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诗经三家诗概说
– 《史記·儒林列傳》曰:“太皇竇太后好《老 子》言,不説儒術,得趙綰、王臧之過以讓上, 上因廢明堂事,盡下趙綰、王臧吏,後皆自殺。 申公亦疾免以歸,數年卒。”
– 《史記·儒林列傳》:“弟子為博士者十餘 人……其治官民皆有亷節,稱其好學。學官 弟子行雖不備,而至於大夫、郎中、掌故以 百數。言《詩》雖殊,多本於申公。”
– 班固《漢書·楚元王傳》:“文帝時,聞申公 為《詩》最精,以為博士。元王好《詩》,諸 子皆讀《詩》,申公始為《詩》傳,號《魯 詩》。元王亦次之《詩》傳,號曰《元王詩》, 世或有之。”
– 清代陈乔枞《鲁诗遗说考序》:“孔安 国从申公受《诗》为博士,太史公尝从 孔安国受业,所习当为鲁《诗》。刘向 父子世习鲁《诗》,著《说苑》、《新 序》、《列女传》诸书,其所称述必出 于鲁《诗》无疑矣。”
《史記·吳太伯世家》曰:“太史公曰:孔子 言‘太伯可謂至徳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 稱焉’。余讀《春秋》古文,乃知中國之虞與 荆蠻句吳兄弟也。延陵季子之仁心,慕義無窮, 見微而知清濁。嗚呼,又何其閎覽博物君子 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鲁诗》在西晋失传,仅有石经《鲁 诗》残碑一块流传于世,然不足二百 字。
《鲁诗》的特点:学风朴实严谨
– 《史記·儒林列傳》:“(汉初)申公獨以 《詩》經為訓以教,無傳,疑者則闕不傳。”
– 《漢書·藝文志》曰:“魯申公為《詩》訓故, 而齊轅固、燕韓生皆為之傳,或取《春秋》, 采雜説,咸非其本義,與不得已,魯最為近 之。”
《诗经》导读
——
今文“三家诗”概说
三家诗基本情况简介
今文三家诗在西汉立于学官
– 《史記·儒林列傳》曰:“及今上即位,趙 綰、王臧之屬明儒學,而上亦鄉之,於是招 方正賢良文學之士。自是之後,言《詩》於 魯則申培公,於齊則轅固生,於燕則韓太 傅。”
– 唐人魏征等《隋書·經籍志》曰:“漢初,有 魯人申公受《詩》於浮丘伯,作《詁訓》,是 為《魯詩》;齊人轅固生亦傳《詩》,是為 《齊詩》;燕人韓嬰亦傳《詩》,是為《韓 詩》。……三家並立。”
– 清人皮锡瑞《经学历史》谓:“古文者,今所 谓籀书。……籀书汉已不通行,故当时谓之古 文。许慎谓孔子写定六经,皆用古文。……至 刘歆始增置古文《尚书》、《毛诗》、《周 官》、《左氏春秋》。既立学官,必创说解, 后汉卫宏、贾逵、马融,又递为增补以行于世, 遂与今文分道扬镳。”
《鲁诗》相关情况
《鲁诗》的传授谱系。据称,孔子传《诗》于 子夏(卜商),五传于荀子,荀子传于齐人浮 丘伯,浮丘伯传于鲁人申培。
《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 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 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申培及《鲁诗》
– 《史記·儒林列傳》:“申公者,魯人也。髙祖 過魯,申公以弟子從師入見髙祖于魯南宫。吕太 后時,申公游學長安,與劉郢同師。已而郢為楚 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學,疾申公。及 王郢卒,戊立為楚王,胥靡申公。申公恥之,歸 魯,退居家教,終身不出門,復謝絶賔客,獨王 命召之乃往。”
《关雎》何以要刺处于盛世的康王?
《史記·周本紀》:“成王將崩,懼太子釗之不任, 乃命召公、畢公率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太 子釗遂立,是為康王。康王即位,徧告諸侯,宣 告以文武之業以申之,作《康誥》。故成康之際, 天下安寧,刑錯四十餘年不用。康王命作策畢公 分居里,成周郊,作《畢命》。”
東漢馮衍《顯志賦》 曰 : “ 美 《 關 雎 》 之 識 微 兮,愍王道之將崩。”
–皮锡瑞《经学历史》指出:“三家传自何 人,授受已不能详。三家所以各成一家,异 同亦无可考。鲁齐韩三家《诗》大同小异, 惟其小异,故须分立三家;惟其大同,故可 并立三家。”
晚出的《毛诗》是古文《诗》
– 班固《漢書·景十三王傳》:“河間獻王徳以 孝景前二年立,脩學好古,實事求是。……獻 王所得書皆古文先秦舊書……其學舉六藝,立 毛氏《詩》、《左氏春秋》博士。”
《鲁诗》的“四始”概念
– 《史記·孔子世家》:“古者《詩》三千餘篇, 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扵禮義,上采契、后 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扵衽席, 故曰:《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 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
太史公所习之《诗》即为《鲁诗》。清代
陈乔枞《鲁诗遗说考序》:“孔安国从申 公受《诗》为博士,太史公尝从孔安国受 业,所习当为鲁《诗》。刘向父子世习鲁 《诗》,著《说苑》、《新序》、《列女 传》诸书,其所称述必出于鲁《诗》无疑 矣。”
– 班固《漢書·景十三王傳》载:“恭王初好 治宫室,壊孔子舊宅以廣其宫,聞鐘磬琴瑟 之聲,遂不敢復壊,於其壁中得古文經傳。”
– 《隋書·經籍志》曰:“漢初,又有趙人毛萇 善《詩》,自云子夏所傳,作《詁訓傳》,是 為毛《詩》古學,而未得立。”
– 眀代陳第《尚書疏衍》曰:“漢初,《詩》有 齊魯毛韓四家,而毛最後出。”
– 《史記·儒林列傳》:“弟子自遠方至受業 者百餘人。申公獨以《詩》經為訓以教,無 傳,疑者則闕不傳。”
– 《史記·儒林列傳》:“蘭陵王臧既受《詩》, 以事孝景帝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 臧乃上書宿衛上,累遷,一嵗中為郎中令。及 代趙綰亦嘗受《詩》申公,綰為御史大夫。”
– 《史記·儒林列傳》曰:“綰、臧請天子,欲 立明堂以朝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師申公。 於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車駟馬迎申公,弟子 二人乘軺傳從。至,見天子。天子問治亂之事, 申公時已八十餘,老,對曰:‘為治者不在多 言,顧力行何如耳。’是時天子方好文詞,見 申公對,黙然。然已招致,則以為太中大夫, 舍魯邸,議明堂事。”
《鲁诗》的“四始”揭示了四大主题
– 《关雎》是对帝王婚姻伦理的规诫 《鲁诗》认为《关雎》是刺诗。《史記·十二
諸侯年表序》:“周道缺,詩人本之衽席, 《關雎》作。”《儒林列傳》曰:“夫周室衰 而《關雎》作,幽、厲㣲而禮樂壊。”
《关雎》所刺者谁?劉向《列女傳》:“周
之康王夫人晏出朝,《關雎》起興,思得淑 女以配 君子 。 ” 王充《論衡·謝短篇 》: “周衰而《詩》作,蓋康王時也,康王德缺 於房,大臣刺晏,故《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