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忆读书》教学设计南安市毓元中学林金朗【教材分析】这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是冰心老人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内容简单扼要,又明白浅显。
初一上学期就接触这样的文章可以说是很好的,因这可以借此来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阅读课外书籍。
学习本文可以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各部书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刚上初中,一下子面对那么多的学科,对于初中的学习生活可能还不大能够适应,引导他们如何学习那是很重要的。
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学习和阅读的经验,可引导他们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学习和阅读。
此文较简单,适合学生自己阅读。
引导学生联系平时读书的实际,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情况作一次总结,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后面推荐的名著,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
还可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有关“读书”和有关“书”的格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预习体验学习乐趣;通过自由朗读整体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2、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结合朗读、圈画、思考、讨论等手段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各阶段的读书生活及读书感受,联系实际思考自身读书体验。
(三)情感目标与价值观:树立“开卷有益”的思想,培养自主阅读的兴趣与合作探究的精神,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不同的书带给作者的影响。
二、情境导入:1、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2、名言:(1)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好文章,犹如聆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
许多字合在一起,就如同一个盛大的音乐会,各种乐器很和谐地奏着音乐。
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在那一瞬间获得的,是自己所独有的。
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
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三、走近作者1、作者简介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还是散文。
作品有:《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往事》。
冰心女士在作品中讴歌和颂赞的是壮美的自然、纯晶的童心、真挚的母爱。
——主题体现她的“爱的哲学”的思想。
2、背景介绍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8日。
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
作者毕生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
写作此文,主要是勉励青少年朋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
四、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
2、题目中“忆”的内容是“读书”,从题目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著名作家冰心的读书经历以及一些启迪人的经验之谈。
3、字词积累津津.有味(jīn)催.促(cuī)笸.箩(pǒ)天罡.(gāng)地煞.(shà)荡寇.志(kòu)消遣.(qiǎn)堆砌.(qì)倒不是:dào:却不是;着力:zhuólì尽力;用力抹去mǒ:擦揩kāi拭涂津津有味:形容兴趣很浓。
无限悬念:非常挂念;一知半解:发音 yī zhī bàn jiě解释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气愤填胸(义愤填膺)( yì fèn tián yīng ) 解释膺:胸。
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膛。
怒发冲冠( nù fà chōng guān ) 解释冠:帽子。
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栩栩)如生:xǔ xǔ rú shēng 解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
(课文有)烦琐:繁杂琐碎朦朦胧胧:月光不明,模糊不清。
指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
堆砌qì:①垒积砖石并用泥灰黏合:②比喻写文章时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无病而呻: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文中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桥揉造作。
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来比喻堆砌辞藻,内容空泛的诗文。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4、学生自由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
)五、理清条理:全文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总说。
突出作者对读书的感受和体会的强烈。
第二部分(2——11):先分说后总说,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的最大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12、13):侧重谈“读书好”,以作者八十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4、15):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六、教师小结:概括课文内容: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读书有好处,要多读书,读好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
所以,我们要多读书。
七、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
2、冰心七岁开始读书,初次接触书便是《三国演义》这样的鸿篇巨制,自此一发而不可收。
大量的阅读积累奠定了冰心的文学基础,从而造就了这位文坛上的一代名家。
二、初步感知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讨论、指正。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交流回答。
(1)、“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是什么意思?(前者说刘关张在桃园结拜;后者说三人在剿灭黄巾军起义中首次立功)(2)、“分久必合”的意思是什么?(这是指三国鼎立几十年后,魏国最终统一了三国。
)……(3)、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眼望,仰天长啸,状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三、细读赏析课文。
过渡:“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是作者一生的感悟。
语重心长,耐人寻味,启人心智。
1、齐读课文第1段:文章开篇的这句话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明确:短短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和多么深切的体会。
2、默读课文第2——13段,回答问题:(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读书好”的?(提示:书上有哪些句子是在说“读书好”呢?)明确: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各种情感,让读者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例如:读中国古典小说,让人了解到三国时代的“天下大势”,了解到宋代“官逼民反”的历史状况,了解到爱国将领怎样抗击外来侵略。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
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读《聊斋志异》对文言作文有很大帮助,以至于老师在“我”的作文本上批下了“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评语,给予很高的评价。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正如作者所说:“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2)、全文哪些句段是写“多读书”的?明确: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请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
)(3)、作者是怎样写“读好书”的?明确:在欣喜回忆晚年不能“行万里路”,仍能“读万卷书”情况后,分别从古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两方面给读者传授挑选、比较书的经验: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
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3、作者关于“读好书”的体会是什么?请同学速读12-13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对《西游记》精彩《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封神榜》烦琐《荡寇志》人物索然无味现代文艺作品的比较:从脑中抹去;(堆砌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
心动神移,不能自已(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从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三方面,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相对比较)看出作者评判好书的标准。
(此处作者运用对比的写法。
)明确: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四、教师小结:读书的确是一件快乐的事。
书能让你增长知识,能教会你怎样做人,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尊敬师长,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它还会告诉你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书真的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使我们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正如高尔基所说:热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再借用冰心奶奶的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思考题。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忆读书》一文作者向读者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