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读书笔记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读书笔记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
人类学社会语言学跨文
化交
际学
文化
语言

计算
机语
言学
对比
语言

汉语
语言

理论
语言

心理
语言

认知
心理

心理
测量

教育
心理

教育
统计

教育
工艺















吕叔湘: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

把第二语言教学归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范畴,或者直接称之为语言学是不恰当的。

语言教育学科实在受众多相邻学科理论的启示、综合应用相邻学科的有关理论基础上,主要是通过研究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规律而形成了用于解决语言教育问题的一套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它不仅是“理论的应用”也是“可以应用的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
1.普通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普遍性、共同规律和一般原理的理论语言学。

汉语语言学:对汉语进行描写和解释,对其规律进行揭示的具体语言学。

2.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是形式和意义通过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构成的符号系统。

3.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索绪尔)。

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概括,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4.言语有生成性。

5.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6.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活动的过程。

概念、判
断、推理。

7.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8.语言学发展四大思潮(四个阶段)
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语音和词形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发现了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建立了语言的谱系分类弄清了世界上很多语言的同缘关系语言是符
号系统,符
号由能指
何所指构
成。

符号系统
内部的语
言单位之
间存在组
合和聚合
关系
历时语言
学&共时语
言学
Bloomfiel
无论是传统语言学
还是结构主义语言
学都不能回答“语
言是什么”
语言能力
competence V.S.语
言表达performance
语言习得机制和普
遍语法
探讨语言的心理过

语言研究由
形式转向功
能。

语言的本质
是意义---
语言在环境
中的意义。

从社会角度
去观察。


究语言,强
调语言的社
会性,语言
的本质功能
是社会交际
功能。

d:通过科研观察到的语言材料科学地、客观地描写语言的内部结构。

Bloomfiel d: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用刺激-反应来解释语言产出的过程,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

强调历史比较,忽视了共时研究
孤立的研究语言单位,缺乏对语言系统性的研究。

语法翻译法:以语法
知识为纲、以与母语
的翻译对比为最基本
手段
9.功能主语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1)语言能力competence和交际能力performance:语言能力主要与语言的形式有关,
是一种脱离外部语言环境的内在心理机制。

2)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Hyms提出,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3)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

4) dialogueanalysis
在交际过程中,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是由结构衔接、语意连贯、排列符合逻辑来表达某个主题的连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

Turn-taking ,insertionsequence ,closing ,opening ,adjacencypair
5)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1. 大脑功能侧化与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假说
神经生理:在生命早期,大脑两半球都有语言的潜在能力,从两岁到青春期(12岁左右),是大脑语言功能向左侧化时期。

关键期假说:Lenneberg (60年代)所谓语言习得关键期就是指在青春期以前,由于大脑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

此时大脑灵活可塑性大,因而比较容易获得语言。

2. 记忆与第二语言学习
3.心理学流派与第二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
1.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冲突和适应:蜜月阶段----挫折阶段----调整阶段----适应阶段
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
1)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
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汉语结构最大的特点:重意合不重形式:中国人善于概括、综合,从整体上把
握事物而疏于对局部的客观分析和逻辑推理的传统思维方式有关。

语言结构的简约性和灵活性。

按时间事理排序、说明事物由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词语排列整齐、语义对

2)语义文化:指词汇所包含的的社会文化涵义,反应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词汇的褒贬义、理据义、比喻义等
3)语用文化: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
习俗文化所决定的。

称呼
问候、道别:明知故问、具体问题(不求答案)
道谢、道歉
敬语、谦辞
褒奖、辞让
宴请、送礼
隐私、禁忌
语言习得理论
1.学习
定义:广义,指人类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经验而产生行为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狭义,人类的学习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工具主动地获得社会和个人的经验,而产生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学习理论的两大流派
2.学习的分类
3.学习和习得的异同
4.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
5.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的不同。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包括:
1)对语言习得过程和学习者语言特征的研究:对比分析、偏误分析、运用分析、话语
分析
2)对第二语言习得者个体因素的研究,研究学习者生理、认知和情感各方面的个体因
素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3)对语言习得的外部环境,比如课堂教学的环境和社会大环境
4)从学习者内部机制讨论第二语言是如何习得:普遍语法、内在大纲、习得顺序、文
化适应,etc
2.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
3.双语句法测量法:研究者在于被试的自然会话中利用彩色漫画诱导被试回答问题是运
用某一目的语结构或者语素,根据被试不同的回答情况来进行评分。

4.学习者个体的因素
第二语言教学法1.认知派(生成语法,认知学派)
2.经验派(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
3.
人本派
则。

在非自然条件即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扩大对学习者的语言输入、首先集中培养理解能力并强调通过习得掌握第二语言教学法。

和“直接法”有共通,但直接法只强调大量操练的准确性,自然法强调交际和可理解输入不纠正错误;愉
快的学习气氛

4.功能派
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功能法、意念-功能法)70年代欧共体
1)概念: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
教学法。

2)语言学理论基础:
社会语言学家:交际能力理论
功能主义语言学家: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和话语分析理论
语言交际观
交际法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表达意义的系统,其基本功能是社会交际,因而语言的基本单位不仅是其语法结构的特征,也包括话语中的功能范畴和交际意义范畴。

3)心理学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对语言的需要分析”选择语言功能和语言形式
心理语言学: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首先确定要表达的内容,然后才有语言表达的形式交际法并不排斥适当的句型词汇操练,只是强调语言形式是实现语言功能的手段
4)特点:
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不仅要求正确性,还要求得体性。

选取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
教学过程交际化
以话语为教学基本单位
综合性训练为主
话题螺旋式安排语言材料
不苛求语言形式
错误能不纠正就不纠正
教学法流派分类表
语言学转换生成语结构主义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读书笔记刘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