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三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1、燕子(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粗知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学习重难点:1、:理解词语,体会燕子的可爱。
2、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预习案1、认读词语。
yàn jùzēnɡlüèdào jiān ǒu燕.子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quān yànɡfúyǎn zàn jùn qiào fúp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俊.俏.吹拂.五线谱.2、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燕聚演倦漾3、通读课文,思考课文每段写了什么内容?探究案小组合作学习一(根据温馨提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案)1、课文配有一幅优美的插图,它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那么怎样观察一幅图呢?首先要按一定的顺序看清图上内容,其次要抓住图上的重点来观察。
○1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景物,都能看到些什么?我看到的是:小组成员对看到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2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燕子的样子。
我看到的是:小组成员对看到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3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儿看出来的?我看到的是:小组成员对看到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小组合作学习二1、再通读课文,并说说各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我的理解是:小组成员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第二自然段:我的理解是:小组成员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第三自然段:我的理解是:小组成员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第四自然段:我的理解是:小组成员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合作探究:课文中的燕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拓展延伸:仿照课文写燕子的方法,自己口头写一种小动物。
学了课文,我不了解的新问题是:测评案1、看拼音,写词语。
yàn zi jùlǒnɡzēnɡtiān lüèɡuòdào tián( ) ( ) ( ) ( ) ( )ǒu ěr dànɡyànɡyīn fúyǎn zòu zàn ɡē(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偶()尖()掠()曾()占()圈()漾()付()遇()尘()谅()增()沾()倦()洋()符()课题:1、燕子(第二课时)主备教师:李红艳复备:审核人:唐永辉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体会燕子的可爱。
2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预习案2、再通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4、找出文中带有修辞方法的句子。
探究案小组合作学习一(根据温馨提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案)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话从哪些方面写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小组成员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1)“乌黑发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这些词说明了什么?我的理解是:小组成员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2)课文为什么用“凑成”而不用“组成”?我的理解是:小组成员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1)如果你是文中的燕子,你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我的感觉是:小组成员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2)你读了这段内容有什么样的感受?课文中的哪个词让你有这样的感受?我的感受是:小组成员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2、课文题目是《燕子》,第一、三自然段分别写了燕子的外形和飞行的特点。
那么,另外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呢?我的理解是:小组成员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3、我能理解“聚拢”的意思:5、课文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我的理解是:小组成员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合作探究:“横掠过湖面”的“掠”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
拓展延伸:以书面的形式,写一种小动物。
我的质疑:学了课文,我不了解的新问题是:测评案1、按课文内容填空。
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
2、把下列词语恰当地连起来。
鲜艳的松柏热爱成功有趣的眼睛祝贺祖国苍翠的故事阳光辉煌灵活的红领巾道路明媚晴朗的天空业绩曲折3、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反思:《燕子》这篇文章不仅词好,更重要的,那燕子被作者写“神”了。
这神来之笔是怎么来的?那是因为郑老先生书读得多。
我在上写作课时我问学生到底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当然答案多是增长知识,读书能让自己长大,读书让自己高兴……学生们也都会背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所以在学习《燕子》过程中,我说郑老先生只所以能写出这么美的文章,读破万卷书,行万里路,那是肯定的。
把燕子写神了,那些词来自于平时的阅读积累,来自于不断地观察,来自于多层面的感受,少了这些,怎么可能有这篇美文?学生在学习劳累之余,念叨上“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两句,身心马上会轻松起来,精神也会好上许多。
也许这也是这篇散文魅力表现吧。
大多数的学生是见过燕子的,他们没有陌生感,但他们没有作家那种写作的冲动,所以燕子不会如此走到他们的纸上,而对于好多学生来说,许多可爱的动物,同样不能变成文字。
这是一种熟视无睹。
因此研究这一课,其实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不要熟视无睹,虽然我们暂时做不到作家的写作水平,但我们能大胆把自己看到的一些动物入文,多多观察,不放过一些细节,多多用自己的双手记录,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属于学生自己的文章也会自然出现。
课题:2、古诗两首《咏柳》学习目标:1、学习《咏柳》,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预习案1、借助拼音读熟这首古诗。
2、认读生字。
yǒnɡbìzhuānɡcái jiǎn咏.碧.妆.裁.剪.3、边读边思考: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什么?4、理解重点的词语。
碧玉:妆:一树:绦:细叶:裁:似:探究案小组合作学习一(根据温馨提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案)1、逐句理解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意思:我的理解是:小组成员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万条垂下绿丝绦”意思:我的理解是:小组成员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不知细叶谁裁出”意思:我的理解是:小组成员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我的理解是:小组成员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合作探究:1全诗共有四句,哪两句写的是作者看到的实景?我的理解是:小组成员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我的理解是:小组成员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1、作者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描写?我的理解是:小组成员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2、诗的后两句写的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我的理解是:小组成员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拓展延伸: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我的质疑:学了古诗,我不了解的新问题是:测评案1、填空:()()一树高,万条垂下()()。
不知()谁(),二月()似()。
2、解释加点的字。
妆.成:丝绦.:似.: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似.的(sìshì)似.乎(sìshì)课题:2、古诗两首《春日》学习目标:1、学习《春日》,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预习案1、借助拼音读熟这首古诗。
2、检查预习。
指名读古诗。
sìbīn zǐ泗.水滨.紫.3、简介作者,解诗题。
4、理解重点的词语。
胜日:寻芳:滨:光景:一时:等闲:识得:总是:东风面:万紫千红:探究案小组合作学习一(根据温馨提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案)1、逐句学习,理解诗句。
“胜日寻芳泗水滨”意思:我的理解是:小组成员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无边光景一时新”意思:我的理解是:小组成员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等闲识得东风面”意思:我的理解是:小组成员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万紫千红总是春”意思:我的理解是:小组成员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合作探究:1、诗中哪一句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色?你能想象出作者当时看到的景致吗?我的理解是:小组成员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2、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景色的?我的理解是:小组成员的成果汇报:其他小组的成果: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拓展延伸:练习背诵古诗。
我的质疑:学了古诗,我不了解的新问题是:测评案1、解释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胜日..寻芳泗水滨。
()○2等闲识得东风面...。
()○3万紫千红....总是春。
()2、用自己的话说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意思。
3、写出一首自己学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
4、《咏柳》、《春日》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反思:古诗作为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作品,是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
《咏柳》和《春日》两首诗学生非常熟悉,早已倒背如流,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情朗读、背诵每个环节都非常顺利,但是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时就卡住了。
孩子们有的拿出词语手册来解释某些词的意思,大多数能运用书上的注释解释。
当汇报时他们充其量只能把几个知道的意思,生硬地串联起来,整句诗的理解听上去非常别扭。
于是我进行意境的转化教学,一节课下来,自认为学生应该了解了古诗的意境,掌握了古诗的大概意思。
谁知转过天来让学生释义时,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够讲述。
原诗早已背诵的滚瓜烂熟,对其意境竟然朦朦胧胧。
这是怎么回事呢?是刚开学的不适应吗?想想也许有其中原因的一点原因,但是最终可能还是在于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上的差距,创造的教学情境不够深入。
每一首古诗,从意象到意境,都具有主观情意与客观事物整合生成的艺术境界,即情与景的相合相容。
在古诗教学中,意象的解读是基础,只有入境才能入情,才能品味,才能催生精神感知。
因而,古诗教学中,意境的感悟是实现情感体验、情感获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步骤。
课题:3、荷花(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荷花、挨挨挤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理解描写荷花开放的词句,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荷花的美。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加深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预习案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读音。
āi piān zhànɡhélián penɡ挨.挨挤挤翩.翩起舞饱胀.荷.花莲.蓬.fǎnɡfúshanɡdǎo qīnɡtínɡ仿.佛.衣裳.舞蹈.蜻.蜓.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