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目标导航】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江苏省教学要求:1.以某区域为例,利用图表分析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2.根据该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分析、评价其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布局特点;3.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课堂互动】[知识点1]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问题探究〗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包括哪些?首先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然后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具体步骤如下:[知识点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比较分析〗1.列表分析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内涵。
〖问题探究〗2.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相对于地形、土壤等来说,_______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___________、耕作制度和_________等。
东北地区海陆位置状况:位于亚欧大陆______部,太平洋_____岸;东北地区纬度位置状况:纬度高,北纬_____°至_____°之间,气候类型属于__________气候,夏季温暖冬季寒冷;纬度跨度大,跨越三个温度带:寒温带、________带和________带,无霜期从南部的跨度大180天到最北部的80天左右。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得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
东北地区最北部,属于寒温带,≥10℃积温小于1500℃,无霜期虽然不足80天,生长期短,但依然可以种植春小麦和早熟大豆。
〖问题探究〗3.地形、土壤条件4.社会、经济条件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简洁归纳为下面表格: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且具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如图示:[知识点5]农业发展方向〖问题探究〗1.东北农业开发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比较分析〗2.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农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农业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__________、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__________;加快发展____________业,促进________转化,延长__________。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__________方向发展,建设___________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_____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_____农业和______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______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__________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______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以__________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_____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__________”,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_____________,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转变【小试身手】1.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畜牧业基地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D.①③④2.读图4-1-1,回答(1)~(3)题。
(1)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久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2)图中A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北冰洋④印度洋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3)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 ) 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土壤图4-1-1东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
据此回答3~6题。
3.与我国其他粮食主产区相比,东北发展粮食生产的区域优势是( )A.光热资源 B.土地资源 C.水资源 D.交通条件和农业科技4.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应该( )A.大力发展粮食专业化生产 B.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工业C.走种养结合的混合农业之路 D.走城郊农业的发展模式5.目前东北林区正在调整产业方向,该方向是( )A.以采伐为主转变为木材深加工为主 B.以皆伐转变为间伐C.以采伐为主转变为以营林为主 D.以伐林转变为封山育林【当堂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其中,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一号文件”主要内容之一。
图4-1-2是某地农业结构变化图,其中A代表1998年,B代表。
据此回答1~2题。
1.该区域适宜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A.柑橘 B.油菜 C.甜菜 D.甘蔗2.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供应。
冬季利用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在陕西取得成功,在贵阳市附近却失败了,其原因最可能是( )A.市场竞争激烈,大棚蔬菜价格低,农民积极性不高B.贵州冬季温和,塑料大棚生产的优势不明显C .贵州冬季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D .贵州交通不便,生产的蔬菜不能远销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
据此回答3~4题。
3.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 )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 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 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A .① B.①②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4.有关东北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 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读“我国小麦生产量及贸易量曲线图”,回答5~7题。
5.属于小麦主产区的是 ( ) A .三江平原 B .成都平原 C .洞庭湖平原 D .珠江三角洲6.近几年,我国小麦生产和消费量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A .政府宏观调控,不鼓励农民种植小麦B .麦田大面积改为稻田C .大量进口稻米造成的冲击D .居民食物结构的改善和农业结构调整读“某地区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积温、降水量曲线图”,回答7~8题。
7.积温值A 地高于E 地,因为 ( ) ①A 地地处河谷,地势低 ②距冬季 风源地远 ③ 纬度低,是温带 ④与 山地背风坡相对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8.图中平原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 ) A .冬小麦、玉米、大豆 B .春小麦、玉米、甜菜C .甜菜、大豆、花生D .玉米、高粱、甘蔗9.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三江平原,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 ) A .我国粮食已相对过剩 B .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图4-1-3 图4-1-4C .三江平原土壤贫瘠D .沼泽太多,不利开发10.下表为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草原和新疆塔里木盆地三地检测的表层土壤的分析数据,由数据可以推断,从东到西排列的顺序最有可能的是 ( )A .甲、乙、丙B .乙、甲、丙C .丙、乙、甲D .甲、丙、乙读图,回答11~12题。
11.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 .单位面积产量高B .人均耕地面积大C .交通发达D .水热条件好12.城市P 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该能源基地是 ( )A .水电站B .油田C .天然气田D .煤矿13.城市Q 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
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 .原料产地B .消费市场C .廉价劳动力D .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 14.进一步挖掘东北森林工业潜力的关键是 ( )A .大力发展木材采运业B .大力发展林副业C .发展林产品的深加工D .大力植树造林 15.东北地区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依据是 ( )A .地形多种多样B .气候条件的制约C .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D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关于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区可大面积种植水稻B .该地区发展种植业必须修筑梯田C .该地区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D .该地区只能发展林牧业17.该地区河流四、五月也会出现汛期的原因是PH 值 有机质含量 SiO 2含量 AL 2O 3含量 CaO 含量甲 4.1 12.4% 62.39 % 16.02% 2.44% 乙 6.9 8.8% 68.58% 2.06% 9.87% 丙8.81.29%65.05%3.63%14.96%图4-1-5( )A .雨带推移到此地B .气温升高,积雪融化C .冬季风春天会带来丰沛的雨水D .冰川在春天里开始融水 二、综合题18.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代表的商品粮基地名称: A ._______;B .______;C ._____;D .______。
(2)A 地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C 、D 两地的主要油料作物是_______,粮食作物是______,B 地粮食作物是______,经济作物是______。
(3)A 、C 两地主要粮食作物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 商品粮基地在我国各商品粮基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商品粮基地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读两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