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经济学基础10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经济学基础10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 图10-1中MC为边际成本曲线,水平直线 D=MR是某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 益曲线,例如上例中化工厂生产造成水 污染,由于存在着生产上的负外部性, 所以社会边际成本SMC高于私人的边际成 本PMC,从而社会边际成本曲线位于私人 边际成本曲线的左上方。由于PMC小于 SMC,如果生产者只按私人成本来决定纸 张生产的数量,那么他会生产私人成本 与边际收益曲线的交点决定的数量Q2, 但是如果把污染造成的成本计算进来, 按社会成本与边际收益曲线的交点来决 定生产的情况,因为社会成本较高,所 以只能按产量Q1来生产。由于社会并没 有向化工厂收取因污染形成的成本,所 以,生产者最终按照实际成本即PMC与MR 的交点决定产量为Q2,而社会实际需要 量为Q1。企业生产量与社会实际需要量 之间产生差异,企业多生产出(Q2—Q1 )数量的产品。社会资源的配置因为外 部性的存在而缺乏效率。
【引入案例】 公共项目如何防止少数人敲竹
杠,以旧楼加装电梯与南大干线为例
第一节 外部性
一、外部性的含义、分类及特征
1.外部性的含义 所谓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行为主体(个人或企业)的 行为对其他经济行为主体的福利形成影响,但其他个人 和企业并未因此而承担成本或获得补偿的情形,也称为 外部影响或外部效应。这种影响是“非市场性的”影响 ,是指一种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利益未能通过市场价格 反映出来的,而是无意识强加于他人的。施加这种成本 或利益的人并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得到收益。
P P 2 P 1 O
MC
SM R PM R Q Q 2 图10-2 1 正外部性对产 P 量和价格的影响 P P P P
Q
• 三、外部性的解决途径 • (一)经济措施 • 政府可以采取税收和补贴的方法。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比政府制定 规章制度进行行政干预有效得多,并且更符合社会经济的需要。 • (二)行政措施 • 当采用经济措施难以纠正由于外部性造成的资源配臵低效问题时,政 府通过采用行政手段来干预和调节资源配臵活动就是必要的。政府能 够规定经济主体从事经济行为所必须遵循的规章制度。 • (三)明确所有权 • 1960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发 表了《社会成本问题》一书。科斯提出了通过所有权的明确化而解决 外部性问题的思想。这里所说的所有权不仅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资源 所有权或物的所有权,还包括其他许多法定权利,例如按某种方式使 用土地的权利、避免土地受污染的权利、对事故进行赔偿的权利、按 照契约行事的权利等。所有权学派经济学家指出,只要明确界定所有 权,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交易行为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外部性问题。
• 2.外部性的分类 • 外部性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 • 一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外部影响对社会和其他经济单 位产生积极的影响,无偿为他人带来利益,这时就产生了 正的外部性。最典型的正外部性的例子是发明创造。发明 人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利用专利或奖金等获得收益,但发明 给他人和社会带来的利益绝不仅限于此。一项发明创造给 社会带来的财富有时是不可估量的,比如电灯的发明,其 经济效益无从估量。相当数量的人们从发明中获取利益而 无需向发明人支付费用或是支付较少费用就可享受到极大 好处,这就是正的外部性。另外,一个生产鲜花的农场使 得过路人免费得到的享受,果菜种植者给养蜂人带来经济 效益都属于正的外部性。
项目十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 知 识 目 标
• 1.了解什么是外部性、如何克服外部性; • 2.了解什么是公共物品、如何确定公共物品的有效供 给; • 3.了解什么是科思定理。
• 能力 目 标
• 1.如何确定在公共物品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 决办法; • 2.理解经济运行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场失灵”和“ 政府失灵”,并解释社会现象。
• 第二节 公共物品 • 一、公共物品含义、特征及分类 • 社会产品可分为两类: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经济学主要讨论的是私 人物品——普通市场上常见的那些物品,例如,用于吃的食物、用于 穿的服装、以及用于日常生活的个人用品等等。私人物品是那种数量 将随任何人对它的消费增加而减少的物品。它在消费上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竞争性:如果某人已消费了某个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消 费该商品了;第二是排他性:只有按商品的价格进行了支付的人才能 消费该商品。实际上,市场机制只有在具备上述两个特点的场合才真 正起作用,才有效率。 •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完全不同。所谓“公共”带有共享的含义。在既 定的条件下,某个消费者在使用某一公共物品时并不排除其他消费者 同时使用该物品。同样,来自公共物品的利益并不是归属某些个人“ 私有”的财产权利。因此在市场交换原则下这种产品的交换行为难以 产生,消费者与供给者的联系由此而中断,虽然存在市场需求,却没 有直接的市场供给。这时,只能通过政府介入来弥补市场的这个缺陷 ,以便提供这类产品。 • 公共物品的性质与私人物品相反,纯粹的公共物品通常具有非竞争性 和非排他性。
• 3.外部性的特征 • 第一,外部性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 • 第二,外部性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具有明显的伴随性。 • 第三,外部性与受损者之间具有某种关联性。
• 第四,外部性具有某种强制性。
• 第五,外部性很难完全消除。
• 二、外部性存在的原因及经济后果 • 1.外部性存在的原因 • 外部性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存在 差异。所谓私人成本是指一个经济单位从事某项经济活动 所需要支付的费用。社会成本是指全社会为了这项活动需 要支付的费用,包括从事该项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加上这 一活动给其他经济单位施加的成本。如果一项活动产生负 的外部经济影响,那么该项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施加正成 本,从而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反之,如果经济活动给 其他经济单位带来正的经济效应,即存在外部经济现象时 ,社会成本小于私人成本。
M R)
O
Q Q 2 图10-1 1 资源配置 低效率的机制 P P P P P
Q
• •
•
2.外部性的经济后果 从上例可以看出,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其经 济后果是产品的过量供给。而当我们考虑到 社会成本,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 的原则安排生产时,产量应从Q2压缩到Q1, 从上一段的分析可知压缩产量使得社会的总 体福利增加了。换言之,产量从Q2压缩到Q1 的行为是帕累托改进。 既然负的外部性造成的后果是产品的过度供 给,那么我们猜想正的外部性造成的经济后 果就是产品的供给不足了。图10.2反映的是 具有正的外部性的产品,比如在自家庭院种 植花草,这样的活动给社会带来正面效应, 因而边际社会收益大于边际私人收益,边际 社会收益曲线SMR位于边际私人收益曲线PMR 之上。企业按边际私人收益与边际成本(私 人成本MC)的交点决定的均衡产量进行生产 .只生产Q1数量的产品,产品价格为P1。由 于产品具有正的外部性,社会边际收益较大 ,所以社会对该产品需求的均衡数量应当为 Q2,产品价格为P2。也就是说.社会对该产 品的需求量大于企业实际生产出来的数量, 其差额为(Q2—Q1)。所以,存在正的外部 性的产品,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常常低于社 会要求的最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