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
1. 哲学是()
A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是()
A.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B.现代西方经济学
C.近代西方经济学D.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3. 主张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可知论D.客观唯心主义
4.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这种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观点
B.经验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5. 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本质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6.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社会风气
D、生产方式
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的静止是()
A.运动的一种偶然现象
B.运动过程的结束
C.运动的外在表现
D.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意识本质的是()
A.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一种形式
9.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
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
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
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
就是要()
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10.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 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C.农民收割庄稼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
1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 概念—判断—推理
1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 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和变化的观点
13.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维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
A.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
B.为俄国找到了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发展模式
C.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
14.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认识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自有理性的外化
15. 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内容和形式
16.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1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
A社会历史性活动 B.感性的物质活动
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18. 教条主义在认识论上犯了()
A. 经验论的错误
B. 唯理论的错误
C. 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
A.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B.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
C.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
D.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20. 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这是因为真理具有()
A. 相对性
B.绝对性
C.全面性
D.客观性
21. 《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
”这主要是因为无论谁穿()
A.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
B.上衣都起着价值的作用
C.上衣都起着使用价值的作用
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
22. 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B.劳动对象的质量C.生产工具的水平D.运输设备的状况
2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观点的理论前提()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的原理
B、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有制约作用的原理
C、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的原理
D、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原理
24.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
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是简单劳动,抽象劳动是复杂劳动
D.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25. 超额剩余价值是( )
A. 不同部门的所有企业同时都能获得的
B.社会所有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一个部门的所有企业同时都能获得的
D.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26. 资本的本质是()
A.一定量的货币B.一定量的生产资料
C.投入到生产中的货币和生产资料D.一种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7. 不变资本是指()
A.在生产过程中实物形态不发生变化的资本
B.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不发生转移的资本
C.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发生价值转移的资本
D.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
28.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通过(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C.延长工作日实现的
D.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29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同一劳动在相同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A.增加B.减少C.不变D.增减不定
30.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商品与货币的矛盾B.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开卷()闭卷(√)适用专业、年级:所有年级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座位号
本试卷共4大题,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3.请同学们将你的答题全做在答卷纸上,交卷时将试卷纸、答卷纸写明专业,学号和姓名。
1.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2.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什么是人民群众,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2. 产业资本的三种形式是什么?分别执行什么职能?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材料
在经济学说史上,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最早是由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的。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学说,第一次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为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创立了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创立100多年以来的社会经济实践证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这是在新形势下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和前提。
但是应该看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创立于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
当时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主要是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而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伴随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请回答:
(1)如何看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2)在现代化条件下,如何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2.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
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
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
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
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
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泄去,病就好了。
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
你们症状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
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
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并分析其内涵。
(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