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数知识经典20问

小数知识经典20问

小数知识经典20问1、小数是怎样定义的?把分母是10、100、1000、……的十进分数.改写成不带分母形式的数,叫做小数。

象0.1、0.07、2.23、30.079 都是小数。

小数中间的圆点“.”叫做小数点。

小数点的左边的部分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部分叫做小数部分。

如2.23,“2”是整数部分,“23”是小数部分;30.079,“30”是整数部分,“079”是小数部分。

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纯小数比1小,如0.1、0.07是纯小数;整数部分不为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带小数比1大,如2.23、30.079是带小数。

根据小数的定义可知,认识小数应在认识分数之后,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材里一般把小数的认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认识货币、商品标价,让学生有个初步的认识,不包括十进分数的意义。

第二阶段由十进复名数借助直观教具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认识小数的本质是十进分数。

2、怎样理解小数数位和小数计数单位?在一个小数中,小数部分的各数位,叫做小数数位。

小数数位有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

小数部分从小数点算起,右边第一位叫做十分位,也可以叫做小数第一位。

如6.83的“8”就在十分位上。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叫做百分位,也可以叫做小数第二位。

如6.83中的“3”就在百分位上。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叫做千分位,也可以叫做小数第三位。

如4.095中的“5”就在千分位上。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在一个小数部分中,十分位上的数字,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位上的数字,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千分位上的数字,它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下面列出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这个数位顺序表,是读、写小数的依据,是小数四则计算法则的依据,应该使学生熟练掌握。

3、怎样读小数和写小数?小数的读法有两种:(1)直读法:先读出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再读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出小数部分(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出各位的数字)。

例如:436.25,读作四百三十六点二五;0.875,读作零点八七五;0.009,读作零点零零九。

用直读法时,应当注意:小数部分的读法是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出各位数字,而不读出数位的名称。

此外,遇到小数部分连续有几个零和末尾的零都要一一读出来,不能漏读。

例如:0.006读作零点零零六,0.40读作零点四零。

(2)按照分数的读法来读:法有助于理解小数的意义。

但是考虑到这时小学生对于分数还只有初步的认识,这种读法难度较大,所以应不作要求。

可以通过小数与分数的相互改写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就写“0”),小数点要写在整数部分的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序写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小数点不可写得“居中”,免得与乘号“·”相混。

要特别细心,不得把小数点的位置点错,假如点错了位置,那就要相差10倍、100倍、1000倍、……。

例如:七点八五,写作7.85;零点六八,写作0.68;四十点零零二,写作40.002;三百点零五,写作300.05。

4、“几位小数”的称呼是怎样规定的?一个数的小数部分在几个数位上有数字,就叫作几位小数。

不管它的整数部分有多少位。

如:8.025、0.004都是三位小数,71.6、0.2都是一位小数。

小数的“位数”的概念,在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和取小数的近似值时经常要用到。

教学时,要让学生把数位、数位上的数和位数区分开来,随时纠正学生口头叙述时出现的错误,要注意区分“一位数”与“一位小数”,“两位数”与“两位小数”,使学生理解“几位小数”只与小数部分有几位有关系,而与整数部分没有关系。

5、给数轴上的点标数,给已知数在数轴上找对应点,目的是什么呢?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小数,可以使学生对小数的认识进一步抽象化。

小数和整数一样,都是数。

每个整数在数轴上都可以找到与它相对应的一个点,每个小数也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与它相对应的一个点。

使学生把小数这样的数纳入他们已有的关于数的认知结构之中。

通过这样的练习,除可以使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抽象化之外,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同整数1的关系。

例如:用箭头指0.2、0.5、0.95、1.6及2.35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对于这道题里的两位小数,如0.95、2.35,学生可能想到:这个百分之九十五,要在100份中取95份,而在数轴的0与1之间只均分10份(如图),若按照图上的份数去找,总也没有100份,从哪里去取这95份呢?当小学生找不着0.95的对应点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还没有弄清楚小数(指纯小数)同整数1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凡是纯小数,十分之几也好,百分之几也好,千分之几也好,万分之几也好,它们在直线上的对应点总是在0与1之间。

虽然在所画出的图上,0与1之间只均分10份,但是,可以引导学生想:每一份还可以再均分为10份,这样,整数1就被分成100份了。

还可以再均分,再均分,……“1”就被均分成1000份、10000份了。

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小数加深认识。

6、你知道小数有哪些性质?小数的性质有以下两条:(1)小数的末尾添零或去掉零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例如:0.45=0.450 0.45=0.45009.600=9.6 9.600=9.60小数的这条性质在除法运算中很有用处。

当一个小数被另一个数除而除不尽时,可以在被除数的末尾添零继续除下去。

当一个整数被另一个数除而除不尽时,也可以先点小数点,后添零继续除下去。

这些添零的作法就是根据这条性质。

(2)小数点左右移动的性质。

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10倍;向右移动二位,小数就扩大100倍;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向左移动二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

例如 8.62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86.25,它比8.625扩大10倍。

同样的,8.62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二位得862.5,它比8.625扩大100倍。

又如:8.62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0.8625,它比8.625缩小10倍。

同理,0.08625比8.625缩小100倍。

小数的这条性质在运算中也很有用处。

例如,一个小数乘以10、100、1000、……时,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就可以了;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时,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就可以了。

整数可以看作是小数部分为“0”的小数。

例如,75可以写成75. 0,如果75. 0乘以10,可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750;如果 75.0除以 10,可以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 7.5;等等。

7、你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吗?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时,分两步进行。

首先,比较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

整数部分大的小数比较大。

其次,整数部分相等时,看小数部分。

十分位上的数字比较大的小数较大。

十分位上的数字相同时,比较百分位上的数字,百分位上的数字比较大的小数较大。

百分位上的数字相同时比较千分位,……这样比较下去,如果所有小数部分的各位数字都相同,那么这两个小数相等。

例如:54.27>50.9854.27>54.26854.27=54.27总之,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整数的大小比较在原则上是完全一样的,即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较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则次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较大,……。

若所有数位上的数都相同,则两个数相等。

但在整数中,位数多的数一定较大,而在小数中,却不一定。

例如,0.256虽是三位小数,它比两位小数0.42小。

8、怎样理解“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法是截取近似数的一种方法。

当把一个数精确到某个数位时,如果这个数位右边相邻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数小于5,则把这个数位右边所有数字去掉,而这个数位上的数字不变,这叫四舍;如果这个数位右边相邻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数等于或大于5,则把这个数位的数字加1,这叫五入。

例如:3.14159≈3.14(四舍)3.14159≈3.142(五入)9、怎样理解准确数与近似数?准确数--在计数、度量和计算过程中,有时得到和实际丝毫不差的真实数值,这种数叫准确数。

例如35÷5=7;六年级学生共89人等都是准确数。

近似数--在计数、度量和计算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得到的是与真实数值相近而有一些误差的数(如 22÷7≈3.14),这种数叫作近似数。

例如,在度量的时候,由于受到度量工具的精确度和度量技能的限制,或者不需要很精确,这时只能得到一个近似数。

比如,一段公路7300米长,7300这个数就是一个近似数。

在计算的时候,有时只需要或者只能得到一个与实际大体相符的近似数。

例如,23÷3≈7.67,这个商就是近似商。

一个近似数,可以用它的不足近似值与过剩近似值表示。

精确到0.1,0.01,0.001,……的不足近似值;如果在上述各数的末一位精确到0. 1,0.01,0.001,……的过剩近似值。

10、在求近似数时,有时使用“进一法”,有时使用“去尾法”,这是怎么一回事儿?进一法--在截取数的近似值时,把舍去的部分去掉后,在保留部分的末位上加1,这种截取数的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例如,把π=3.14159……用进一法截取到百分位时,近似值为3.15。

在日常生活中,针对实际情况需要采取进一法。

例如:每条麻袋能装粮食75公斤,现在有1380公斤粮食,需要麻袋多少条?解:1380÷75=18.4(条),或 1380÷75=18(余30)。

结果得18.4条,如果按照四舍五入法截取近似值,那么应该得18条麻袋。

如果只用18条麻袋的话,余下的30公斤粮食往哪里装呢?根据题意,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即1380÷75=18.4≈19(条)答:需要麻袋19条。

去尾法--在截取数的近似值时,把舍去的部分去掉后,所保留的数不变,这种截取数的近似值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例如,把π=3.14159……用去尾法截取到千分位时的值为3.141。

在日常生活中,针对实际情况需要采取去尾法。

例如:每件儿童衣服要用布1. 2米,现有布17.6米,可以做这样的衣服多少件?解:17. 6÷1.2=14.66……或 17.6÷1.2=14(余 0. 8)结果得14. 66……,如果按照四舍五入法截取近似值,那么应该得15件。

但是做衣服的事儿,大家都明白,剩下的布虽然能做0.6件,但是不够做成一件的布,只能采取去尾法。

即17.6÷1.2=14.66……≈14(件)答:可以做成这样的衣服14件。

11、什么叫做精确度?一个准确值用它的近似数表示时,允许有一定程度的误差,并且误差要根据条件或需要保证必要的精确度,这叫做精确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