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编号: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编号:9(1)该省是我国煤炭第一大省,但目前外运能力仍显不足,除修建有关铁路外,最有效的措施是( )A .建坑口电站B .大力发展钢铁工业C .加强水运D .全面推广煤炭液化技术 (2)该省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源是( )A .煤炭的露天开采B .矿区道路的铺设排弃大量土石C .开矿井巷道的建设D .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3)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 )A .说明能源输出中煤炭的比重逐渐下降,提高了经济效益B .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比重C .减轻当地环境污染,提高生活质量D .减少水资源用量,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探究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生态环境建设:在煤田的露天开采区、居民点、主要交通现建设区实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土地复垦等工作,简历集约经营的搞笑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3、调整产业结构 4、治理“三废”【典型例题2】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是( )A.原料工业B.加工工业C.采煤业D.冶金业 (2)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班级: 姓名: 考号:高二地理教学案 编号:9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编写人:郭竹青 审核人:高强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使用时间:10月6日【课前预习案】【预习目标】1、看课本找到以下问题,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概况2、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状况和面临问题与解决措施【回顾知识】1、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对农业的影响:(1)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差异、雨热配合)—决定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生产季节地形、土壤、水源—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类型 (2)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科技 2、商品粮基地基本条件:(1)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商品率高;(2)地形平坦,集中连片利于大规模机械化和地区专业化生产3、农业专业化生产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科技,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农业商品率。
4、在图中填注美国农业带(参考地图册)第4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编号: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编号:9看课本图4.3回答:4、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思考分别发展什么农业类型5、看上图回答东北土壤类型及其分布(二)社会经济条件良好的工业基础、交通发达、开发晚且地广人稀等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二、农业布局特点1、东北三大农业地区划分标准2、耕作区的主要作物及其分布3、林业区的主要树种与分;特产区的特产与分布区4、畜牧区的分布及优良畜种 三、商品粮基地建设1、在全国的地位2、基地的突出特点 四、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目标3、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的农业发展的重点与方向【自主检测】1、关于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热量和水利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两熟作物的需求 B 无霜期从南部的80天到北部的180天左右C 东北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春旱的影响D 气候条件制约着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 2、关于东北地区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东北地区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B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C 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D 东北地区包括高原、山地、盆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3、关于社会经济条件对东北农业生产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劳动力缺乏,人均耕地少 B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地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C 与周边国家相比,东北地区在农业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有明显优势D 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形成农业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 4、东北农业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土地资源优势 ②森林资源优势 ③矿产资源优势 ④地理区位优势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5、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 ) ①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力担负耕地面积都较大②宜农荒地全国最多,扩大耕地面积潜力较大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热带热带垂直温度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编号: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编号:9③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④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6、东北地区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原因是()A 地形多种多样B 气候条件的制约C 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D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7、水稻多种植在()A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B 松嫩平原C 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D 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课内探究案】【学习目标】1. 学会结合区域图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2. 掌握区域农业布局的特点、发展方向、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一、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基地的地理条件1、东北热量不足对农业的优缺点2、延伸——我国不同地区的特色农业及其主导因素: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地理位置新疆南部(南疆)——棉花生产基地—光照海南岛——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热量云南省昆明——花卉种植—气候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地形【典型例题1】读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影响示意图,分析回答1、根据教材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选项不属于东北地区气候特点的是A.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B.冬季寒冷,夏季温暖C.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D.属于季风气候2、下列关于东北地区气候与农业生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气候决定了热量条件不够好,因此,东北地区粮食品质差B.东北地区气候雨热同期,决定了农业生产活动只能在夏季进行C.东北地区气候决定了热量高,因此,东北地区不宜种植喜凉作物。
D.东北地区气候雨热同期,热量条件不高,决定了农业生产季节性强,为农村地区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图中a处应该填写的文字为()A.一年一熟B.两年三熟C.一年两熟D.一年三熟【式训练1】读我国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冬季的气候特征。
简析该地有利于机械化耕作的主要条件。
(6分)(2)图示区域是俄罗斯东部城市主要的蔬菜供应地,简析其主要原因。
(4分)(3)从自然资源的角度分析辽河下游地区成为我国重要重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
(4分)二、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催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典型例题2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问题。
(1)①④处均有小麦种植,但品种不同,原因是什么?(2)③处与⑤处农业地域类型各是什么?为什么两处农业地域类型不同?(3)低温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但也有人认为低温是其优势,你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编号: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编号:9(1)①处为春小麦区,④处为冬小麦区,二者的区别源于纬度不同,热量条件的差异。
(2)③处为商品谷物农业区,⑤处为畜牧业区,③处为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所以发展的是商品谷物农业,⑤处为呼伦贝尔草原,气候较干旱,草类茂盛,适合发展畜牧业。
(3)①低温使害虫难以生存,农药用量少,适合发展绿色农业;②低温使冬雪延续到春季融化,可缓解春旱,利播种;③低温使冻土层深厚,春季表层融化而下层不融,水分不下渗,利保墒;④低温使作物的生长期延长,利于有机质积累,作物品质优良。
【式训练2】下图为“东北地区简图”,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⑴东北地区可以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图中D为耕作农业区,__________为林业区,__________为畜牧业区(填字母)。
⑵A地有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______生态系统,加强该生态系统保护的主要措施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简要说明D区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肥力的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简析图中B地区应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⑴B;C⑵湿地(沼泽地);建立湿地保护区,已围垦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⑶防止黑土的冲刷;黑土培肥(增施有机物料,秸秆还田)⑷①坚持以营林为主,②合理采伐;③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④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当堂检测】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为()A.自A到C降水逐渐减少B.自A到C降水逐渐增加C.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D.自B到C降水逐渐增加2.A、B、C三地的农业生产状况正确的为()A.A地为水稻生产基地B.B地为林业生产基地C.C地为畜牧业生产基地D.三者A地的单产效益最高读我国某地区图,完成7~8题。
7.该地形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有()A.青稞和油菜B.水稻和柑橘C.大豆和甜菜D.小麦和棉花8.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B.人均耕地面积广C.水热条件好D.单位面积产量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编号: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编号:9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
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区粮食作物的分布叙述中,正确的是()A.耕作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到北逐渐减少C.玉米由南到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13.关于林区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B.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C.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D.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我国某区域的主导产业经历了如下变化过程,据此回答12~13题。
12.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见证了当地( )①人口增长过快②主导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③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④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今后该区域的发展方向是( )①禁止砍伐树木②产业走向多元化③大力发展建材业④保护和培育森林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课后拓展案】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