
❖ 则ABC公司今年的净收益为
❖ A.$36,000
B.$12,000.
❖ C.$(16,000).
D.$(24,000).
❖ 题解:非持续项目和非常规项目的报告方式,选B ❖ 非持续项目应以税后的方式报告在持续经营之后 ❖ 非常规项目(地震损失)应以税后的方式报告在非持续之后
❖ A.$300,000.
B.$260,000.
❖ C.$240,000.
D.$160,000.
❖ 题解:在备抵法下,判断坏账准备的余额,选A
❖ 根据销售百分比法,当期应予确认的坏账费用
❖ = $10,000,000 × 3% = $300,000,即“坏账准备”应增加$300,000;
❖ 借记“坏账费用”$300,000,贷记“坏账准备”$300,000
三.直接法 vs.间接法: 只有经营活动涉 及直接法与间接法的区分 间接法: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净利润 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 +折旧/折耗/摊销费用 +出售长期资产的损失 -出售长期资产的利得 -除了现金以外的流动资产的增加 +除了现金以外的流动资产减少 +流动负债的增加 -流动负债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