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化学精品资料浙江高考选考科目模拟试题(二)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 Si—28S—32Ca—40Fe—56Cu—64Zn—65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15·浙江1月学考,5)下列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用加热法分离泥沙中的碘单质B.用蒸馏法制取蒸馏水C.干冰升华D.铁锅生锈2.(2015·浙江台州中学第一次统练)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2.5×10-6m)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雾霾的形成与汽车尾气的排放有一定的关系B.微粒直径为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与空气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C.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D.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吸入体内影响健康3.(2014·浙江6月学考,26)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N表示微粒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7.8 g苯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0.3N AB.标准状况下,足量的Fe与2.24 L Cl2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3N AC.1.6 g CH4含有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0.5N AD.100 mL pH=2的新制氯水中:N(OH-)+2N(ClO-)+N(HClO)=0.001N A 4.(2015·乐清一中月考)将13.7 g 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充分加热,其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 L ,则混合物中Na 2CO 3与NaH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B .2∶1C .1∶2D .3∶15.(2015·浙江台州月考)对于下列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2FeCl 2+Cl 2===2FeCl 3 化合反应B .3CO +Fe 2O 3=====高温2Fe +3CO 2 置换反应C .2KClO 3=====MnO 2△2KCl +3O 2↑ 氧化还原反应D .H 2CO 3=====△CO 2↑+H 2O 分解反应6.(2015·北京春季会考)离子化合物是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成的化合物。
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 .H 2OB .HClC .NaClD .CO 27.(2014·浙江金华十校联考期末)俄罗斯科学家在利用回旋加速器进行的实验中,用含20个质子的钙元素的同位素反复轰击含95个质子的镅元素,结果成功制得4个第115号元素的原子,其与N 元素同主族,这4个原子在生成数微秒后衰变成第113号元素,前者的一种核素为288115X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115号元素衰变成113号元素是化学变化B .115号元素X 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288C .113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D .因115号元素与N 元素同主族,所以是非金属元素8.(2015·6月广东学考)下列有关乙酸和乙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白醋的醋味源于乙醇B .米酒主要成分为乙酸C .二者均为无机物D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9.(2014·江山实验中学质检)标准状况下,将1 g 氦气、11 g 二氧化碳和4 g 氧气混合,该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 )A .8.4 LB .11.2 LC .14.0 LD .16.8 L10.(2016·云南省学考模拟)下列能用CO 2-3+2H +===CO 2↑+H 2O 表示的是( )A.稀盐酸和碳酸钡反应B.稀硝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醋酸与碳酸钾溶液反应D.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11.(2015·杭州市重点中学高一期中)Cl2是纺织工业常用的漂白剂,Na2S2O3可作为漂白布匹后的“脱氯剂”,S2O2-3和Cl2反应的产物之一为SO2-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还原剂是S2O2-3B.H2O参与该反应,且作氧化剂C.根据该反应可判断氧化性:Cl2>SO2-4D.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SO2-4,可脱去2 mol Cl212.(2016·云南省学考模拟)四种仪器中,不能用来加热的是()13.(2016·云南省学考模拟)糖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关于糖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糖类均有甜味B.淀粉和纤维素均不是糖类C.糖类均不可水解D.糖类都含有C、H和O元素14.(2016·云南省学考模拟)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会吸收能量B.氧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C.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15.(2016·云南省学考模拟)将锌棒和铁棒按图示方式插入CuSO4溶液中,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下列针对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颜色不变B.电子由铁棒流出C.Cu2+移向锌棒D.电池反应为Zn+Cu2+===Zn2++Cu16.(2015·浙江鄞州鄞江中学月考)利用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来配制0.5 mol/L的碳酸钠溶液1 000 mL,假如其他操作均是准确无误的,下列情况会引起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A.称取碳酸钠晶体100 gB.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C.移液时,对用于溶解碳酸钠晶体的烧杯没有进行洗涤D.定容后,振荡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17.(2015·浙江1月学考,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向KI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后,溶液颜色变深B.向KCl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颜色变红C.溴水与NaCl溶液混合时,会发生置换反应D.NaCl溶液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故需要密封保存18.(2014·浙江6月学考,18)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H+、SO2-4、OH-B.Na+、H+、CO2-3、Cl-C.Na+、Ca2+、NO-3、CO2-3D.Na+、K+、Cl-、SO2-419.(2015·浙江慈溪中学联考)硅作为一种新型能源被广泛开发利用,关于其有利因素的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硅燃烧产物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容易得到有效控制B.从Si(s)+O2(g)===SiO2(s)ΔH=-858.6 kJ·mol-1可知,硅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多C.自然界中硅的贮存量丰富,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单质硅D.硅便于运输、贮存,从安全角度考虑,硅是最佳的燃料之一20.(2013·浙江会考,9)下列有关物质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A.液氯储存在钢瓶中B.浓硫酸储存在铝制容器中C.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D.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玻璃试剂瓶中21.(2013·浙江6月学考,18)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少酸雨危害的是()A.对含硫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理B.研发和使用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C.对含SO2的废气进行回收和利用D.将含SO2的废气直接排放至高空22.(2015·浙江1月学考,10)下列各组中,互为同位素的是()A.氕(11H)和氘(21H) B.O2和O3C.碘晶体和碘蒸气D.SO2和SO323.(2015·云南高考模拟)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A.蒸馏B.加热液体C.称量10.05 g固体D.量取9.15 mL液体24.(2014·浙江1月学考,23)粗盐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先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再将滤液倒入蒸发皿B.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 .当加热至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D .蒸发完成时,用坩埚钳把蒸发皿移至石棉网上25.(2016·云南省学考模拟)胶体分散系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将FeCl 3溶液滴入NaOH 溶液中可形成Fe(OH)3胶体B .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C .硅酸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 之间D .胶体、溶液、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0分)26.(2016·云南学考模拟)(6分)有机物A 的分子式为C 3H 6O 2 。
请回答。
(1)如果有机物A 能与NaHCO 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则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机物A 能发生水解,则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3)若A 有下列转化关系,其中B 是甲酸(HCOOH)。
①E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 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A →B +C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013·浙江会考,46)(4分)已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均含A 元素,A 是第3周期最活泼的金属元素,甲为单质。
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转化过程中部分物质未标出)。
甲――→H 2O 乙――→CO 2丙――→CO 2丁(1)写出A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乙→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2014·北京春季会考,4)(4分)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水并进行相关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