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建设文化生态名城

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建设文化生态名城

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建设文化生态名城杨清辉摘要:在趋同化的城市发展背景下,以城市特色建设推动特色城市发展成为中小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突破口。

在这一工作思路的指导下,我们对地域文化、生态资源特色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系统整合,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城市风貌特色专项规划》。

然后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逐项实施特色建设工作,同时结合管理工作自身的职能,从多个环节予以规划控制和引导,从而为寻求城市的特色发展作出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特色发展;风貌特色规划;特色建设;规划管理CONSTRUCTIONG THE CHARACTER OF CITY,THEN BUILDING A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CITYYANG Qinghui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similarly city developing,promotes the city develop character with city character construction is becoming the key of the small and medium city plan。

Under the instruction of this work mentality,we excavated and packed up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ulture and ecology with the resources of region,then we organizatied and compiled the "City Style Characteristic Special Plan".According to the goal of this plan,we are implementing th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work seriatim,then giving guidances in our function unifies the supervisory work own function,All of these study are aim to promotes the city develop character.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Style characteristic plan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The plan manages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城市特色建设,在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以 “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为动力,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塑造城市风貌,为寻求城市的特色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 高起点编制规划,构筑城市发展框架。

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千城一面现象,我们从抓好规划的编制入手来弘扬地域文化、生态特色。

2006年,我们邀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了《汉中市城市功能布局与风貌特色专项规划》(以下简称《风貌特色规划》)。

该规划通过系统整合“汉、水、绿”这些一脉相承的特色资源,将汉中城市风貌特色高度概括为“汉之渊源、西北江南”,为建设充盈历史文化灵气和时代气息的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科学的规划指导。

设计人员通过优化城市产业布局、整合城市景观结构,将城市风貌的基本骨架确定为“三轴、三环、六大特色风貌区”。

其中,三个景观主轴线为:南北向以天汉大道为主体形成现代商业办公金融特色风貌轴;东西向以汉江为主体形成现代滨水特色风貌轴,以东关正街和西汉三遗址为主体形成历史文化特色风貌轴。

在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形成三个风貌特色环路,即体现汉中府城文化底蕴和历史风貌的盾型内环,体现历史与现代兼容的城市特色一环,以及体现城市现代风貌的特色二环。

规划还结合城市产业布局形成六大特色风貌区,即城市西北和西南部现代工业风貌区,北部兴元湖生态湿地风貌区,中部天汉大道现代商业办公金融产业风貌区、西汉三遗址和东关历史风貌区、汉江两岸现代滨水风貌区,南部汉江南岸现代居住和高速出口物流产业风貌区。

此外,设计人员还从城市水网、道路、开放空间、风貌节点、历史风貌特色保护以及城市高度、色彩、夜景照明、雕塑系统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然后把城市风貌特色逐级细化、落实到风貌分区、风貌单元、建筑风貌这个层面,将城市划分为46个风貌区、177个风貌单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控制要求,为汉中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操作依据。

2 以风貌特色规划为指导,突出“汉、水、绿”特点。

“汉之渊源、西北江南”的城市风貌特色具体表现在“汉、水、绿”三个方面,因此我们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开展具体工作。

2.1 加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步伐,做足“汉”文章。

以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为核心的西汉三遗址区域是体现“汉之渊源”中“汉”这一风貌特色的关键。

为此,我们积极实施阮仪三教授主持编制的《西汉三遗址景区规划》。

按照规划,我们在对历史遗址进行保护和修复的基础上进行景观绿地建设,逐步将遗址打造成集休闲、旅游、观光、购物消费为一体的,充分反映汉中风土人情与文化特色的历史风貌区。

东关正街是汉中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历史街区。

为延续街区的历史风貌,我们按照同济大学编制的《东关正街修建性详细规划》采取了“点上保留、线上重组”的方式,逐步把历史街区建设成以旅游、休闲、饮食等文化娱乐为主体的步行街。

对静明寺、虎头桥、武侯墓等历史遗迹,我们在妥善修复古迹的基础上,加强景区交通、环境和旅游设施建设,强化特色标志点的窗口作用。

此外,我们以城市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特色为主题编制了《城市雕塑系统规划》,通过控制城市雕塑的布局和建设规模,全方位地彰显地域特色。

在滨江绿化带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利用长廊、浮雕、景墙、碑塔、石刻等多种园林小品形式,物化承载成语典故,弘扬名城文脉特色。

2.2 加大城市水系的整治力度,做强“水”文章。

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城市水系组织景观。

一是加快汉江河堤的建设步伐,结合桥闸工程构筑以汉江湖水域为轴带,集水、堤、路、林、园为一体的滨水景观廊道。

二是按照《兴元湖区域控规》严格控制兴元湖周边的建设活动,保护自然景观,打造北部生态湿地风貌区。

三是逐步拆除东、西排洪渠蓝线范围内的构筑物,然后进行滨水绿化形成城市特色水景。

四是积极开发利用南湖、红寺湖、石门水库等郊区风景名胜区水资源,结合城内水系共同构架汉中完整而多姿的特色水网。

另一方面,我们逐步开展城市水系的整治工作。

一是积极实施污水截流干管和江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并加快江南大河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二是有序推进中心城区排水管网的清淤、改造。

通过合理组织城市水景和逐步完善排水系统,塑造城市水网特色。

2.3 完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做大“绿”文章。

一是结合城内兴元湖、莲花池等公园的改造,以及城郊珍稀植物园的建设,形成大面积的城市生态绿地。

二是加快滨江绿化带的建设,打造城市东西向绿化景观带;沿中央大道布置绿化景观,形成城市南北向绿化景观带;结合南团结街、南郑大道等城市道路的绿化建设,构建城市特色绿化环网。

三是加强社区公园、城市绿化广场、街头公共绿地以及居住小区游园的景观设计和建设管理,塑造城市绿化景观节点。

在以上措施的基础上,将绿地系统与水体、开放空间以及城市道路作为整体来建设,点、线、面相结合,共同构筑“双带三环、多园连线”城市绿化景观格局,强化汉中“城林一体”的特征。

3 强化管理,保障规划实施。

为确保《风貌特色规划》的有效实施,我们多角度采取措施进行规划控制。

3.1 完善规定,严格管理。

2005年,我们修订了《汉中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从规划技术指标等方面采取控制手段维护城市整体空间景观,为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随后,结合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的工作要求, 我们制定了《汉中市城市容貌标准》,从城市建设管理、市容规范、园林绿化以及水体管理角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维护城市容貌。

按照新时期名城保护工作的要求,我们又推出了《汉中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对城市历史风貌区段提出了明确的控制要求。

此外,我们还制定了《汉中市城市空间规划管理规定》、《汉中市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汉中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规定》等相关管理文件,全方位、多层次地控制城市环境景观。

3.2 加强规划控制,引导和鼓励风貌特色的塑造。

一是推行“五二一一”管理办法,即在规划编制中重点控制好“五线”(包括红线、绿线、蓝线、紫线和黄线),两个公益性设施用地(即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用地),以及一个高度分区控制和一个特色区划定,通过对这些风貌敏感因素的界定来加强城市风貌特色的规划管理。

二是鼓励和引导风貌特色的塑造。

在各层次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积极引导设计单位开展景观设计工作,将风貌分区的特色进一步深化、细化。

在城市出入口、城市广场、历史街区、滨江沿线等公共开放空间和重点地段,鼓励设计单位开展城市设计工作,营造城市特色空间。

对城市公共建筑、城市标志性建筑以及城市重要地段的建筑,采取方案竞选的方法塑造风貌特色节点。

此外,我们严格按照《风貌特色规划》对建筑风格、高度、色彩的控制要求,加强对居住小区、建筑单体和建筑物室外装饰装修的规划管理。

3.3 有序推进城市风貌的改造。

结合“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的创建工作,我们实施了以美化、亮化、净化为主的城市“整容”工程,全面推进城市风貌的改造。

一是先后开展了违章建筑和逾期临时建筑专项整治、户外广告和临街门店牌匾专项整治以及建筑立面和屋顶专项整治等活动。

在活动中,我们按照《风貌特色规划》提供的特色元素,对临街建筑的屋顶、墙面、窗花等进行了整饰和改造,并对街道广告牌匾、公交站点、电话亭、邮箱的造型进行了规整。

二是按照《城市夜景规划》对城市主要街道、公共建筑、滨江绿化带以及城市绿地广场都配置了灯光设施。

三是开展中心城区主要排水管线的清淤,以及天台路立交桥、莲湖路十字、东新街等易涝区域排水管线的改造工作。

四是配合城管部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并对城市主次干道环境卫生坚持全天候保洁。

五是狠抓风景名胜区环境景观的综合治理。

通过这些措施,基本实现了路平、灯明、楼净、水通,市容市貌大气整洁,城市形象明显改观。

3.4 广泛宣传,调动社会各届参与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

为取得市民的理解和支持,给风貌特色规划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利用报纸、电视、网站等方式把规划方案、实施策略向社会进行了广泛持久的公示;同时,我们开展了多种宣传活动,将城市风貌特色建设的意义、条件、难度等内容向社会进行了一系列宣传教育,增强了各级政府、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的特色建设意识,获得了全社会对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高度关注,形成了一种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积极献言、自觉保护城市风貌的社会氛围,为城市风貌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