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问题及对策

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问题及对策

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问题及对策
作者:陈军
来源:《房地产导刊》2015年第02期
【摘要】本文以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及内涵为出发点,阐述了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必要性,以及城市建设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以法律法规形式保障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以行政手段形式干预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以技术手段实现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以经济管理措施增强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等四个方面,对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措施进行了分析探究,以期为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问题;对策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日益显现,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以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问题最为突出。

因此,分析建设用地集约节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合适的应对策略,对于推动建设用地的高效利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及内涵
土地集约利用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李嘉图在其地租理论中所提出,是指在一定面积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从土地上获取高额产量与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其概念的动态性与相对性。

土地利用的水平受到不同地理条件与地域差异的影响,而不同历史阶段、土地利用技术、产业结构形式、人们价值观念和经济发展的水平等都可能对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造成影响。

因此,衡量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水平需要以动态发展的观念,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而是需要充分考虑率经济发展、用地功能和地域差异等因素。

另一方面是其概念的目标性与特定性。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需要将保持建设用地布局合理,保证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前提,保障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秩序不因为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而受到不利影响。

2.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必要性
2.1 解决经济发展与住房用地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土地资源需求日益加大,尤其是建设用地的需求更为迫切,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国人口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住房所需用地需求明显增加,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和不可再生的,为了满足经济发展与住房用地需求,只有寻找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途径。

2.2 解决人地矛盾的有效途径。

虽然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却非常低,耕地面积更是在逐年减少,使得人地矛盾不断激化。

即使我国进行了土地整治,耕地质量增加的效果也并不显著。

同时,我国还存在着土地沙化、土地退化和土壤侵蚀等土地利用问题,这也增加了土地资源利用的难度。

因此,只有集约节约利用建设用地,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解决人地矛盾。

3.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建设用地的利用率低。

一方面,虽然我国人均建设用地数值较高,但是土地的产出率却非常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另一方面,我国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失衡,东部发展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设用地的利用率。

3.2 建设用地的浪费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开发区的数量也随之增多。

很多城市开发区存在土地闲置、用地结构不合理和缺乏统一土地供应标准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建设用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使得城市建设用地资源被严重浪费。

3.3 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大。

依据城市发展规律,当国家或者地区达到30%的城市化,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上时,城市化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而专家预测在205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70%,而由此所产生的住房建设用地需求将使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工作任务艰巨。

4.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措施
4.1以法律法规形式保障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在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方面,我国要始终坚持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国家、地方政府与公民在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中的责任。

例如我国从2014年9月1日起就开始实施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其中重点强调了国家需要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明确建设用地的规模、布局、结构和时序安排。

同时,《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中还完善了监督考评新机制,要求国土资源的主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土地市场的动态监测与监管,对建设用地节约节约情况进行严格监督,依据法律法规对浪费土地行为和责任主体采取处理并公开通报。

4.2 以行政手段形式干预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首先,地方政府需要对建设用地的增量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在工作中采取盘活存量和控制增量的措施,严把建设用地审批关,确定建设用地的数量、用地面积和用地功能,避免建设用地资源的浪费。

其次,地方政府需要健全土地征用及征收、土地出让和土地储备制度等,保障土地市场的正常运转,确保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工作有序开展。

4.3 以技术手段实现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完善的国家土地政策和法律法规是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基础,而技术手段是实现建设用地集约节约目标的关键。

一方面,地方政府
需要加强对土地管理的整治力度通过盘活存量的土地实现建设用地资源的增加。

如实施城中村改造与旧城改造等,以搬迁与合并的方式,将分散的居民点通过整理形成规模,以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的数量。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注重闲置土地的回收工作,如收回圈而不用2年以上的闲置土地,并合理配置进行开发利用;调整占地多但效益差的用地项目,将其供应给集约利用好且效益高的用地项目,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4.3 以经济管理增强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以及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

因此,地方政府需要以经济管理措施增强建设用力集约节约利用。

首先,地方政府可以与用地单位签订用地合同,以合同方式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管理,如果用地单位没有按照合同要求如期对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利用,或者开发利用的土地功能与合同不符,则需要依据合同要求用地单位赔付违约金,以及将建设用地的功能更改与合同相一致。

其次,地方政府可以建立奖励机制,对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高且效益好的单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调动其它用地单位合理利用土地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积极性。

最后,地方政府需要完善土地开发利用的税费制度,以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和土地增值税等督促用地单位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5.结束语
总之,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对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国家和地方政府注重完善土地利用的法律法规,通过行政干预、技术落实和经济管理等措施,才能切实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的合理性与高效性,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芊. 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问题和对策浅析[J]. 河南科技,2014,13:207-208.
[2]许峰云. 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3]周亮华. 浅析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今日中国论坛,2013,Z1:45-46+50.
[4]王玉东,武丽萍.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9:1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