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语言学》笔记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语言学》笔记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语言学》笔记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目录内容简介视频讲解教师简介目录第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第1章总论1复习笔记1.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2章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基础理论1复习笔记2.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3章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1复习笔记3.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4章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1复习笔记4.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5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1复习笔记5.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6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1复习笔记6.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7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1复习笔记7.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8章教材的选择和使用1复习笔记8.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9章测试9.1复习笔记9.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10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1复习笔记10.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11章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1复习笔记11.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12章教案设计1复习笔记12.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二部分语言学[视频讲解]第1章语言和语言学[视频讲解]1复习笔记1.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2章语音和语音学[视频讲解]1复习笔记2.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3章词汇和词汇学[视频讲解]1复习笔记3.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4章语法和语法学[视频讲解]1复习笔记4.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5章文字和文字学[视频讲解]1复习笔记5.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6章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视频讲解]1复习笔记6.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7章语言的类型分类和谱系分类1复习笔记7.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第第1章总论1.1复习笔记一、“对外汉语教学”名称由来及发展(一)含义及由来1.含义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2.由来(1)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

(2)1978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召开了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与会学者根据国外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以及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

(3)此后,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的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如创刊专业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世界汉语教学》(1987),成立专业出版社——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5)、华语教学出版社(1986),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1984),开设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培养对外汉语教师(1985)。

(4)由于众多专家学者的呼吁,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1983年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这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5)1984年12月教育部部长何东昌在外国留学生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对外汉语教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这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其学科地位及其命名已得到我国政府的正式确认。

(二)发展1.1994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1)指出对外汉语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分歧,关系到其学科地位和研究对象,也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对课堂教学也有影响。

(2)在学术方向上达成共识,明确了学科的性质,规定了学科的内涵,维护了“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的惟一性、稳定性和严肃性。

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汉语有望在新世纪成为世界第二大传媒语言。

3.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1997年末,在广西南宁召开了“语言教育问题座谈会”。

人们习惯称呼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部分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属性(一)衡量一门学科是否具有独立资格的标准1对象2研究方法;3.有无独特的科学体系。

(二)学科范畴1.对外汉语教学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

2.按照1993年7月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的学科门类划分标准,对外汉语教学属于同汉语言并列的、二级类中国语言文学类之下的独立专业。

3.后来经调整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下属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属应用语言学。

(三)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1.研究对象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2.学科性质是第二语言教学,也是外语教学,它与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一样,都归属于应用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谱系图:(四)内部构成1.邢福义认为,“作为一门学科,‘对外汉语教学’具有两属性、三要素。

学科以汉语为主,以对外教学为用。

汉语是学科的本体属性,是学科构成的第一要素。

2.对外教学是学科的应用属性,‘对外’是构成的第二要素,‘教学’是学科构成的第三要素。

两属性、三要素的相互制约,形成学科的内在机制,编织成学科的自身系统。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框架(一)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语言学(包括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主要目标1.要解决“怎样教”这个核心问题必须明确“教什么”和弄清学生“如阿学”这两个基本问题。

这三者的关系图:2.对外汉语的研究特点(1)目的: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与韵律,了解汉语词语用法与搭配习惯,明白造句原理与句子组装规则以及正确得体的汉语表达方法,从而培养新的语言习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2)内容:阐明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共通之处;揭示汉语所独具的特点;点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

(3)方法:多用语言对比分析、教育测量与统计等方法。

3.对外汉语研究的四个步骤——陆俭明(1)作基础研究;(2)加强汉外对比研究和外国学生偏误分析研究;(3)编出各类高质量教材;(4)进一步研究、改进教学方法。

(三)研究的四个层面1一本体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

2二认识汉语习得与认知心理3三方法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理论基础是教育学。

4.第四层面——工具论: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5.四者之间的关系四、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范围与内容(一)对外汉语教学性质它是一种任务型语言教学,既是在教学原则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又是在学习行为理论指导下的习得活动,其本身体现为一种过程,是一种职业行为。

(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范围主要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及习得过程。

1.要注意学习对象。

我们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外国留学生,他们其他知识与技能日趋完善,善于类推,精于比附。

教师是教授某种新的语言表现形式,培养新的语言习惯。

2.“教什么”是汉语本体研究的中心。

汉语虽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但是汉语在表达其他语言中的形态范畴时却有自己特殊的表达方式。

汉语表达注重意念关系,语法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变化多样。

这些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3.“教多少”是个“量”的问题。

比如对汉语语法,我们就有取与舍、详与略之分,这个问题需要在与学习者的母语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之上权衡斟酌之后方可定夺。

4何时是根据语言点的难易度排列教学顺序的问题。

5.“怎样教”,因时、因人、因目的不同而异。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1.内容(1)大纲制定(用以指导教材编写及规范课堂教学);(2)课程(3)教法研究;(4)测试与评估。

2.“怎样教”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界研究的重点教学过程,或称课堂授课,虽是教师的一种自觉的探讨过程,但都是在某种理论或原则指导下进行的,都是依照学习者的行为的理论原则在实施教学。

3.“如何学”涉及学习理论与学习规律的研究,属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是,教师的“教”必须以学生的“学”为前提与依据。

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对学习者语言的研究,即按照一定的有关学习者语言行为的理论原则,来描述学习者的语言,这是对语言学习本身的研究。

(2)探讨学习者普遍性的认知规律与习得方式,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的习得。

(3)从学习者的外部因素、学习者的内部因素以及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三个侧面对学习者进行研究。

4.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总体框架。

将对语言学习本身的研究和对语言学习者的研究有机结合。

5.现代科技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语言信息处理是一种手段,其研究和开发工作,可从以下三方面为对外汉语教学与对外汉语研究服务:(1)以规则或统计数据的形式揭示汉语的规律,支撑对外汉语研究;(2)为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提供语料库和软件工具;(3)开发计算机辅助对外汉语教学的素材库、课件及其他软件。

五、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一)开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1.初创阶段(1950~1961年)(1)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1950年成立的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于1951年初正式开课,拉开了新中国外国留学生汉语预备教育的帷幕。

由于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该班于1952年暑期转到北京大学,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20年9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

(3)1961年,分别设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学院的这两个外国留学生教学机构合并为“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办公室”。

(4)1953年至1957年间,在广西桂林开办了专门培养越南汉语人才的“中国语文专修学校”。

(5)此阶段特点①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从一开始就注意把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与对本国人进行的母语文教学区分开来,摸索一条第二语言教学的路子。

在特别重视学生掌握汉语语法、词汇基本知识的同时,强调对语言的实践和运用,大力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

②很多著名语言学家如吕叔湘、周祖谟、朱德熙等先生在初创阶段就亲自参加这项工作,使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从一开始就有着雄厚的研究汉语语言学的实力,也从一开始就树立了语言学家积极支持并亲自参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好传统。

③二次大战期间协助赵元任先生在美国哈佛大学主持“军队特别训练课程中文部”、用听说法进行汉语教学工作的邓懿先生,和40年代末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过三年汉语教学的王还先生,都作为组织者(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了初期的教学工作,这又使得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从一开始就有可能借鉴、汲取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的好经验和新成果。

(6)历史局限性本阶段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的认识还是初步的,教学中存在过于侧重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教学的倾向,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具体方法上都远远不够。

2.巩固阶段(1962~1966年)(1)标志:经国务院批准,1962年6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办公室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以适应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