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3中考历史专题1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解析版)

2023中考历史专题1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解析版)

【巧记+精讲+典练】: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全程攻略中国近代史概述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重点叙述列强侵略中国,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最终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专题1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专题13概述一.2022版课标要求(紧扣课标找准方向)1. 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巧记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2.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3.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二.本专题复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知道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发生的基本概况及重要历史意义。

2.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及南京大屠杀重要史实及历史意义。

3.知道正面战争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不怕牺牲的精神。

4.知道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基本情况,了解抗日根据地建立和发展情况,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配合对抗战的重要历史意义。

5.了解日本对华政策调整和汪精卫叛变及皖南事变的基本史实,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三.本专题知识建构(提纲挈领构建体系)四.本专题重点考向(把握重点冲刺满分)1.结合历史资料,考查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2.联系当前实际,从历史发展观角度考查中共七大。

3.结合甲午中日战争,考查日本的两次侵华战争。

五.本专题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素养提升)⑴梳理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线索、人物,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⑵知道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了解西安事变重要历史意义。

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及南京大屠杀史实及历史意义,树立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的民族观念。

知道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体会抗日将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抗日精神。

知道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了解抗日民族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知道正面战场和敌后战争的配合对抗战的重要意义,认识中国军民抵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优良传统。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⑶能结合语文、地理等课程的学习,通过阅读近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查阅地图,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

通过探究与讨论,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时空观念】精讲一、核心知识梳理:考点一、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面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2022版课标】·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④蒋介石坚持内战(2)概况:1936年12月12日,张、杨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经过中共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条件。

(3)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易混易错】1.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但不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西安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蒋介石不同意与共产党合作抗日;根本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活学巧记】图解: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考点二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七七事变等史事,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七七事变(1)爆发: 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人宛平城搜查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

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2)影响: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2.第二次国共合作1).背景: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步伐。

2).内容: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3).实现;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史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考点三南京大屠杀【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南京大屠杀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

【易混易错】1.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前者是局部抗战的开始,主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后者是全面抗战的开始,以国共合作为主体。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是在瓦窑堡会议上,初步形成是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后,正式建立是在国共合作宣言公开发表后。

【拓展延伸】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意义:还原历史真相,告慰遇难同胞。

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活学巧记】图解: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考点四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抗战精神。

1、正面战场的抗战1.淞沪会战:粉碎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2.台儿庄大捷: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增强了中国军民必胜的信念。

3.武汉会战:1938年6月~ 10月,期间取得万家岭战役胜利,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

(新增)4.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开始年,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斗争,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新增)5.豫湘桂战役: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以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了1944年豫湘桂战役的失败,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2、敌后战场的抗战【易混易错】1.正面战场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抵抗敌人进攻的战场,大部分由国民党军队参战。

2.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

3.敌后战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4.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活学巧记】图解: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考点五全民族坚持抗战(教材新增)、中共七大、日本投降、抗日战争的胜利【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1 全民族坚持抗战(1)国民党:汪精卫投敌叛国,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反共的“皖南事变”;(2)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在敌后掀起大生产运动;(3)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4)各地青年学生、广大妇女、工人、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文艺界等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抗战。

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②国际: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易混易错】1.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活学巧记】图解:抗日战争的胜利二、学科素养提升【史料实证】1.两次国共合作2.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历史解释】1.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原因。

(1)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推动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主要原因。

(2)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起了主导作用。

(3)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强烈。

2.抗日战争的特点。

(1)民族性: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从战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3)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4)以弱胜强:从战争双方的实力来看,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对落后的中国战胜了资本主义强国日本,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敌入侵斗争的完全胜利。

(5)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十四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唯物史观】1.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西安事变后,局势十分动荡。

日本帝国主义希望西安事变能使内战扩大,乘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南京国民政府中的亲日派主张借机攻打西安,架空蒋介石的权力,建立亲日政权;南京国民政府中的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和英美在华利益。

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形势,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1)历史地位: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前期的主要战场。

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作用:①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力量,对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同时在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