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所选课文体裁多样,有散文、小说、议论文和文言文,阅读这些课文,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单元目标】1.学习课文,从不同角度感受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2.学习略读,根据一定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观其大略,粗知大意。
3.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内容和表达等有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教学思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教读课,也一写人记事的散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叶老的追思景仰之情。
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学习略读,经过自主阅读后能概述事例,通过对句段的品读来体会叶老严谨可贵的精神品质。
《驿路梨花》是教读课,这篇课文立意新颖、构思精致。
可先让学生复述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练习口头表达能力,然后分析“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标题的妙处,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助人为乐的朴实民风和中华美德的世代相传。
《最苦与最乐》是自读课,引导学生运用前两课所学习的略读方法自主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和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领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领会平实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短文两篇》是教读课,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将这两篇短文熟读成诵,进一步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怎样选材》是写作课,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材料与间接材料、如何从生活中选取材料、围绕中心怎样选择材料以及怎样注意材料的真实与新颖,使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如何围绕一个中心选材。
【1+1+X设计】【课时安排】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课时)2.《驿路梨花》(2课时)3.*《最苦与最乐》(2课时)4.《短文两篇》(2课时)5.写作《怎样选材》(2课时)1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略读,能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
2.学习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看到标题,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明确:叶圣陶是主人公,二三事指几件事,概数。
先生表达作者对叶圣陶尊敬的情感。
所以这是一篇纪念叶圣陶先生回忆性的散文。
链接:回顾七下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和《老王》,我们知道,回忆性散文是写心中的人和事,是为了表达独特的情和思。
让我们走近叶圣陶先生,了解张中行先生心中独特的情思借助注释,了解叶圣陶:如果说保姆阿长、车夫老王,表达作者对“小人物”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今天我们要走近的是一个名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叶圣陶。
(PPT显示)总结方法:抓住标题用 5分钟略读课文,勾画出能体现叶圣陶品质的句子,勾画出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二、扣关键词,品读课文1.紧扣“二三事”勾画词句,梳理全文。
如何短时间概括内容?示例:第8段“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是第一句话也是关键性的句子,找出“努力求完美”就能概括一个段落的内容。
示例:第6段“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是段首句也是过渡句,找出“待人厚”和“律己严”,就能概括文章内容。
学生试着去品读能体现“待人厚”和“律己严”的其他事。
明确:“待人厚”有四件事。
(PPT显示)(1)为吕叔湘先生描文章标点;(2)请我帮他修润文字;(3)恭送每一位客人;(4)真诚复信,为我的颠沛流离感到悲伤。
“律己严”有3件事。
(PPT显示)(1)主张写文章要简明如话;(2)重视语言的简洁;(3)力求完美,统一“做”和“作”的分工小结:事例的视角都很小,但小事情却折射出大品格。
(PPT显示)总结方法:抓住文章中提示性的、过渡性的、关键性的词句,把握人物的事例。
2.紧扣“先生”勾画词句,把握感情。
课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
(PPT显示)(1)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2)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深受感动。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2(4)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5)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6)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7)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
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小结:这些评价性语句大都起着总领、总结、过渡等关键作用。
总结方法:通过阅读文中起着总领、总结、过渡等关键作用的语句以快速掌握大意。
3.紧扣“叶圣陶”勾画词句,把握人物性格。
找出具体语句说说叶圣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示例1: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抓住“一定还是”“才”几个副词,“告别”“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一系列动词进行分析)示例2: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主要通过于无疑处设问来精读:特别重视语言“简洁”的圣陶先生为什么这段话讲得好像有些拖沓?)示例3: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主要抓住“非常悔恨”“很悲伤”这些分量重的词来进行分析)示例4: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主要抓住“小至”“以至”“决不”这些分量重的词来进行分析)示例5: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抓住“既是……又……确是”这个句式进行分析,并通过运用这个句式体悟作者深情)示例6: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深受感动。
(主要抓住“凡是”“有些”“无不”这些词来进行分析)总结方法(PPT显示):抓住文章中关键细节的词句,赏读人物性格。
三、课堂总结(PPT显示)略读的方法:抓住标题;抓住文章中提示性的、过渡性的、关键性的词句;抓住文章中评价性的句子。
四、布置作业阅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完成文后的任务。
3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2.对内容和表达等有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叶圣陶先生不仅“待人宽”,而且“律己严”。
老师想考查一下我们同学掌握的程度:1.请同学们来说说,叶圣陶先生的“宽”体现在哪些事情上。
示例:2.请用“叶圣陶先生的严,严到的程度”的句式表达你对叶老谨严律己的理解。
示例:叶圣陶先生的严,严到: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的程度。
叶圣陶先生的严,严到: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的程度。
叶圣陶先生的严,严到: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的程度。
叶圣陶先生的严,严到: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的程度。
二、合作探究,理解主旨1.叶圣陶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教育家,他经历的事情肯定很多,很精彩。
但以上所写的这些事情,有什么特点?举例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同学讨论后,各抒己见。
师总结:(PPT显示)(1)这些事情都是一些小事。
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这些具体而细微的小事,表现了人物的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这些事情里面有好几件事情与写文章、修改文章有关。
符合叶老先生是一位作家和教育家的身份。
所以写人物,要写与人物的身份相关的事,比如写老师,就要写他上课,他对学生的爱。
2.放慢阅读速度,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并画出疑难的地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找出文中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度评价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自己的看法。
(PPT显示)示例:在这方面,就我熟悉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
我的看法: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示例:“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这句话是对叶老过人品行的高度赞扬。
在作者眼中,叶圣陶先生是待人厚的,作者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叶圣陶先生的这一品质。
示例:“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句话在文中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承接了上文叶老为人宽厚的一面,引出下文叶老严于律己的另一方面,使文章语意连贯,衔接自然。
示例:“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叶老虽然不在了,但他对写话风格的严格,对文风简洁的要求,对写作的监督执行,以及对这种主张贯彻坚持的苦心,一直是我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PPT显示)3.我们可以从叶圣陶先生身上学到哪些写文章的方法?本文有没有这样的风格?45明确:(1)“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2)“简洁”。
特别重视“简洁”,也就是不累赘,不写废话。
明确:本文就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如作者在列举叶老的生活小事时就用这种口语化的、娓娓道来的语言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叶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过人品德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4.本文语言呈现出两种不同风格,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明确:一方面,行文平易,如用了一些明白如话的句子,如平常的口语,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内涵深厚,如引用了一些古代名句,增强了文章的厚度。
三、学以致用,体悟收获学习了这篇文章,请问你有什么收获?提示:可以从文章内容上、写法上、启示上等各方面谈你的感悟。
师小结。
(PPT 显示) 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
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
” 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
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