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忆读书》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忆读书》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5. 学习评价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评价要保护学生自尊和自信,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激发积极主动的情 感。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实现学生自身的价值,因此评价必须科学,正 确把握评价尺度。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的多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语言,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 和成就感。
道理。
4.教师提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 时、少时读书经历的?
3.学生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教师明确: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四
岁”“七岁时”、年”等词语。
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 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顺序,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兴趣。。
2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第 1 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忆读书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 教学内容分析 《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全文以“忆”为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
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深情地告诉少年儿童“读书好, 多读书,读好书”。
6. 板书设计
忆读书 读书好 开卷有益 忆读书 (经历 感受)
多读书 博览群书 (时间 对比) 读好书 择善从之
8.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贾.府(jiǎ)
呻.吟(shēn)
水浒.传(hǔ)
B.消遣.(qián)
书刊.(kān)
荡寇.志(kòu)
C.烦琐.(suǒ)
道理,培养“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怀。教学本组课文时,应注重引导学生联 系生活,联系自身,加深对读书的理解,还应注重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并 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课时安排:
《古人谈读书》 《忆读书》 《我的“长生果”》 《口语交际八: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习作:推荐一本好书》 《语文园地》
凯.旋(kǎi)
2.补全下列词语,并按要求填空。
天罗地煞.(shà)
分久( )( )
合久( )( )
( )知( )解
( )( )如生
( )( )有味
索然( )( )
总而( )( )
自作( )( )
风( )雪( )
真( )实( ) 心( )神( )
无病( )( )
(1)以上词语中“
”和“
”意思相反。
(2)“
学生活动 3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讨 1.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交流回答。 论、指正。
2.教师提问:文中提到了作者读到的哪些 书?从读书中,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2.生读课文,总结归纳: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 《荡寇志》《红楼梦》等。
3.教师小结:通过读书,作者感受到了最大
的快乐,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
2.《荡寇志》是中国清代长篇小说,作者俞万春(1794—1849),此书草创于道光六年(1826), 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间“三易其稿”,首尾历 22 年。本书中,作者仇视以宋江为首的梁 山泊起义的思想与金圣叹一致,所以他紧接金圣叹“腰斩”过的七十回本《水浒传》,从七十一回写 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张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书为《荡寇志》,此书的初刻本 却又署书名为《结水浒传》。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激趣导入
教师活动 1
学生活动 1
1.教师出示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 1. 学生猜谜语说答案。
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
不开。”(书) 2.教师提问:我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
2.学生畅所欲言。
言?
3.教师小结,引出课题:不同的人读书有不 3.学生齐读课题,再结合预习说说自己认识的作者冰 同的感受。冰心的感受是什么呢?就让我们 心。
2. 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与体会名人名家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4.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5.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3. 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读书教育,“学习名人名家的读书态度和方法”,明白“书山有路勤为径”的
年级
五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
单元(或主题)名称
忆读书
1.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主题是“书山有路勤为径”,一共有三篇课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
果”》。其中《 古人谈读书》由三篇古文组成。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 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 志、有识、有恒。《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全文以“忆”为线索,作者通过自 己的读书生活、感受和认识,深情地告诉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我的“长生果”》 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自身的读写实践,呈现给我们读写间的关系和 写作方法:作文,构思要别出心裁;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 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口语交际:结合读书,引导学生将自己读过的书 和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进行梳理。习作五:《推荐一本好书》,借此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量与对 书籍的见地。练习五:本次练习安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等内容,读书与 积累仍就是训练重点。
”常用来形容文学、雕塑等形象逼真,它的近义词有:


(3)“
”指读书理解得不够透彻。
9.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资料链接: 1.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五四运动爆
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 1919 年 9 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 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1920 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 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1921 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 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 建树。作品有《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往事》。
2. 学习者分析 这篇文章围绕着主题,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读书的好处,并对大家提出建议。文章通俗易懂,
孩子们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能较好地学习基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目标确定 1.会认“浒、传”等 16 个生字,会写“津、豪”等 13 个生字。掌握“津津有味、索然无味”等
21 个词语。 2.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10.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整堂课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提升明显,通过口语交际和课外资料的拓展,真正落实了大语文观。
可是也有不足之处:整堂课上老师的引导太多,学生放开的几率不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没有打开。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在品词析句上下功夫,会引导学生积累能引导读书方法的句段,为学生 的语言交流夯实基础,还会涉及有深度的问题,或者引领孩子们进行句子比较和分析,让学生的思维 更活跃,让我的教学更圆满!
4.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 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4. 学习重点难点 1.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掌握多音字。 2.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
(3)在默读的时候思考,把握全文的结构。 2.小组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请 2.同桌间合作解决生字词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生字词,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意图说明: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解决基础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锻炼他们的合作意识。
环节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教的活动 3
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忆读书
4.教师结合学生所言加以概况,补充介绍作 者冰心。
活动意图说明:用谜语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欲望。
环节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2
学生活动 2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学生对照自读要求,自读课文。
(1)默读课文,圈出不懂的词语。
(2)借助工具书或向别人请教的方式,理 解生字词的意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