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田玉基本性质1、物理性质:中国文化学上的玉,内涵较宽。
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
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
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而新疆和田出产的和田玉是中国玉文化史上光彩熠熠的常青树。
和田玉以蕴量最富,色泽最艳,品质最优,价格最昂,成为中国古代玉器原料的重要来源,历代皇室都爱用和田玉器。
在塔里木盆地之南的昆仑山脉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和田玉矿藏,成矿带全长1200公里。
和田玉是一种珍稀玉种,属透闪石质软玉,是由透闪石的纤维状晶体紧密交织而成的毛毡状结构集合体。
其摩氏硬度在6.5——6.9之间,质地细腻,有“软玉之王”的美称,而且在世界玉石中韧性最高,不易碎,耐磨损,极难染色。
和田玉的坚韧使它经得起精雕细琢。
和田玉透明度不高,一般是半透-微透,这使和田玉美的朦胧温和,更突出其油脂光泽的柔润细腻,观赏价值极高。
和田玉块度一般都不大。
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中含有钙、铁、锰、锌等十三种微量元素,久戴能与人体进行物质交换,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其触感冬暖夏凉,有助于平衡血压,稳定情绪。
多姿多彩的和田美玉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唯一将玉与人性相结合,融会贯通,水乳交融的是中华民族,也唯有中华民族,以玉比人,以玉喻事,以玉寄托理想,直抒情怀。
玉石的使用在我国历史悠久,可以说,玉文化是华夏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
和田玉作为“中国玉”中最具代表性的,其历史更是源远流长。
和田玉在分类时,一般会根据其产状和颜色的不同进行划分,因此和田玉的种类非常丰富,在购买时要对各个种类的特点加以了解。
首先,根据和田玉产出的环境不同,方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山玉、山流水和籽玉:山玉,也被称为宝盖玉,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床,没有经过搬运作用,因此它的块度大小不一,而且棱角分明,表面不平整,质量上不如籽玉那般细腻;山流水,这种玉是由原生矿石风化剥落后,再由河水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后来被采玉人发现并将其形象地命名为“山流水”,其质地介于山玉和籽玉之间;籽玉,人们也常常称之为“子儿料”,它是山上的原生矿石经风蚀剥落后被河水搬运到河流中、下游,分布于河流两侧滩地中。
由于经过了长期的搬运、冲刷使得棱角被磨圆,形状就好似鹅卵一样,结构松散的地方慢慢被磨落,留下的是质地坚硬的核心部分,所以籽玉的质量一般都较好。
此外,在中国古代对和田玉的颜色划分是非常重视的,它不仅是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还附含了一定的意识形态。
古代以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其它为间色,而和田玉按照颜色也被大致分为了白玉、青玉、黄玉、墨玉。
白玉:和田玉以白为贵,而且在世界各地的软玉中白玉是极为罕见的。
特别是白玉中的羊脂玉品种,因其颜色如羊的脂肪一样洁白,故而得名羊脂玉,世界上仅新疆出产,而且产出极其稀少,十分名贵。
另外还有一种青白玉,以白色为基调,在白玉中隐隐闪青色,属于白玉和青玉的过渡品种,在玉雕饰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青玉:和田玉中青玉最为常见,青玉由淡青色到深青色,颜色的种类很多,有淡青、深青、碧青、灰青、竹叶青等。
青玉中常见大块者,因此常被雕琢成大的摆件,特别是大型的山水玉雕,不仅意境表达的完整,而且颜色清亮,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黄玉:黄玉十分罕见,在几千年采玉史上,偶尔得以见到,质优者不次于羊脂玉。
黄玉由淡黄到深黄色,有栗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虎皮黄等色。
古代玉器中有用黄玉琢成的珍品,如清代乾隆年间的黄玉三羊樽,黄玉佛手等。
墨玉:墨玉由墨色到淡黑色,其墨色多为云雾状、条带状等,一般有全墨、聚墨、点墨之分。
全墨即“黑如纯漆”,乃是上品,十分少见。
聚墨是指青玉或白玉中墨较聚集,常被用作俏色。
点墨则分散成点状。
墨玉的颜色主要是由于含较多的细微石墨造成的。
随着新疆软玉的不断开采,人们在开采过程中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品种,其中糖玉、碧玉是比较重要的两个品种。
糖玉是类似于红糖的红褐色,主要是由于玉石中所含的铁元素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铁,而呈红褐色。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红色象征着吉祥如意,因此和田玉器饰品中的糖色也称之为喜庆色,常作为俏色之用。
碧玉主要是指不同程度绿色的和田玉,主要产自新疆玛纳斯地区。
由于成矿带形成条件的不同,新疆和田玉与世界其他产地的软玉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颜色丰富、光洁莹润、结构细腻,而这些也使得新疆和田玉赢得了“软玉之王”的美称。
多姿多彩的和田玉,丰富着悠久的玉石文化,充实着华夏民族的历史篇章。
不同类别的和田玉,各自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展现了不同的魅力,也将我们的生活妆点更加灿烂、辉煌。
2、产出特征:(1)产地:和田玉因产地而得名,明代《天工开物》中有记载:“凡玉贵重者尽出于阗”,于阗,藏语,意为“产玉石的地方”,古于阗就是现在的新疆和田。
和田玉不仅质地坚韧而且光泽油润细腻,特别是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是旷世难求的玉中极品。
万山之祖昆仑山孕育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珍宝——和田玉,也给了它比钢铁坚韧的骨气,比冬雪高洁的气质。
和田玉硬度在6.5—6.9之间,油脂光泽,观之晶莹润滑,其特殊的纤维交织结构韧性极高,耐磨损,易保存。
和田玉的坚韧使它经得起精雕细琢,所以和田玉作品风格善变且造型生动,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孕育于昆仑山的和田玉按照产状被人们分为山玉、山流水玉、及籽玉。
山玉也叫山料、宝盖玉,指高山上的原生矿床,块度大小不一,质地不等,棱角状。
山流水玉指原生矿石经地质作用风化、脱落、搬运至河流中上游后产出的棱角稍圆的和田玉料。
籽玉也叫籽料,分布在下游河床及两侧河滩,在长期的搬运、分选、磨砺等地质作用过程中,粗糙疏松部分损失,留下致密纯净的部分,成为表面光滑形如鹅卵的小块玉,是质地最优良的和田玉料。
籽玉外表常分布着一层褐红色或褐黄色皮,形态各样深浅有别,这是籽料身份的一个象征,也为籽料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更丰富的构思空间。
(2)开采进程和方式:和田玉的开采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古老的文明在世界历史上闪耀灿烂的光辉。
据学者研究,中华文明起源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玉器。
这是区别与世界上其它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玉器历史之早、延续时间之长、分布之广、器型之众、做工之精、影响之深,都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玉器所不能媲美的。
玉器在中国和世界历史文化中之所以如此光辉灿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有质地优良,蕴藏丰富的玉材,玉材中的精英便是和田玉。
和田玉主要分布与新疆海拔7000米的昆仑山脉上,终年被冰雪所覆盖而且玉矿是零星分布于崇山峻岭之中的。
根据现有资料,玉矿可分为3个产区,莎车——叶城区,和田——于田区,且末——羌芜区。
从古到今采玉的方法也因数千年历史进程发生着变化。
在几千年前,最初,人们在河边拾起美丽的和田玉,以后又到河流水中捞取那卵形的籽玉,再而从河谷的沙砾之中挖出那些早期河流冲积物中的美玉,再沿河追溯既而发现了生长在岩石里的原生矿。
因此古代采玉方法有拣玉和捞玉、挖玉、攻玉等多种方法。
以分别开采产于不同地方的玉石。
拣玉和捞玉拣玉和捞玉是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逢春秋两季,在河流的河滩和浅水河道中拣玉石、捞玉石。
每年夏季昆仑山中的河流因雪融水而暴涨澎湃,山上的原生玉矿碎块由洪水携带奔流而下,堆积在低山或山前河滩和河床中。
秋季时气温下降,水面降低,气温适宜入水,是人们拣捞玉石的主要季节。
冬季一般不采玉。
到了春季,冰雪融化,玉石复露出,又成为拣玉和捞玉的好季节。
古代在河中捞玉有一套严格的制度。
那时的王公贵族已将和田玉奉为珍宝。
采玉季节开始,要举行采玉仪式,首先当时的于田国国王亲临现场,象征性的“捞玉于河”,然后才容许国人采玉。
挖玉挖玉是指离开河床在河谷阶地,乾滩、古河道和山前冲积洪积扇上的砾石层中挖寻和田玉砾。
这些玉也是流水带来的,或多或少都被沙土覆盖或与石膏泥沙胶结。
挖玉首先是选择地方挖直径10-20米的大坑,边挖边找玉,挖得其间付出的劳动很艰巨,但局限在很小的范围里,获取率很低,因此从事挖玉的人不多。
攻玉古代攻玉两种含义,一是指加工琢磨玉,如《诗经小雅》所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二是指开采玉,如《穆天子传》中所记周穆王登昆仑山“攻其玉石”,是指开采原生玉矿。
中国开采山玉已有很长的历史,《史记》、《汉书》中都有记载,说明汉代已开始开采昆仑山的美玉了。
拾籽玉拾籽玉就是在河道中拾取流水携带和冲刷暴露出来的籽玉。
和田的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均源于昆仑山,是世界上有名的玉河。
邻近和田两大河的常住户家家都识玉,他们大多自上游向下游行进,并随太阳方位变换方向,最佳的拾玉时间是上午。
巍巍昆仑,白雪皑皑,在这壮美的山脉上,蕴藏着块块美玉,而它凛冽的气候,艰苦的环境,也在考验着每一位采玉人的毅力。
千百年来,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中华民族从未放弃过对美玉的执着,和田玉——美玉中的佼佼者,在艰辛与汗水的浇灌下尽数展现着她的美丽与骄傲。
我们坚信在以后的岁月里,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加入到传播和田玉文化的行列里来,把这种亘古流传的美丽继续发扬光大。
居住在昆仑山前的先民们在劳动中发现了和田玉,采玉方法有拣玉、捞玉、挖玉、攻玉等几种方法,以分别开采产于不同地方的玉石。
3、分类:颜色:和田玉色调多可自成体系,颜色对于和田玉来说不仅是主要的分类依据,还具有十分重要的鉴定意义,因为它能直接反映出和田玉的矿物组成。
和田玉按颜色分类有白玉、青玉、糖玉、青白玉、墨玉、黄玉、碧玉等共七种。
和田玉素以白为美、为贵,白色又分羊脂白、梨花白、雪花白、象牙白、鱼肚白、糙米白等,其中的羊脂白玉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稀世珍宝。
羊脂白玉在世界上久负盛名,它所代表的正是优质和田玉的特征:凝润如脂,白色正、纯、匀。
和田玉是软玉中的精品,不仅质地坚韧而且油润细腻,而羊脂白玉,白如截脂,有着像羊尾上脂肪一样的白色和油润,给人以刚中见柔、纯洁高贵的美感,是旷世难求的玉中极品。
以羊脂白玉为原料雕琢而成的玉器,通体莹润,特别是和田玉的低透明度,将羊脂白玉的油润质感烘托得极其优雅,有一种十分神圣而亲和的意境。
因而古今中外的许多赏石之士一直对中国玉中的佼佼者——和田羊脂白玉赞誉有加。
富士特珠宝玉器城里展示着上千件羊脂白玉作品,从摆件到挂件,各种器型应有尽有,不同的体裁表达了最美好真挚的祝愿,件件精品将羊脂白玉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赋予她丰富的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和田玉器中的青白玉摆件,青白玉作为和田玉中最常见的玉器种类,在和田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青白玉以青色为主,深浅不一,是介于白玉和青玉中的过渡品种。
青白玉产量较大,产出块度也较大,淡淡的竹青色活泼清爽,很适合做大的陈设品,摆放在家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就是用和田青白玉雕刻而成的,它凝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