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精神与人文

科学精神与人文

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人文精神的繁荣摘要没有人文情怀关照的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科技的进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人文精神为人类探索世界提供方向和动力。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和西方文艺复兴为工业革命奠定的基础以及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中的人文精神,论述了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发展的关系。

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艺复兴科学发展观何谓人文?在我看来,阐释与人以及与人相关的文化现象的学问即是人文;何谓科学?在我看来,以观测和实验为基础,用逻辑推理、分析判断等方法研究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即是科学。

科学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比如说经济学、政治学、行政学、法学、管理学等等;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科学又可以细分为理学学科和工学学科。

纵观人类文明发的过程,我认为科技的进步需要人文的发展为基础。

一个没有人文情怀的社会,只有高科技,也会摔得更狠。

一个没有人文情怀的社会又怎会看得远,走得远呢?一个没有人文情怀的社会只是身体上的巨人,思想上的矮子。

一、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和科技文明中国古代文明,包括政治的、经济的、伦理道德的、文学艺术的、哲学的、宗教的、风俗的,当然更包括科学技术的。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的历史积累让中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使得中国的发展有着坚实的文化基础。

纵观中国文化历史,可谓流光溢彩,百家争鸣,从哲学到科技,从数学到人文,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学者名家,他们对中华文明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是开创“私学”的大教育家,他以“有教无类”和培养“博学通才之士”为方针和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六艺”教育。

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即防御,射和机械有关。

《诗经》包含有大量虫鱼、鸟兽、草木,以及天文、地理、农业生产等知识;《礼记》中有农业与季节相关的知识,《考工记》则是有关手工业技术的专门著作。

孙中山在 1924 年为广东大学亲笔书写了十字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现在中山大学的校歌中还有“博学审问,慎思不罔,明辨笃行,为国栋梁”的歌词。

这十个字源自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问、思、辨、行,这完全符合认识过程和研究科学的方法,,即获取信息,提出问题,逻辑推理,检验结果,躬身实践。

作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的《大学》,有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孟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一本书。

“民为贵,社稷(国家)次之,君为轻。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杨振宁在《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一文中所说:“儒家文化注重忠诚,注重家庭人伦关系,注重个人勤奋忍耐,重视子女教育. 这些文化特征曾经而且将继续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勤奋而有纪律的青年。

”在儒家崇尚务实和“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下,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强烈的实用性。

这种实用性以满足国家政治需要和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需要二者兼顾为其特征。

中国古代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要使“黎民百姓不饥不寒”,国家兴旺,实施儒家的“王道”政治,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目中,农业这一行的社会地位仅次于官宦,“士农工商”,“农”排在第二位。

因此,大官研习农学者大有人在,直至明末宰相徐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不仅有《治蝗疏》、《蕃薯疏》等专业的奏文进上,甚至在上海、天津等地建立试验园地,躬耕农桑,有《农政全书》这样带有总结性的农学著作问世。

至于“不仕则农”,亲自钻研农业生产技术,认真记录和总结农民生产经验的知识分子历代都有。

这是中国农学取得高度成就的一个基本条件。

医术以治病救人为宗旨,与儒学的仁义道德一致,称为“仁术”;儒家还以为医家治病的道理与治国的道理相一致。

韩愈《杂说》、顾炎武《日知录》都以医学之事比附天下政事。

医学为儒家所看重,范仲淹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历代知识分子很多兼通医术,甚至有“十儒九医”之说。

仅以宋代儒林为例,政治家王安石、文学家苏东坡、科学家沈括、理学大师朱熹等,皆通晓医学。

他们使中医药学望、闻、问、切“四诊”、脏腑学说、经络学说、针灸推拿、汤丸膏散,等等,成为中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座宝库。

至于天文算学,因“历法乃国家要务,关系匪轻”(康熙皇帝语),被视为历代王朝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天”的标志;而且“观象授时”,可以指导农业生产,所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自汉以来,历代王朝政府机构中都设有大规模的皇家天文机构进行天文观测和历法制定,即使在大战乱的时代也没有中断过。

所以,中国古代天象记录之丰富为世界之冠,历法也备臻精确。

数学“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圆、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探颐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

传统数学经典著作《九章算术》以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分类,列举 246个数学应用问题求解,很有实用价值。

南宋天文历法算学家祖冲之“不虚推古人”,“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在同皇帝宠臣戴法兴的廷辩中,有两句名言:“愿闻显据,以窍理实”;“浮词虚贬,窃非所惧”,体现了大无畏的科学精神。

他利用极限方法计算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以逼近圆面积,得出了准确到小数点后 7 位的圆周率值π=3.1415926……,在世界上领先了 1000 年!除了农、医、天、算这四大学科外,在地学方面,《汉书·地理志》开创了按行政区划记述各地山川地形的地方志的先声,以后历朝历代,都重视编修地方志,内容扩大到各地的物产、户口、贡赋、沿革、古迹等,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机结合,其内容之广博,数量之庞大,历史之悠久,也居世界之首位;而其动因,当然是为了社会管理、发展生产和文化交流的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哲学、传统科技的核心是“天人合一”,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不是西方的“神”、“上帝”,而是自然界、客观规律,人要顺其自然,地要顺其自然,天要顺其自然,道也要顺其自然。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

”中国古代的区域开发和经济发展,强调天时、地利、人和的三才学说,所谓“人与天地相参”,“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内省自身”,强调生物界的和谐和“各得其养以成”。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对当时的科学发展有指导性的意义,推动中华封建文明在大踏步前进,独具特色的农学、中医药学、天文学和筹算数学这四大传统科学体系取得许多领先世界的光辉成就,以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这四大发明为标志的传统技术更为世人所称道。

而在近现代科技发展中,特别是工业文明后期,人与自然是对立的,人对大自然着重征服、索取,而不注意保护,结果受到严厉报复:资源匮乏、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珍稀物种灭绝,自然灾害频发等。

日本人依据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提出要以“自然农法”取代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所谓“科学农法”,经过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西方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盛行于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其核心思想即人文主义精神: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屏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这一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以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为代表。

但丁被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他所创作的长诗《神曲》,首先以含蓄的手法批评和揭露中世纪宗教统治的腐败和愚蠢,以意大利方言而不是作为中世纪欧洲正式文学语言的拉丁文进行创作,被认为是中世纪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他认为古希腊、罗马时代是人性最完善的时代,中世纪将人性压制是违背自然的。

他虽然对拉丁文学有深入广泛的研究,但用意大利方言写了大量的以十四行诗为形式的抒情诗歌,受到各城市国家统治者的热烈欢迎。

达·芬奇是一位多项领域博学者,其同时是建筑师、解剖学者、艺术家、工程师、数学家、发明家,他无穷的好奇与创意使得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艺术家,而且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地理学家、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

正因为他是一个全才,所以他也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莎士比亚是文一位文学巨匠,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些作品深刻的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用弗·卡约里的话来说,即文艺复兴运动是“人们的思想从古代的停泊处解开缆绳,在广阔的探索求知的海洋上起航前进”。

只经过几代就产生了充满好奇心,热爱生活和有自信心的人,他们探索自然界的新热情和对精神抽象的关注终于使知识界完成了从中世界的精神状态向科学革命的过渡。

由此可见文艺复兴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而资产阶级革命使资产阶级纷纷等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后,资本主义更快发展,而当时落后的生产技术已经不能满足资本主义的发展了,于是,工业革命开始了。

文艺复兴促进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打破了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

17世纪发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政治基础,建立君主立宪制,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进入长期稳定发展阶段,促进经济发展,18世纪60年代发生工业革命文艺复兴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而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又促进工业革命的形成。

正是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西方认识到自然科学在当时之将来将起的重大作用,大力发展自然科学,一跃成为世界之巅。

由此可见,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解放,人文精神的繁荣促进了工业革命,从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