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
历史经验和教训
翻开人类的文明史册,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始终。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则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当自然界创造人类的时候,自然界于人类来说是神秘而可敬畏的,但那早已是远古的历史了;人类凭着自身无穷的创造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在促进科技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着人类社会自身的不断向前发展,并不断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手段也日新月异,使得人类干预大自然的能力和规模空前膨胀。
但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福祉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锐减、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使人类陷入了重重困境。
回顾20世纪人类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地球上发生了3种影响深远的变化: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二是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使得世界人口翻了两番,已达60多亿,并且仍以每年8000多万的速度在增长;三是人类长期片面追求经济的畸形发展,不但导致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过度开发、消耗与破坏,而且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肆意排入自然而污染着环境,最终形成了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而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历史经验表明,当人类与自然处
于破坏、对抗关系,以改造和征服自然为目标的时候,自然总会以特殊的方式威胁人类;当人类与自然处于平等、互利、和谐关系的时候,自然也能为人类提供祥和、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上世纪末,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尖锐,人类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迫使人们对传统的价值观和发展观进行深刻的反思。
经过反思,人们才逐渐开始意识到,必须从经济、社会、环境、科技、文化等更广泛和更系统的高度去审视人类的前途,并就社会、经济发展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以达成共识。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它赋予人们的是物质的精华,而人们回赠的却是物质的垃圾。
回首过去的岁月,世界各国人民以其聪明的才智和创造力,利用大自然赋予的丰富资源,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现代物质文明,谱写出了人类社会新的篇章。
但是,人类的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给承载生命的绿洲——地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为此,人们付了重大的代价。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目前的环境状况:
据有关报道表示,由于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已使地球上每年有上千种生物灭绝,从公元1600年至今,仅地球上生存的高等动物就灭绝了1090种。
在今后20至30年内,地球生物总量的四分之一仍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之中。
同时,地球近四分之一的土地出现荒漠化并呈现继续扩大之势,全球森林面积每年消失数百万公顷,淡水资源日见匮乏,海洋污染日趋严重,凡此种,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已使众多生物的生存岌岌要危。
大自然的警告正使人类逐渐清
醒。
自由至今,人们无不珍爱自己的健康,尤其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证实了爱默生的话:“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
正所谓:“康乃福,乐为寿”啊!然而,环境的严重恶化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忧愁,困境在围绕着世界,并渗透到人群当中。
没有清洁卫生的客观环境,哪有健康的体。
所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就要保护环境,地球是生命的摇篮,要珍惜自己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保护人类生存的唯一环境——地球。
真正进行环境保护首先应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环保既要治标也要治本。
据我了解到,不发达国家的环境破坏普遍比发达国家严重,不发达国家的贫困地区环境破坏尤为严重,因为让一个温饱都难以满足的人具备环保意识是相当不现实的。
所以环境保护不能光靠法律法规的约束,社会应当多做实事,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摆脱贫困。
惟其如此,才能治标治本。
第二,环保不能光靠道德约束,还要辅之以刑罚,新加坡至今还保存着“鞭刑”,对那些不爱护公共卫生的人当街施以鞭刑。
相比之下,我国许多城市对破坏公共环境者只是说服教育,或象征性地罚几块钱,是何其苍白无力。
我国虽然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短缺。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快速增长,不但资源消耗急剧增长,而且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环境遭到严重污染与破坏。
由于负载人口过多、对土地、森林、水和矿产等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粗放式的经济增长,使得我国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恶化
形势:湖泊、江河、湿地面积在缩小,沙漠化、荒漠化在加剧,生物物种不断减少……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威胁到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
我国政府在努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十分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针对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环境态势,在全面总结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与自然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五个统筹”的战略构想,集中体现了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也是全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理论概括和行动指南。
同时,每年在两会期间,中央都要组织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
在今年的座谈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要始终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战略位置,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蒙田说:“我们已经背弃了大自然,她曾那样准确恰当地为我们指路,而我们却想用她的教导来教训她”。
的确,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已违背了大自然。
为了保护环境,拯救人类,更
为了给后代提供更清洁的环境,更好的生存条件,我们应努力承担起来保护环境的重大责任。
不仅自己要自觉行动起来,还要帮助他人,鼓励周围的人们一起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去,为创造更美好、更清洁的世界而不惜奉献自己的一切,为更好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奉献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