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内句子翻译

课内句子翻译

重点文言文句子翻译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阿房宫赋》秦人来不及自己哀伤自己,而让后人替他们哀伤。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这不是孟德被周郎所困的地方吗?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是一个代的英雄,而现在又在哪里呢?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如果)从它不变的角度来考察,那么万事万物和我都没有穷尽之时,因此又为什么要羡慕呢?5、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项脊轩志》在前面开辟了四扇窗户,围着庭院筑起围墙。

6、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庭院中有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在她死的那一年所亲手栽种的。

7、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妻书》与其我比你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

8、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

我从来都没有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不对的地方。

9、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天空的深蓝色,是它的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天空高远而没有尽头呢?。

10、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恐怕要责怪你吧?11、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这是社稷的臣子,为什么要讨伐呢?12、且尔言过矣。

况且你的话是错的!1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老虎猛兽从柙(笼子)中出来,龟玉在盒子中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14、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所以远方的人不归顺,就采取措施加强文教德化吸引他们来,已经使他们归附了,就要使他们生活安定。

1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五亩大的宅院,把桑树种上去,五十岁的人可穿丝织品了。

1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重视学校的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就见不到老人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7、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七十岁的人穿丝绸、吃肉,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却不能称王的,从未有过啊。

1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凭借船的人,不是擅长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1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用来达到千里远的方法;不积累细流,没有用来成为江海的方法2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劲的筋骨,向上吃尘埃,向下喝黄泉的水,是因为用心专一。

2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过秦论》诸侯感到恐惧,聚在一起结盟来谋划使秦国实力得到削弱的方法。

2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天下民众像云一样集合在一起来响应号召,担着粮食像影子一般跟从着他。

2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一个人发动起义而一个帝国就毁灭了,自己死在别人手上,被天下人耻笑,为什么呢?2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老师,是用来传播道德教授学业解决疑惑的。

2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富贵贫贱,无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因为这吧?2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道句子的停顿,不解决疑惑。

2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因此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更贤明。

29、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晏子治东阿》很好啊,你治理的东阿!30、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于是项伯在夜里到沛公军中,私下与张良见面,把事情详细告诉他。

3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沛公说:“你和他相比谁更年长?”3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我)派遣将领驻守边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别的盗贼进来和(发生)意外事故。

3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项羽、项伯向着东边坐,亚父向南坐。

34、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趁机攻击在座位上的沛公,杀掉他。

35、若属皆且为所虏。

你们都将要被(他)俘虏了。

3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秦王有像虎狼一样的心,杀人惟恐不能杀完,对别人用刑惟恐不能穷尽。

3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还告辞什么呢?38、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从郦山下来,取道芷阳,从小山路走。

3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陈情表》想要暂且迁就报养祖母的私情,却向上报告诉说得不到允许40、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因此臣向陛下尽忠的时日长,而报答赡养祖母刘氏的时日短了。

4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段太尉逸事状》太尉从泾州用官方文书禀报节度使衙门42、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如今尚书你放纵士兵为非作歹,做凶横的事将会引起变乱,扰乱了皇上的边境,应该归罪于谁呢?43、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

(焦令谌)取来判状铺在(农夫)身上,用大木杖击打他二十下,(打得农夫)将近死去,(然后把他)抬到段太尉办公的地方。

44、段公,仁信大人也。

段公,是有仁义讲诚信的长者。

45、敢以状私于执事。

故斗胆将这些逸事写成行状私下交给你。

46、《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古代的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通常有收获,因为他们探求、思考得深入而且无处不在。

(地方)平坦并且路程近,那么游客多:(地方)险峻并且路程远,那么到达的人就少。

然而世上的奇特雄伟、珍贵怪异的不平凡的景观,常常在险峻遥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没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有了志向,不随别人而中途停止,然而力量不足的人,也不能够到达。

有了志向和力量,并且不随别人而懈怠,到达了幽深昏暗令人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外物辅助他,也不能够到达。

但是力量足够到达(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被讥笑的,在自己看来是有所悔恨的。

尽了自己的努力却没有到达的人,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能够讥笑他吗?这是我的心得体会。

47、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姜氏有什么满足的呢?48、《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诗经》说:“孝子的孝道没有穷尽,将长久赐予你同类的人。

”说得就是这种情况吧!49、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后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报任安书》之所以忍受着痛苦,苟且地生活,我在监狱里不自杀,是因为痛惜自己志愿没能实现,平平庸庸地死了,但文采不能显露在后世。

50、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古代富有尊贵却名声被磨灭的人,不能全部记载完,唯有很卓越超群,洒脱不拘的人才能扬名。

周文王被拘禁时,却演绎出了《周易》;仲尼困窘的时候却作出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却歌赋出《离骚》;左丘失明,却著有《国语》;孙子被施以膑刑,却修纂出了《孙子兵法》;吕不韦被秦始皇贬谪到蜀地,社会上便流传《吕览》这部书;(DR)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了《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大多都是道德高的贤能的人抒发愤懑是所写的。

这些人都是内心抑郁不舒畅,不能实现自己的主张,所以叙述过去的事情,期望有了解他的人。

就像左丘没有了眼睛,孙子断了脚,最终不能被任用,隐退从而著书立说,来抒发自己的愤懑,希望著作流传下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5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帅气)?52、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不能这样。

不是那人的力量不能到达这个地步。

依靠别人的力量却损害他,不仁义。

53、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我对待侯生已经很完备了,天下人没有人不知道的,现在我将要死亡,但侯生却连一句送别我话都没有,我难道有什么过失吗?54、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残弱的士兵被人和马所践踏,陷入到泥中,死的人很多。

55、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曹军刚刚连接船舰,首尾相接,可以用火烧来赶走他。

56、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我不能拿全吴国的土地,十万的人而受制于别人,我的计划已定!不是刘备没有可以抵挡曹操的!5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我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把国家的危亡放在前面,把个人恩怨放在后面。

5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我真的害怕被大王欺骗而有负于赵国,因此我派人拿着和氏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回到赵国了。

5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先攻破秦国而进入咸阳的人(可以)称王。

60、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本来比不上。

将要怎么办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