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挂职锻炼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促进机关与基层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内部挂职锻炼人员。
第三条挂职锻炼人员的条件和范围
(一)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模范遵章守纪,敢于坚持原则,勤奋敬业,富有朝气,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开拓创新精神。
(二)年龄在40周岁及以下,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从班组到二级单位挂职锻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条件。
(三)派往党务岗位挂职锻炼的人员应是中共党员,有一定的党务工作经验。
(四)挂职锻炼人员可以是中层管理人员、一般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非管理专业技术岗位的优秀职工或具有某方面专长的职工。
第四条挂职锻炼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成立由总经理任组长,人力资源部、党群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挂职锻炼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挂职锻炼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主任任办公室主任。
(二)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挂职锻炼人员的推荐选拔、考核管理等工作,负责指导各单位(部门)开展好挂职人员日常管理工作。
(三)挂职锻炼是一项严肃和重要的工作,各单位(部门)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单位(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部门)挂职锻炼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五条挂职锻炼主要形式
(一)从机关职能部门选派到基层单位挂职锻炼。
(二)从基层单位选派到机关职能部门挂职锻炼。
(三)从班组选派到所在单位挂职锻炼。
第六条挂职时间
挂职时间每次为1~6个月,具体期限由领导小组报党政联席会决定。
从生产一线单位选派到机关职能部门挂职锻炼一般在汛期进行,挂职人员在检修期前返回原单位参加检修工作。
第七条挂职人员选派程序
(一)各单位(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向领导小组推荐挂职人选并提出拟派岗位意向(各生产一线单位每年在检修期结束前向领导小组推荐2~3名到机关职能部门进行挂职锻炼的人员),职工个人也可结合自身实际,比照挂职人员条件向领导小组进行自荐。
单位(部门)推荐或个人自荐均需填写《职工挂职锻炼申请表》(附件1)报领导小组。
(二)领导小组负责对推荐挂职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审查,根据企业中心工作,结合培养需要,在推荐基础上进行初步调整,提出具体的建议报公司审批。
(三)因培养需要,领导小组可直接提出到指定单位和岗位进行挂职锻炼的人选建议。
(四)党政联席会讨论决定挂职人选、挂职时间、挂职岗位以及挂职锻炼的主要内容。
(五)班组优秀职工到所在二级单位挂职锻炼的,由二级单位参照上述程序进行,班子共同研究决定,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第八条挂职锻炼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一)机关职能部门到基层单位挂职锻炼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1.积极了解、熟悉挂职单位生产、管理的职责范围、工作程序,主动向挂职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学习管理知识、工作方法。
2.协助挂职单位领导班子加强该单位内部管理、精神文明建设、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并对挂职单位工作提出建议。
3.列席挂职单位办公会、党政工团联席会、职工大会,是党员的挂职人员还应列席挂职单位支部委员会、支部党员大会、支部民主生活会。
挂职人员对挂职单位工作有建议权。
(二)基层单位到机关职能部门挂职锻炼人员的权利与
义务。
1.认真学习机关工作程序和方法,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培养团队意识和机关服务意识。
2.认真完成挂职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享有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必须的权利。
3.熟悉并掌握挂职岗位工作程序和相应的业务知识。
4.列席挂职部门的部门职工大会,是党员的挂职人员还应列席挂职部门所在党支部的党员大会。
挂职人员对挂职部门工作有建议权。
(三)从班组选派到所在二级单位挂职锻炼人员的权利义务由各二级单位明确。
各二级单位应努力提供条件、创造机会,促进挂职锻炼工作在本单位的开展。
(四)根据培养需要到指定单位(部门)和岗位进行挂职锻炼的人员,其工作要求由领导小组在挂职通知下达前予以明确。
(五)挂职人员挂职期间应严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遵守挂职单位(部门)的相关管理规定及纪律要求,遵守相应
岗位规范。
(六)领导小组根据挂职人员工作经历、业务专长为挂职人员确定研究课题。
挂职期满,挂职人员应向领导小组提交课题研究报告。
(七)根据挂职人员的表现情况,部分优秀的挂职人员可以在岗位聘用时优先考虑,非中层管理人员可以优先推荐为公司中层后备干部。
第九条挂职人员考核管理
(一)挂职期间的考核管理
1.挂职人员原隶属关系不变,实行由领导小组和挂职单位(部门)共同管理,以挂职单位(部门)管理为主。
2.挂职单位(部门)应加强对挂职人员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日常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并与挂职人员进行交流沟通,肯定工作成绩,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3.因工作不到位等经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后仍无起色的挂职人员,领导小组将取消其挂职资格,返回原单位
原岗位工作。
(二)挂职期满考核管理
1.挂职人员向领导小组和挂职前所在党支部提交挂职期间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内容以挂职期间的工作表现、学习情况、感受体会、课题研究情况等为主。
2.挂职单位(部门)根据挂职人员在挂职期间的现实表现(德、能、勤、绩四个方面)作出考核鉴定意见及职业发展建议(按附件2填写)。
3.领导小组根据挂职人职工作总结及日常考核情况,结合挂职单位(部门)的考核意见,进行综合评价。
4.领导小组将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选派单位,并以适当方式反馈给挂职人员本人。
5.挂职人员挂职期间的评价结果存入个人档案,挂职经历视为多岗锻炼经历,并与个人岗位组聘挂钩。
第十条挂职人员的工资管理
(一)职工在挂职期间,工资标准不变,仍在原单位发放。
其中,月效益奖按照挂职期间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发放。
(二)挂职人员是中层管理人员的,其效益奖由原分管领导在征求挂职单位(部门)分管领导意见后进行考核,由原单位(部门)按时发放。
(三)挂职人员是非中层管理人员的,由挂职单位(部门)视其工作情况进行效益奖等次考核(按附件3填写),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及以下3个等次。
原单位(部门)以本部门同类人员的月平均效益奖为基数,乘以效益奖考核系数(优秀为1.1,称职为1.0,基本称职及以下为0.9)计发效益奖。
第十一条其它
(一)各单位(部门)应加强对挂职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帮助挂职人员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二)汛期到机关职能部门挂职的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岗前集中培训,学习机关管理的相关规定、纪律要求、办事程序等。
(三)挂职锻炼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应召开一次当年挂职锻炼人员座谈会,交流挂职锻炼经验,表彰优秀挂职锻炼人
员,促进挂职锻炼工作的健康开展。
(四)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各生产单位可自行在本单位内部开展挂职锻炼工作,并及时将开展情况报挂职锻炼领导小组备案。
第十二条本办法未尽事宜由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