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用水水权现状与制度创新

农业用水水权现状与制度创新

( 4) 水 资 源的 配 置 和 水量 分 配、调 度 通 过 行政 手 段 贯 彻 实施。
较之老版本的《水法》, 新水法修订 过程中所 做的一个较 大 的修改, 即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 和由农村 集体经济组 织 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这部 分水 的所有 权由 原来 归农村 集体 经 济组织所有改为由国 家行 使所 有权。同 时, 依据新 水法, 农 村 集体经济组织不再对其所 有的 水塘和 由其 修建 管理的 水库 中 的水享有所有权, 而只是可以使用。
2 中国农用水水权制度及缺陷
2. 1 中国农用水水权现状
中国当前的农用水水 权制 度沿袭 了社 会主 义公有 制和 计 划管理体制, 即所有权 上水 资源 属于国 家所 有, 管理上 为政 府 行政计划、统一调控。实质上是 一种公共 水权制 度( public w ater rights) , 隶属于大陆 法系, 即国 家通 过立 法的 形 式, 将水 权 的归属、权利及义务等要素加以具 体界定[ 1] 。它 以水资源公 共 所有为核心特征, 以行 政计 划和 统一调 控为 主要管 理模 式, 包 含 4 个基本原则。
( 5) 水价偏低。水价严重偏低, 脱离商 品价值, 既不能反 映 商品水的价值, 又 不能体 现供 求关系 , 更 不利 于节 约用水。 农 用水全国平均水价仅占供水成本 的 50% ~ 60% 。2001 年我 国 农业用水水价为每立方米 0. 003 61 元。水价 偏低的 主要原 因 在于我国水价构成因素不合理, 农民承受能力 脆弱等。
3 国外农业水权制度及借鉴
3. 1 国外农业水权制度主要形态、特征及借鉴
国外农业 水权具 有多种 形态, 主要有 沿岸所 有权制、优 先 专用权制、比例分享制、公共水权制及可交易水 权制等 5 种( 表 1) 。各种制度安排与 该国或地区水资源的 丰裕度紧密 相关, 具 有动态变迁和区域内嵌性特征。
( 1) 所 有 权 与 使 用 权 相 分 离。《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水 法》 ( 2002 修订版) 第三条对农用水 资源权 属明确 规定: / 水资源 属 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 权由 国务 院代 表国 家行 使。农 村 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由 农村 集体经 济组 织修 建管理 的水 库
139
非法所得。0 在没有市场机制的情况下, 我国水资 源的管理和 干 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水资源的公平 分配, 但是却不利 于 用水结构的调整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 4) 欠缺水权交易市场体系。没有 市场就难 以利用市场 机 制进行水资源配置。水权交易市场早 在 20 世 纪 80 年 代, 在 美 国等国家就已经开始实行。在一些地区, 尽管也 对农村水资 源 的水权进行了界定, 但 由于 缺乏 水权市 场交 易机制, 水 资源 的 配置效率低。
水资源是一种既具有经济价值, 又 有生态环 境价值的极 为 稀缺的自然资源。水资源 的公 共物品 和私 人物 品的双 重属 性 和自然垄断性等特性决 定了 界定、分割、转 让水 权是一 件十 分 困难的事。现有的中国《水法》过多强 调了 水资 源作为 公共 产 品一面, 而忽略了具有稀缺资源性质的水私人 产品的性质。
2. 2 农用水水价
价格是调节供需 的杠杆。 农用水 全国 平均水 价仅 占供 水 成本的 50% ~ 60% , 低 廉的水价造 成了一定 的水资源浪 费, 同 时一些农用水利设施 得不到 及时 的维修 和建 设。但是 作为 农 用水的直接 利益关 系人 农民, 在中国 是低收 入群体, 而 且 农民对于传统的水权 观念已 经根 深蒂固。 和水 资源关 系密 切 的农产品是低附加值的商品, 水价直接 影响到农 业产出和农 民 收入。因此 , 政府对于农用水水价调整 一直保持 非常谨慎的 态 度, 国家正在考虑将来 农业 灌溉 靠水费 来运 行, 但实施 起来 很 困难。像前 段时间在陕西, 因为水价 太高, 很多农民不 灌溉了, 影响了农业产量, 降低了农民收入。因 此国家对 农业用水有 一 些相应的特殊政策。
1. 2 水 权
对/ 水权0 这一概念的基本界定, 学 术界一直 存在着较大 的 分歧, 主要争论点是在 水的 所有 权和水 权、水资 源权等 概念 辨 析上。
一种广义界定水权的观点认为: 水 权是一系 列水资源使 用
收稿日期: 2007-03-16 作者简介: 钱焕欢( 1984- ) , 女, 硕士研究生。
1 农用水水权概念
1. 1 农用水特点
中国是个灌溉种植为传统的国家, 农用水几乎占了整个中国 用水的 2/ 3。农用水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三种基本需求。基本生活 用水、农业及乡镇企业等多样化生产用水、环境生态用水。②灌溉 用水比重大。就黄河流域而言,农业灌溉用水总水量的 92%; 塔里 木河流域约占 99% ; 黑河流域约占 98. 2%。③时令性强, 高度集中 在 4~ 6 月。④取水量与该地降水密切相关。
2. 3 缺 陷
现代产权经济学认为 合理 的产权 制度 是社 会正常 运转 的 保证, 是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高效率 的产权制 度结构首先 要 求必须是明晰的、排他的和可转让的 。目前中国 水权制度中 这 种单一所有权形式使水资源所有权与经营 权不分, 中央与地 方 以及各种利益主体的经济关系缺乏明确的 界定, 水权界定模 糊 且又不允 许 转 让, 种 种 问 题 导 致 中 国 水 资 源 的 低 效 利 用 和 配置。
13 8
文章编号: 1007-2284( 2007) 05-0138- 02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 2007 年第 5 期
农业用水水权现状与制度创新
钱焕欢, 倪焱平
(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 理学院, 武汉 430072)
摘 要: 通过分析现有中国农业用水水权现状及缺陷 , 借鉴国外农业用水水权的创新型制度, 笔者认为, 农用水水 权
管理模式
可交易水 权原则
允许水权拥有者在水权交易市 场上出售其多余水权
以 价格 机制 优 化 水资源配置
澳大利亚、美 国、智 利、墨 西哥
14 0
农业用水水权现状与制度创新 钱焕 欢 倪焱平
3. 1. 1 水权界定清晰化
从纵向演 进看, 早期 的水权制 度一般 管理宽 松, 用水户 的 取水行为存在较大自由空间。随着人口增 长和社会发 展, 水 资 源供需矛盾日趋 尖锐, 各国 政府 逐 步加 强用 水 控制 和水 权 管 理, 积极寻求水权 制度变 迁和 制度 创新。其 中, 有两个 突出 的 变动趋势:
我国现有水权配置制度的缺陷有以下几点。 ( 1) 所有权主体虚化[ 2] 。《水法》明确规定 国家拥 有水资 源 的所有权, 但是国家是一个虚化的范 畴, 由 于中国幅员 辽阔, 具 体执行所有权时往往 是国务 院委 托地方 政府 来行 使的。所 有 权的下放导致地方政府成了实际的所有者 和使用者, 极容易 导 致农村水资源管理的无序性、随意性、区域 垄断性和不 平衡性, 也容易产生地区间因水资源使用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 2) 使用权主体模糊。中国农村水 资源的使 用主体是农 村 集体经济组织, 而实际生活中往往是村 长或村支 书代表农村 集 体经济组织来统一行使水的管理权[2] , 实质上使 用权集中在 村 干部少数人的手中, 没有落实到具体每个农民 。 ( 3) 水权不可转让, 缺乏法律支撑。《取水 许可制 度实施 办 法》第 26 条和 第 30 条规 定: / 取 水许 可证 不 得转 让。取 水 期 满, 取水许可证自行失效。0/ 转让取水许可 证的, 由水行政主 管 部门或者其授权发放取水许可证的部门吊 销取水许可 证、没 收
1. 3 农业用水水权
农业用水水权是水权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 是指为了农 业 灌溉的需要而取水的权利, 是在生产 水权中的 再分。农用水 水 权就是农业水资源运 动中发 生的 权利关 系范 畴。按照 水资 源 具有流动性的自然规律和所有权与使用权 分离的原则 , 农业 水 权实质上是对一定量的水资源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使用权。
2. 4 国内水权的市场化改革尝试
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国内 不少专家 提出应借鉴 国 外水权制度改革经验, 引人水交易市 场机制。事 实上我国也 已 有了水权交易的成功 例子。早 在 2000 年 11 月 24 日, 浙江 的 东阳、义乌两市政府经 过多 轮协 商签署 用水 权转让 协议: 义 乌 市一次性出资 2 亿元购买东阳横锦水库每年 4 999. 9 万 m3 水 的使用权; 转让用水权后水库原所有 权不变, 水库运行、工程 维 护仍由东阳负责, 义乌按当年实 际供水量 按 0. 1 元/ m3 标准 支 付综合管理费。可见, 在水 权制 度和水 交易 市场中, 目 前的 问 题已不再是要不要引入市场机制, 而在 于如何引 人市场机制 的 问题。特别 是作为一个 农业 大国, 我国 目前 水权制 度的 改革, 问题的关键不是如何保护农业用水, 而 在于如何 进行水权制 度 改革, 建立有效的水市场机制, 促进农业用水的高效利用。
权的总称, 包括与水资源相关的所有 权、使 用权、收益权和处 置 权等一系列财产权利束。
另一种狭义界定的观点则是: 我国 法律已明 确规定水资 源 属于国家所有, 故水权不包括水资源 所有权。水 权同时也是 一 种财产权, 具有产权的一般特性。
根据研究视角, 可以将水权作进 一步的细 分。如从时间 视 角, 可划分为过去水 权、现在 水权和 未来 水权; 从空 间视 角, 可 划分为流域水权、地 区水 权、更小的 子区 的水 权; 从 用益 视角, 可划分为自然生态水权与社会经济水权, 其中社 会经济水权 又 分为生活水权和生产水权。
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 要解决农业水资源的合理 利用核心是创建合理有效的农业用水水权制度, 并对此 方面的制度创 新
作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农用水; 水权; 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 F 323. 213
文献标识码: 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