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复习题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生物处理:以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为对象,通过生物(微生物)的作用使之转化为水、二氧化碳或甲烷等物质的过程。

3.资源化: 资源化,指采取各种管理和技术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和能源,作为新的原料或者能源投入使用。

广义的资源化包括物质回收、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三个部分。

4.热解:是将有机化合物在缺氧或绝氧的条件下利用热能使化合物的化合键断裂,由大分子量的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量的燃料气、液状物(油、油脂等)及焦炭等固体残渣的过程,物人为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

其实质就是一种生物代谢过程。

14.焚烧: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的燃烧(具有强烈放热效应、有基态和电子激发态的自由基出现、并伴有光辐射的化学反应现象)15.生活垃圾: 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Household Waste)、商业垃圾(Commercial Waste)和建筑垃圾(Construction Waste)。

16.厌氧消化: 也称厌氧发酵,指在厌氧状态下利用微生物使固体废物中有机物转变为CH4和CO2的过程。

17.固化:在危险废物中添加固化剂(固化材料)将其从流体或颗粒物形态转化成满足一定工程特性的不可流动的固体或形成紧密固体的过程,使其不需容器仍能保持处理后的外形。

18.稳定化:在危险废物中通过加入不同的添加剂,以化学或物理的方式减少有害组分的毒性、溶解迁移性。

最常用方法是通过降低有害物质的溶解性,减少因渗滤对环境的影响。

19.危险废物:危险废物是指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被国家危险废物鉴定标准和鉴定方法认定的具有毒害性、易燃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传染性和放射性的废物。

20.固体废物处理:通常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

21.预处理:是以机械处理为主涉及废物中某些组分的简易分离与浓集的废物处理方法。

22.一次发酵:好氧堆肥的中温与高温两个阶段的微生物代谢过程称为一次发酵或主发酵。

Recycle。

18.按照固体废物的形态固体废物分为固态、半固态、容器中的液态或气态。

19.依据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固体废物的污染包括化学型污染和病原体型污染。

20.按照固体废物的来源可将固体废物分为工矿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其它固体废物。

21.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指标包括:生物学指标、化学指标、物理学指标、工艺指标。

22.渗滤液来自于入场垃圾含水量、地表水的渗入、地下水的渗入、降水。

23.危险废物的填埋处置技术包括有控共处置, 单组分处置, 多组分处置, 预处理后再处置四种。

24.根据废物组成中各种物质的粒度、密度、磁性、电性、光电性、摩擦性及弹性的差异,将机械分选方法分为筛分、重力分选、磁力分选、电力分选、光电分选、摩擦分选与弹跳分选。

25.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可将堆肥分为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两种。

26.固体废物进行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引燃火源,并在着火条件下才会着火燃烧。

27.固体废物热处理方法有焚烧处理、热裂解、焙烧处理、干燥等。

28.固化技术按固化剂分为水泥固化、石灰固化、沥青固化、塑性材料固化、玻璃固化等。

29.减少固体废物排放量的措施主要有:①选用合适的生产原料;②采用无废或低废工艺;③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④废物综合利用。

30.固体废物的资源化途径主要有:①提取各种有价组分;②生产建筑材料;③生产农肥;④回收能源;⑤取代某种工业原料。

43.重力分选是根据固体废物中不同物质之间的密度差异,在运动介质中利用各种力作用实现分选的过程。

44.固体废弃物的水分存在形式有间隙水,毛细管水,表面吸附水和内部水,分别采用浓缩法,高速离心脱水,加热法,冷冻法方法脱除。

45.浮选所需药剂有捕收剂,起泡剂,调整剂。

46.衡量稳定化/固化效果主要采用的是固化体的浸出速率,增容比,抗压强度等物理及化学指标。

47.固体废弃物固化技术主要有水泥固化,石灰固化,沥青固化。

塑性材料固化、玻璃固化、自胶结固化。

其中自胶结固化主要用于处理含有大量硫酸钙,亚硫酸钙的废弃物。

48.好氧堆肥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升温阶段,高温阶段,降温阶段,腐熟阶段。

49.危险废弃物通常是指对人来、动植物以及环境的现在及将来构成危害,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反应性,易燃性,毒性,传染性,易爆性等。

50.厌氧发酵的产物主要是甲烷。

51.生活垃圾的收集系统一般分为拖曳容器系统和固定容器系统两种。

52.废物分选是根据物质的粒度、密度、磁性、电性、光电性、摩擦性、弹性以及表面润湿性的不同而进行分选的。

可分为筛分、重力分选、磁力分选、电力分选、光电分选、摩擦及弹性分选,以及浮选等。

53.厌氧消化分为水解,产酸和产甲烷三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原则。

减量化: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和减小固体废物的数量和容积。

一方面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另一方面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利用。

资源化:采取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

无害化: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环境的目的。

技术上问题不大,关键是经济问题。

(2)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对策:①从污染源头开始改革或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少排废物。

②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第一种产品的废物作为第二种产品的原料③强化对危险废物污染的控制实行从产生到最终无害化处置全过程的严格管理,即从摇篮到坟墓(Cradle-to-Grave)的全过程管理模式。

④把固体废物纳入资源管理范围制定固体废物资源化方针和鼓励利用固体废物的政策。

垃圾发电优惠⑤制定固体废物的管理法规⑥提高全民认识,做好科学研究和教育4. 垃圾的收集主要有哪些方式?⑴混合收集:混合收集是指统一收集未经任何处理的原生废物的方式。

⑵分类收集:分类收集是根据废物的种类和组成分别进行收集的方式。

⑶定期收集:定期收集是指按固定的时间周期对特定废物进行收集的方式,适用于危险废物和大型垃圾的收集。

⑷随时收集:对于产生量无规律的固体废物,如采用非连续生产工艺或季节性生产的工厂产生的废物,通常采用随时收集的方式。

10.简述固体废物压实的原理。

11.12.13.碎⑤安装操作场所情况等。

磁选是利用固体废物中各种物质的磁性差异在不均匀磁场中进行分选的一种处理方法。

固体废物颗粒通过磁选机的磁场时,同时受到磁力和机械力(包括重力、离心力、介质阻力、摩擦力等)的作用。

磁性强的颗粒所受的磁力大于其所受的机械力,而磁性弱的或非磁性颗粒所受的磁力很小,其机械力大于磁力。

由于作用在各种颗粒上的磁力和机械力的合力不同,因而它们的运动轨迹不同。

因此,磁选分离的必要条件是磁性颗粒所受的磁力f磁必须大于它所受的机械力Σf机,而非磁性颗粒或磁性较小的磁性颗粒所受的磁力f非磁必须小于它所受的机械力Σf机,即满足以下条件:的大小,据固废比磁化系数x=7.5-38)×10-6m3/kg,可在弱磁场磁选机中分离出这类物质;强磁性物质:(x弱磁性物质:(x=0.19-7.5)×10-6m3/kg,可在强磁场磁选机中分离出这类物质;<0.19)×10-6m3/kg,在磁选机上与磁选物质分离。

非磁性物质:(x18.(1(2(3④分散与混凝剂调整料中细泥的分散,团聚与絮凝,以减小细泥对浮选的不利影响,改善和提高浮选效果。

20. 稳定化/固化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哪些方面?对危险废物、其它处理过程残渣及被污染的土壤进行处理。

使危险废物中所有污染组分呈现化学惰性或被包容起来,减少后续处理与处置的潜在危险。

固化:在危险废物中添加固化剂(固化材料)将其从流体或颗粒物形态转化成满足一定工程特性的不可流动的固体或形成紧密固体的过程,使其不需容器仍能保持处理后的外形。

稳定化:在危险废物中通过加入不同的添加剂,以化学或物理的方式减少有害组分的毒性、溶解迁移性。

最常用方法是通过降低有害物质的溶解性,减少因渗滤对环境的影响。

药剂稳定化处理:重金属离子的稳定化;有机污染物的氧化解毒处理23. 稳定化/固化处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具备一定的性能,即①抗浸出性;②抗干湿性、抗冻融性;③耐腐蚀性、不燃性;④抗渗透性(固化产物);⑤足够的机械强度(固化产物)。

25. 简述各种稳定化/固化处理方法的原理.药剂稳定化:利用化学药剂通过化学反应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低毒化学性质稳定的组分,具有相对持久性。

水泥固化:废物被掺入水泥的基质中,水泥与废物中的水分或另外添加的水分,发生水化反应后生成坚硬的水泥固化体石灰固化:以石灰和具有火山灰活性的物质(如粉煤灰、垃圾焚烧灰渣、水泥窑灰等)为固化基材对危险废物进行稳定化与固化处理的方法。

重金属被吸附于胶体结晶中,包裹起来的粘结性物质沥青固化;以沥青类材料作为固化剂,与危险废物在一定的温度、配料比、碱度和搅拌作用下发生皂化反应,使有害物质包容在沥青中并形成稳定固化体的过程。

沥青-憎水性物~1500℃27.>5MPa, 英主发酵:发酵仓或露天堆积,强制或翻堆搅拌供氧主发酵期4-12d后发酵:进一步分解难分解有机物,条堆或静态堆肥,20-30d后处理:分选设备去除塑料、玻璃金属、小石块;加入N、P、K制复肥的影响因素脱臭:产生氨、硫化氢、甲基硫醇、胺类等。

化学除臭剂;碱、水溶液过滤;熟堆肥、沸石等吸附剂吸附贮存: 夏冬需贮存,容纳6个月的贮存设备;干燥透气影响因素化学因素:C/N比(30:1);含氧量(>10%);营养平衡;pH值(5.5-8.5)。

物理因素:温度(50-60℃);颗粒度;含水率(45-60%)好氧堆肥的条件控制⑴堆肥的有机物问题⑵碳氮比控制(3)堆肥水分控制(4)堆肥温度控制:温度升高是微生物活动剧烈程度的最好参数。

可通过通风来降低堆体温度,若无通风系统,则通过定期翻堆来实现通风控温。

(5)通风供氧问题通风作用在于:提供氧气,以促进微生物的发酵过程;通过供气量的控制,调节最适温度;在维持最适温度条件下,加大通风量可去除水分。

通风供氧方式包括:自然扩散;翻堆;强制通风;翻堆与强制通风结合;被动通风。

强制通风控制方式:通风速率恒定的时间控制;通风速率变化的时间控制;温度反馈控制;时,可获过低,可1时较为(50~55对pH2000~(5)搅拌搅拌是促进厌氧消化所不可缺少的,有效的搅拌可以增加物料与微生物接触的机会;使系统内的物料和温度均匀分布;防止局部出现酸积累;使生物反应生成的硫化氢、甲烷等对厌氧菌活动有阻害的气体迅速排出;使产生的浮渣被充分破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