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代的诗歌派别

清代的诗歌派别

清代的诗歌派别神韵说 1. 清代入仕诗人从“南施北宋”开始,民族意识所造成的沉重心态,已经逐渐淡化,他们的诗歌已经开始以新的面貌来与现政权取得和谐的相处。

王士禛的神韵说,则是这种转变的根本完成。

2. 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格调说 1. 清代随着王士禛的去世,诗歌领域相对统一的时代结束了,各种诗歌流派纷争由此热闹起来。

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

tFfIl 2. 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

为达此目的,沈德潜认为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

肌理说i 1. 清代作家翁方纲认为王士禛的“神韵说”的问题在于空泛,沈德潜的“格调说”毛病在于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说”。

2. 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

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性灵说 1. 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

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

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2. 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

如《春日杂诗》于恬淡宁静中透出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十分舒畅自然;《马嵬》命意新颖,感情倾向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堪称为人民代言的诗歌。

阳羡派 1. 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

如《点绛唇》上片奇幻小想象,下片在上片营造的气势上以今怀古,透露出作者悲凉慷慨的心境。

91PyIy 2. 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

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

?浙西派 1. 清代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等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

这种观点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

{ 2. 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

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3. 厉鹗继承了以朱彝尊为的主张,认为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的清婉秀丽词风胜过以辛弃疾为代表的慷慨豪放词风。

与朱彝尊所不同的是,他的词中孤寂冷峭的情调更为突出。

T*Y} 常州派1. 乾嘉时期,以朴学为代表的求实风气笼罩了整个社会,文学领域的重实倾向也成为这个时期审美的重要价值取向,受到此风气影响,这时期的词坛中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

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崛起,便是这种差异的表现。

2. 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传统,强调寄托比兴,主要还是表现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他所提出的恢复**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

他的词气势雄健,风格俊逸。

词风较为质实,但其内容范围仍然比较狭窄。

桐城派 1. 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

2. 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g 3. 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

刘大櫆是方苞的弟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合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

他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还提出“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融合落到实处;将多种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种。

x5{ 4. 姚鼐不仅发展了桐城派的散文理论,而且还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桐城派散文体系。

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号称“四大弟子” 唐宋派嘉靖间,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文章取法唐宋古文的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被称为"唐宋派"。

童心说:李贽提倡'童心",童心就是真心。

"竟陵派":钟惺和谭元春,他们反对拟古,但强调从古人诗中求性灵,在诗文中开眼界,形成了这一派文学上"幽深孤峭"的艺术风格。

茶陵诗派以李东阳为代表,作诗力主宗法杜甫,强调法度音调.对台阁体文风是有所冲击的,对后来前七子的诗文主张也有直接影响。

2.明清有哪些著名的诗歌流派“明清八大家”依次为明代刘基(明代开国文臣,道德文章第一)、归有光(唐宋派之旗帜,韩、欧阳之后继)、王世贞(后七子派巨子,饱学兼擅诗文),清代顾炎武(清代学术开山,古文雄厚无敌)、姚鼐(桐城文派代表,义理、考据、文章)、张惠言(阳湖文派领袖,经术辞赋俱工)、龚自珍(不立文派大家,震撼晚清文坛)、曾国藩(开创湘乡文派,拓宽桐城堂庑)。

此八大家的散文创作代表了明清不同时期、不同文派的最高水平,亦反映了明清两代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

丛书汇集了明清文派的各体佳作,也展现了明清散文的多元风格,足以开阔读者的眼界。

3.清代诗歌流派有哪些文学史上对清代诗歌的评价不高,不是清代诗歌不好,而是集大成者往往没有什么个性,更重要的是诗歌言志抒情的本意已经被历代发挥到极致,但始终限于七言,相比唐代长短句的变化,清代其实是一种诗歌的复古而非创新。

诸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纳兰容若的词,都有可观之处,但仅仅是可观而已。

正如好莱坞大片,总是明星、场景、节奏类似快餐化的风格,看多了也就成了消费文化,而不具有警示。

尤其在历次文字狱后,诗歌真要表达什么东西,也隐晦得很,看红楼梦就知道,其实曹雪芹的诗歌非常好,但表现出来的成就是小说而非诗歌方面。

上帖的回答很全面,但仅仅知道流派和主张,不能解答一代文学的根本,那也只是冬烘而已。

可以看看钱钟书的《管锥篇》可以更完整的感受对诗歌的理解。

4.明清诗文的主要流派有哪些,他们分别有什么特征一、明代诗文的发展情况1、明代初年有成就的是经历元末社会动乱的作家,如宋濂、刘基、高启等,他们的创作对纤丽的文风有所改变。

2、永乐以后,占统治地位的是“台阁体”。

以“三杨”为代表,歌功颂德,粉饰太平。

表面雍容典雅,实则空疏呆板,只有于谦诗歌例外。

3、明中叶以后,反对台阁体的是“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

他们反对文章空洞无物是对的,但一味摹拟、复古,则走上了形式主义道路。

4、针对“前后七子”复古倒退的主张,崛起了“唐宋派”,他们也主张学古,但又主张要有时代性,“自为其言”,“直抒胸臆”,其中以归有光的创作最为突出。

5、向复古主义发起猛攻的是深受李贽影响的以“三袁”为代表的公安派。

公安派反对摹拟,主张“独抒性灵”。

他们的诗文,清新俊逸,语言“宁今宁俗”,尤其是传状、书简、游记、笔记,真情畅达,对晚明及以后的小品,取得了几乎支配性的影响。

缺点的题材狭窄,有时失之浅薄俚率。

6、明末,出现了一些文社组织,“复社”、“几社”的活动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也有些作家兼擅众长,以张岱最为出色。

二、清诗诗文流派简介1、清诗坛主要有三派:(1)沈德潜为代表的“格调派”,主张“诗贵性情”(要温柔敦厚),“亦须论法”(古体学汉魏,近代学盛唐)。

(2)袁枚为代表的“性灵派”,主张写个人的“性情遭际”。

(3)翁方纲为代表的“肌理派”,肌理包括义理(思想)和文理(文词)两方面,作诗以学问为根底,“满纸死气”。

2、桐城派是清代正统古文,是贯穿清代的巨大流派。

代表人物为安徽桐城的方苞、刘大木魁、姚鼐。

他们共同标榜孔程朱的“道统”和韩柳欧苏的“文统”以及综合了二者的古文“义法”。

主张“义理”、“考据”、“辞章”合而为一。

其作品以山川游记、记事小品为佳,一些文论,影响较大。

此外,明末清初启蒙的进步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写了不少优秀的政论。

清初散文以侯方域、魏禧、汪婉三家为代表。

骈文出现“中兴”景象,著名作家以汪中、阮元为代表。

汪中:《哀盐船文》(附序)3、词的流派清代词作、词论、词辑成就斐然,词人众多,风格多样,尤工于修辞炼句,审音守律,呈现出“中兴”气象。

主要流派有四:1、纳兰性德派。

小令最佳,皆抒怀言情之作。

2、阳羡派。

代表人物陈维崧,效法苏辛,长短俱佳。

3、浙西派。

代表人物朱彝尊,宗姜夔、张炎。

精格律,工辞句。

4、常州派:代表人物张惠言,提倡风骚寄寓,但流于穿凿附会。

5他们的诗歌偏重技巧,讲究词藻,被称为“太康体”。

钟蝶的《诗品》中,有“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之说,表明了他们当时的影响。

其中,左思的成就较高,名篇是《咏史》八首。

(6)颜谢。

是指南朝宋元嘉年间的诗人颜延之与谢灵运。

他们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注重词藻雕饰,被称为“元嘉体”。

其中,谢灵运的成就较高,开创了“山水诗派”。

他的《登池上楼》、《岁暮》、《人彭蠢湖日》等篇章,都有着千古传诵的佳句。

(7)竟陵八友。

是指南朝齐代竟陵王肖子良门下的八个文学家:肖衍、沈约、谢恍、王融。

肖课、范云、任时、陆捶。

他们写诗注重声律,形成了“永明体”,其中,沈约、谢恍成就较高。

是“新体诗”的代表作家。

(8)宫体诗派。

是指南朝梁简文帝肖纲为首的一个诗派。

《梁书·简文帝本纪》载:肖纲“雅好题诗。

……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日宫体”。

宫体派的诗歌,多表现闺。

6.古代文学诗歌有哪些流派古代诗歌流派:(1)现实主义派流。

现实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现实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

之后,就是创作汉、魏乐府中现实主义作品的无名作者。

而南北朝的陶渊明,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陆游,则可视为不同历史时期的领袖人物。

此外,如东汉的蔡谈、王粟、陈琳,中唐的元结、柳宗元、元模、张籍、王建、李绅,晚唐的皮日休、聂夷中,北宋的梅尧臣、王安石,南宋的范成大、杨万里,金代的元好问,元代的王冕,明代的高启。

于谦,清代的顾炎武、吴伟业等,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诗人。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能够真实而形象地、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有着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有着在深刻认识基础上的高度概括;较多地运用朴实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

(2)浪漫主义流派。

浪漫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也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浪漫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

之后,便是我国的第一个大诗人屈原,他早在战国时代就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高峰。

在魏晋南北朝,先后出现了曹植、左思、郭珍、鲍照等浪漫主义诗人。

唐代的李白,可称浪漫主义大师,他继屈原之后,又掀起了一个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