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认识

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认识

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认识院系:机电工程学院学号:1404121951姓名:刘朝辉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认识摘要:科学与人文是不能分割的,二者是人类文明飞升的双翼,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孪生姐妹。

科技进步促进人文精神更健康、更丰富,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有利于社会发展过程理性化.人文精神是求善的,是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和领航员.人文精神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和环境,同时也是约束科技团体、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人文精神作保障。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人类精神中最深层次的内涵,作为人类精神层面的两个维度,二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相互交融的关系。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种不同形态,是贯穿在科学研究与人文研究中的精神实质,展现了科学与人文活动内在意义.本文介绍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分析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辩证统一的关系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必要性.关键字: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内涵、辩证统一、融合(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所具有的意识和态度,是科学工作者应有的态度、信念、气质、品质、责任感、使命感的总和,是促进科学活动的精神动力。

它由三要素构成。

首先,普遍怀疑是科学精神的出发点。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把是否可重复性实验作为科学理论与科学假说、科学猜想、伪科学区别的最根本标准。

只有可以用重复性实验证明的理论才能作为科学的理论,反之,只能作为科学的假说、科学的猜想或者被排除在科学之外。

因此,科学精神的基本点就是怀疑。

事实上,科学最先就是靠怀疑意识从原始的宗教、神话和迷信中独立出来的。

其次,批判的理性是科学精神的灵魂。

科学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人们超越现有的理论,而要创新,科学家必须拥有批判的理性。

科学精神,是求真求实的精神.凡是纯粹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及社会科学,皆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清楚的科学头脑、有条理的科学方法和有勇气的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科学头脑、科学方法,都包括在科学精神以内。

有了科学精神,方可以研究科学而得到真实的结果。

提倡科学精神,方可使青年有勇往直前的气魄、临难不苟的操守、处变不惊的态度以及坚苦卓绝、不折不挠的美德。

在现代世界,科学是不可少的,而科学精神尤为求学问、成事业万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从科学精神的本质看,有的学者认为:“科学精神”中的“科学”一词应指自然科学,科学精神是在人认识并改造自然界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二是大胆探索,追求并坚持真理. 科学精神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实证精神。

实证精神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真实,与虚假相反;有用,与无用相对;肯定、确定性,与犹疑相对立;精确,与模糊相对;组织,与破坏相对。

从科学精神的历史发展看,有的学者把科学精神分为近代科学精神、现代科学精神和后现代科学精神三种形态。

近代科学精神产生于近代科学的基础之上,它是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机械力学占统治地位的时代精神的反映,总的特征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现代科学精神是在原子物理学、分子生物工程和电子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了对自然的认识和对人的认识的相互关联,其特点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交融;后现代科学精神则主张差异性、多元化、相对性、不确定性和非连续性等,一定程度上走上了与近代科学精神相反的另一极端,试图以人文精神来消弭科学精神。

从这个角度来说,科学精神的内涵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化着的。

从科学精神的层次性看,有的把科学精神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即认识层次,主要表现为认识的客观性、逻辑一致性和实践的可检验性等规范,它们直接体现了科学的本质特征,构成了全部科学精神的基础;第二层次即社会关系层次,美国著名社会科学家默顿揭示的四条规范—-—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论—-—就是这一层次上科学精神的基本内容;第三层次即价值观层次,科学通过求真,可以达到求美、求善,科学把追求真善美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准则,这是科学精神的最高层次。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对人世的探索和对人世活动的理想、价值追求,是人的一种理性认识、理论阐释和实践规范,更是人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的升华。

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精神有着不同的内涵。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的人文精神是以儒家礼仪、经诗子集、道德文章、宗法观念等为骨干的古老的文化沉积,但它缺少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而建立在现代文明基础上、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人文精神则是一种科学与文化的最佳融合。

在人们所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哲学、艺术和文学等诸多人文素质中,那些高尚的、理性的和健康的情怀,就属于我们所说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追求人的素质自由和全面的发展.按照我国学者的说法,人文精神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建设祖国而献身的理想、信念;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科学,崇尚真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团结、协作的精神;民主意识、法制观念和良好的社会公德与文明修养;淡泊名利,超越功利,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良好的个性追求等等。

从人文精神的本质看,它是指蕴含在人文学科中的、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

人文精神作为人类对人世探求和处理人世活动的理想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征,作为人类对人世探求活动及其成果在精神上的沉积和升华,有其独立的丰富内涵,其核心是主张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类处境的关怀.李醒民也认为,人文精神应该是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最高体现,它诱导人以真善美为旨趣,在自由创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逐步逼近真善美的境界。

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自己文化意识基础上,通过自觉规范自己行为引导自己趋向所达到的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具体的说,就是人类应具有的以人为本、仁民爱物、修己安人、贵和尚中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从人文精神的类型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文精神有其时代的主题和历史痕迹.迄今为止,它被分为西方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三大类型。

也有的学者认为,对于人文精神,必须注意以下三个区别:一是把西方近代的人文精神与中国古典的人文精神区别开来;二是把中国古典的人文精神与现、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区别开来;三是把现、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与现、当代西方的人文精神区别开来。

不同类型的人文精神,其特征和内涵都有一定的差别.人文精神是蕴含在人文科学中的以人为对象、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权利、实现人的目的的一种精神,是人类文化精神的核心与灵魂。

人文精神首先是一种主体精神。

其核心就是把人作为评判一切的标准,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次,人文精神是一种自由精神.人文精神追求人的多元化发展,主张每个人都应当是有个性的,但要发展个性,就必须打破对人的种种限制,这就要求有自由的精神。

再次,人文精神还是一种求善、求美的精神.人文精神关注的是人的尊严和意义,是善和美,而不是真,即便是真,也不是规律的真,而是情感的真.人文精神还表现为追求美好的精神。

人们在现实中不能真实实现而又为其向往的那些美好理想,往往构成人文认识的主题.美好的爱情、高尚的情操、完美的人格、至善公平的“大同世界"等,在人文文化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辩证统一的关系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贻害人类。

科技究竟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取决于人自己,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人如何运用它。

科学技术这把钥匙,既可以开启天堂之门,也可以开启地狱之门,究竟开启哪扇门,则有赖于人文精神的指导。

科学技术只有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

人文精神也离不开科学精神。

只有自觉地把科学精神内蕴于宏大的人文精神之中,人文精神才更富于清晰性、准确性,才能更好地指导人类实践。

人文精神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精神,即科学的人文精神;而科学世界本身也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科学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同时也在追求着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文明,赋予人类以崇高的理想精神,激励人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人类所追求的客观合规律性与主观合目的性的统一,正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一致性。

离开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而离开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只会是一种残缺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不可分离的,二者是人类文明飞升的双翼,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孪生姐妹.人文精神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思想的产生,而科学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发展。

科技进步促进人文精神更健康、更丰富,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有利于社会发展过程理性化。

人文精神是求善的,是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和领航员。

人文精神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精神氛围和环境,同时也是约束科技团体、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重要力量。

科学创新需要良好的人文精神作保障。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二者是融通互动、互动共生的。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人类精神不可或缺的内在组成部分,是人类实践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也是具有刨荔能力、适应未来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精神品格.我们倡导的学习和普及科学文化,既是科学化的人文,又是人文化的科学。

从某种意义上看,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这是因为,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为追求知识和真理而奋斗,为人类的福祉和自由面努力,所体现的正是最根本的文化精神.(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使得理性与情感、分析与感悟、追求真实与求善求美等两极之间达成了某种沟通,而最重要的,是使得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达成了某种和谐统一。

对世界的认识及其成就,不仅从科学出发,判别其对或错,而且还从人出发,看其能否符合人的“需要",给人带来利益,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美感和愉悦。

即:人们在认识中,既要追求“真理”,又要讲究“价值”。

正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才使现代认识论日益走向“真理论"与“价值论”的有机统一,这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在理论上最深刻的意义。

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能促进中国社会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处在工业化、现代化时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