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

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


§2-1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减免方法
一、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一)系统误差
分析过程中有些经常或恒定的原因所造成的。 分析过程中有些经常或恒定的原因所造成的。
2
1.特点: 特点: 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恒定, ( 1 ) 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恒定 , 可 以测定和校正 在同一条件下, ( 2 ) 在同一条件下 , 重复测定 , 重复 出现,误差的大小和正负不变。 出现,误差的大小和正负不变。 2.产生的原因: 产生的原因: (1)方法误差 (2)试剂误差 (3)仪器误差 (4)主观误差
21
四、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
1. 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一定高 准确度高, 但精密度好, 但精密度好,准确度不一定高 2. 准确度反映了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精密度反映了测量结果的重现性
图2-1 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
22
五、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 测全Fe含量 例:测全 含量 K2Cr2O7法 40.20% ±0.2%×40.20% × =40.20% ±0.08% 40.20% ±2.0%×40.20% 比色法 × = 40.20% ±0.8% 2.减小测量误差 . 1)称量 ) 例:天平的称量误差为 0.0001g,称量一个样误差为 , ± 0.0002g,Er% 为± 0.1%,计算最少称样量? , ,计算最少称样量? 2×0.0001 QEr% = ×100%≤ 0.1% w
是以σ为单位来 注:u 是以 为单位来 表示随机误差 x -µ
以u ~y作图
8
(B)偶然误差的区间概率 )
偶然误差的区间概率P 用一定区间的积分面积表示 偶然误差的区间概率P—用一定区间的积分面积表示 该范围内测量值出现的概率 ~+∞, 所有测量值出现的总概率P为 从 - ∞~+ , 所有测量值出现的总概率 为 1 , ~+ u2 即 +∞ +∞ 1 − ⋅e 2 = 1 φ(u)⋅ du = −∞ −∞ 2 π
(一)绝对偏差 (absolute deviation): :
单次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 。
d = xi − x
18
(二)相对偏差(relative deviation): 相对偏差 : 绝对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 绝对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 xi − x d dr = ×100%= ×100% x x 平均偏差(average deviation): (三)平均偏差 : 各测量值绝对偏差的算术平均值。 各测量值绝对偏差的算术平均值。
9
(C)正态分布与 t 分布区别
1.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描述无限次测量数据 描述无限次测量数据 t 分布 分布——描述有限次测量数据 描述有限次测量数据 2.正态分布 分布——横坐标为 t .正态分布——横坐标为 u ,t 分布 横坐标为 横坐标为
u=
x −µ
x −µ t= s
σ
பைடு நூலகம்
µ为 体 值 总 均
3
4
(二)偶然误差 (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
外界条件微小的变化、 外界条件微小的变化、操作人员操作的微 小差别造成的一系列测定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 小差别造成的一系列测定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 1.特点: (1)不恒定,无法校正 特点: 不恒定, (2)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A、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 B、偶然误差的区间概率 正态分布与t C、正态分布与t分布区别
5
(A)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 )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式
1 y = f (x) = e σ 2π
( x−µ)2 − 2σ2
1.X表示测量值, 1.X表示测量值,Y为测量值出现的概率密度 表示测量值 2.正态分布的两个重要参数 (1)µ为无限次测量的总体均值 为无限次测量的总体均值, (1) 为无限次测量的总体均值,表示无限个数 据的集中趋势(无系统误差时即为真值) 据的集中趋势(无系统误差时即为真值) (2)σ是总体标准差 是总体标准差, (2) 是总体标准差,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3.x 为偶然误差 3. -µ为偶然误差
⇒w ≥ 0.2000g
23
2)滴定 ) 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 例 : 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 ± 0.01mL,两次的读数误 , 差为± 差为±0.02mL,Er%±0.1%,计算最少移液体积? , ± ,计算最少移液体积?
2 × 001 . QRE% = ×100% ≤ 01% . V ⇒V ≥ 20m L
E = x −µ
15
(二)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 相对误差 : 绝对误差占真实值的百分比 .
E Er = ×100%= ×100% Er = ×100% µ µ x
未知, 已知,可用χ代替μ 注:μ未知,E已知,可用χ代替μ
例: χ µ E Er 甲 1.7542 1.7543 -0.0001 -0.0057% 乙 0.1754 0.1755 -0.0001 -0.057%
以x-µ~y作图
7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 x ~ N(0 ,1 )曲线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
令 = u x −µ
⇒ y = f (x) = 1
u2 − e 2
σ
σ 2π
又 =σ ⋅ du ⇒ f (x)dx = dx
即 =φ(u) = y 1 2 π
u2 − e 2
1 2 π
u2 − e 2 du =φ(u)du
d=
∑x
i
−x
n
相对平均偏差(relative average deviation) : (四)相对平均偏差 平均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 平均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
d ∑xi − x ×100% dr = ×100%= x n⋅ x
19
(五)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 标准偏差 :
16
E
x −µ
因此:1 因此:1)绝对误差相同时,被测定的量较大时, 相对误差就比较小,测定的准确度就比较高。 2)在测定量不同时,用相对误差来比较测定结 果的准确度,更为确切。 3)E、Er为正值时,表示分析结果偏高; Er为正值时,表示分析结果偏高; E、Er为负值时,表示分析结果偏低。 Er为负值时,表示分析结果偏低。 注:1)测高含量组分,Er可小; 注:1)测高含量组分,Er可小; 测低含量组分,Er可大。 测低含量组分,Er可大。 2)仪器分析法——测低含量组分,Er大 )仪器分析法——测低含量组分,Er大 化学分析法——测高含量组分,Er小 化学分析法——测高含量组分,Er小
f =n −1
注 f →∞⇒t →u :
10
1 n µ = lim ∑ xi n→ ∞ n i =1
11
两个重要概念
置信度(置信水平) 值时, 置信度(置信水平) P :某一 t 值时,测量值出现在 µ± t •s范围内的概率 ±
显著性水平α: 显著性水平 :落在此范围之外的概率
= α 1−P
一 P下 t →tp, f 定 ,
14
§2-2 分析测试的误差和偏差
一 、误差(error)和准确度(accuracy) 误差(error)和准确度(accuracy) 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 ──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的 准确度 ──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 程度,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衡量, 误差来衡量 程度,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衡量,由 系统误差的大小来决定 的大小来决定。 系统误差的大小来决定。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一)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 :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20
例:有两组测定值 甲组: 甲组:2.9 2.9 乙组: 乙组:2.8 3.0 结果: 结果: x d 甲组: 0.08 甲组: 3.0 乙组: 0.08 乙组: 3.0
3.0 3.0
3.1 3.0
3.1 3.2
dr
2.76 2.76
s
0.08 0.14
三、公差
是生产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规定的误差范围。 是生产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规定的误差范围。
表示置信度为95 自由度为10的t值 95% 自由度为10 10的 t0.95,10 表示置信度为95%, 表示置信度为99 自由度为4的t值 99% 自由度为4 t0.99,4 表示置信度为99%,
12
2.产生的原因:(1)偶然因素(室温,气压的 产生的原因: 偶然因素(室温, 微小变化) 个人辩别能力( 微小变化);(2)个人辩别能力(滴定管读 数)
σ为 体 准 总 标 差
s为 限 测 值 标 差 有 次 量 的 准
3.两者所包含面积均是一定范围内测量值出现的概率P .两者所包含面积均是一定范围内测量值出现的概率 正态分布: 变化; 一定, 一定 正态分布:P 随u 变化;u 一定,P一定 t 分布:P 随 t 和f 变化;t 一定,概率 与f 有关, 分布: 变化; 一定,概率P与 有关,
6
正态分布曲线—— x ~ N(µ ,σ2 )曲线 正态分布曲线 曲线
特点
1 y = f (x) = e σ 2π
( x−µ)2 − 2σ2
⇒ y = f (x) =
1
σ 2π
x =µ时,y 最大 大部分测量值集中 最大→大部分测量值集中 时 在算术平均值附近 曲线以x 的直线为对称 的直线为对称→正负误差 曲线以 =µ的直线为对称 正负误差 出现的概率相等 当x →﹣∞或﹢∞时,曲线渐进 轴, ﹣ 或 时 曲线渐进x 小误差出现的几率大, 小误差出现的几率大,大误差出现的 几率小, 几率小,极大误差出现的几率极小 σ↑,y↓, 数据分散,曲线平坦 σ↓,y↑, 数据集中,曲线尖锐 测量值都落在- ~+ ~+∞, 测量值都落在-∞~+ , 总概率为1 总概率为


正态分 布概率 积分表
−∞
−u ~ +u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