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通过对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作者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提出生物化学实验课改革的对策和方案,通过对实验课教学方法和实验成绩评定方案等方面的改革,
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3-9795(2013)01(b)-0066-01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生物化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希望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
础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科学严谨的学风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途径[1~2]。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实验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对该课程加以改革也是广大生物化学教学工作者努力探讨的重要
课题之一。

结合近年来国内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现状,我们对我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验主动性
1.1 学生参与实验准备,激发学生实验热情
在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通常是由实验员老师或实验课教师完成的,并且实验操作的最佳条件也已经预先确定。

学生由于没有参与到实验的准备工作当中,使得他们对实验的完整性缺乏了解,对基础的实验操作缺乏锻炼,往往只是按照实验讲义中的步骤进行机械的操作,缺乏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实验热情的激发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每次实验前,安排部分学生参与实验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洗实验器皿、计算试剂用量、配制试剂,进行预实验等。

通过亲身参与这些实验准备工作,不仅可以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实验准备的整个过程,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同时也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3]。

1.2 做好课前预习,增强实验效果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在学生动手做实验前由实验课教师详细向学生介绍实验的原理和步骤,然后学生按照老师介绍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将实验做完。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学生在实验前进行认真预习的要求。

课前做好预习是保证实验成功的重要前提,如果课前不进行仔细的预习,学生对于实验的原理和目的完全没有概念,不是带着“问题”来进行实验,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容易手忙脚乱,错误百出,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还有可能出现安全隐患。

而且学生往往只知道应该怎样做,对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否有更好的实验方案等关键的问题很少过问,结果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求学生在每
次实验课之前都要认真做好预习报告,在预习报告中要求学生概括出实验原理、主要步骤和试验中应注意的事项,使得学生的预习更加细致,大大减少了实验中出现错误的情况。

同时教师在进行实验指导时不再采用灌输式的讲解,而是只重点讲解实验要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其它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等内容都采用提问的方式请学生来回答,并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充分自由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对实验设计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对实验步骤的掌握,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1.3 分析实验问题,及时做好实验小节
在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学生做完实验,经老师检查完实验数据,整理好操作台面后就离开实验室,学生课后缺少对实验的总结,意识不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开展此项实验的意义。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改变教学方法,在学生做完实验以后进行实验小结,对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对实验中所出现的异常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指出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利于在下次的实验中改进。

通过对实验进行小结,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更加仔细,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结果开始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极少出现早退现象。

2 健全实验考评制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实验考评制度通常只根据学生实验报告的情况评定成绩,往往存在学生平时不重视实验,实验操作不认真,最后通过抄袭同
学的实验报告反而获得高分的情况,这种情况大大挫伤了其他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立健全的实验教学考评制度,加大平时成绩在最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调动学生在实验课上的主观能动性。

平时成绩包括学生预习报告完成情况、实验出勤情况、实验态度、回答问题表现、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等。

预习报告应包括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的归纳与总结,不能只是简单照抄实验讲义;对于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加分鼓励,对于无法回答与预习内容相关问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扣分惩罚;实验老师上课时应认真观察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规范程度和仪器的使用熟练程度,对其实验操作技能给出综合评价;对于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学生如实的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重点放在实验的分析和讨论部分。

分析与讨论部分是整个实验报告的精华,是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部分,因此,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实验报告的讨论部分,总结实验得失,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加大创新分析在实验报告得分中的比例,对于分析不到位或者明显应付的实验报告不建议给高分,而对于某些实验最终结果不甚理想的学生,只要其在实验报告中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获得加分。

实验课教学结束前对学生进行期终考核,考核包括口试和操作两部分,口试主要针对实验原理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考核,而操作考核主要包括常用实验器材和仪器的使用以及常规实验操作等。

这种平时成绩与期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虽然比较繁琐,增加了
实验课教师的工作量,但是能比较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的表现与综合素质,既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又可以增强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有助于改善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对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改革,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同时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明显提高,对实验的主动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实验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改革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朱素娟,宋晓森,吴剑,等.加强实验室管理,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6):124-126.
[2]毕丽娜,邓剑平.探索实践教学培养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7):104-105.
[3]舒景丽,黄泽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110-1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