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学第二十二章 法与自由 A

法理学第二十二章 法与自由 A

第二十二章法与自由一. 名词解释1.(法学意义上的)自由 2.自由的条件二. 单项选择1.下面关于自由的理念说法错误的是()。

A.在哲学上,自由的含义对必然的认识和支配B.哲学涵义的自由和政治涵义的自由和法学上的自由涵义是一样的。

C.自由在法学和法律的含义是自由是法律上的权利,其边界就是不能从事法律所禁止的行为D.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2.以下关于自由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的主体性由自由来体现,没有自由即没有主体。

B.人们只有在相互依赖中才能得到自由C.法律规范不能创造自由D.在现代社会,作为权利之自由,它的范围不能由法律限定的3.下面不是自由之于人的价值的表现的是()。

A.自由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 B.自由是人的自我意识的现实化C.自由是人类发展的助动力 D.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4.下面不是自由需要法律确认和保障理由的是()。

A.自由需要排除人们之间的相互强制与侵害B.自由需要法律排除主体自身对自由的滥用C.自由是人类发展的助动力D.自由实现的条件需要法律确认和保障5.下面不是法律保障自由的一般方式是()。

A.法律确认自由最为最高的价值 B.以权利义务方式设定自由的范围以及实现方式C.将责任与自由联结 D.设置国家权力及正当程序以提供救济三.多项选择1.下面有关自由的实质表述正确的是( )A.自由是人的一种自主状态或自为状态B.自由作为一种人类活动现象,尽管存在于不同领域,但它在实质上具有同一性和关联性C.哲学上的自由含义是对人们各方面自由的抽象,是对自由实质的表达D.法律规范中的自由不是来源于社会而是由立法者的意志所决定的2.下面有关自由的条件表述正确的是( )A.自由的条件包括主体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两个方面B.每一代人的自由的范围,与其已有的认识能力有关C.人们的教育程度对于所享有的自由没有任何影响D.一般来说,人们只有借助一定的物质生产力,才能得到一定的自由3.自由需要法律确认和保障的理由是( )A.自由是实现其他价值的前提 B.自由需要法律排除主体自身对自由的滥用C.自由需要法律排除人们之间的相互强制和侵害 D.自由实现的条件需要法律确认和保障4.法律以权利义务方式设定自由的范围以及实现方式表现为( )A.权利规范确认和描述了主体的自由及范围B.义务的禁止表达了对他人自由不得妨碍的要求C.义务中积极作为的规定,对应了权利人自由的要求D.法律规定了各种自由的具体的实现方式和手段5.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各主体自行实施法律必将造成对自由更大的侵害B.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C.法律应以自由为目的之一 D.自由是不受干预和控制,但又离不开干预和控制6.下面有关法律确认和保障自由的原则正确的是( )A.法律所确认的自由,不应当只是社会中某些人的自由,而应当是所有社会成员的自由,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应当是并存的B.自由之保障不可能没有干预和控制,如果没有干预和控制就不能防止有人滥用自由进而侵害别人的自由C.公益干预原则是平衡公共利益和社会成员自由所不可缺少的D.积极自由保障原则意味着对干预的广泛授权四.简答题1.简述自由之于人的价值。

2.简述每个人自由并存原则。

五.论述题1.试论自由需要法律的确认和保障的理由。

2.试论法律确认和保障自由的一般方式。

3.试论法律确认和保障自由的原则。

六.案例分析受1995年以来国际新一轮跨国并购浪潮影响,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方式出现一些新特点。

主要是从合资、合作到独资建厂,再到大举并购我国发展潜力较大的优秀企业。

这是跨国公司一项战略性的重大举措,而且来势很猛。

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必须超过15%,这三个“必须”是一些跨国公司目前在华并购战略的基本要求。

他们对一般国企拼命压价,对好企业不惜高价收购。

一些跨国公司认为,现在是收购中国企业的最好时机,收购价格正像中国的劳动力一样,比欧美低得太多;可以利用中国企业原有的销售网络、原材料和能源供给渠道以及品牌,再加上外商的资本和技术就可以逐步实现垄断中国市场的目标。

目前,国际啤酒巨头已把中国啤酒企业和市场瓜分得差不多了;可口可乐通过品牌战略,已使其饮料、浓缩液在我国市场占有很大份额;宝洁在华的数家企业除上海沙宣是合资企业外,其余9家已全部独资;欧莱雅只用50天就整合了中国护肤品牌“小护士”;我国大型超市的80%以上已被跨国公司纳入囊中。

近年来,跨国公司已开始大举进军我国大型制造业,并购重点直奔我国工程机械业、电器业等领域的骨干企业、龙头企业。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认为:应当尽快制定外商来华并购企业的法律法规,与国际通用做法接轨。

消极地抵制外商来华并购是错误的,而是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旨在规范外资来华并购行为的法律或条例。

特别对以垄断我国市场为目标的恶意并购行为,要有严厉的制裁手段。

应当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政策。

过去我们实行对外资优惠的政策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但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应与时俱进。

要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一视同仁地给予国内外企业国民待遇。

实际上,真有本事的跨国公司并不在意什么“特殊关照”和“超国民待遇”,而是看重公平竞争的环境。

问题:从以上案例谈法律如何保障自由的实现。

第二十二章法与自由一. 名词解释1 . 从法学上讨论自由,其指涉的是人的行为与法律的关系。

法学(或法律)上自由的含义是自由是法律上的权利,其边界就是不能从事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2 .自由是人与外界的一种关系,是人的一种自主状态,是人对必然的认识和支配,它是有条件的。

自由的条件包括主体自身条件与外界条件两个方面。

不论是人类整体还是个人,在认识和支配必然方面都涉及到主体自身的认识能力问题,同时其自由的实现也受到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这一外部条件的制约。

二. 单项选择1B 2D 3D 4C 5A三.多项选择1(ABC) 2(ABD) 3(BCD) 4(ABC) 5(ABCD) 6(ABC)四.简答题1.答:首先,自由是人的属性,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

没有自由,人就不是主体。

如果人在与自由的关系上没有自由,几只能象其他动物一样消极地适应自然,受自然的奴役;如果人在社会中没有自由,即意味着受到享受自由者的统治,无论是受统治者得到怎样的物质待遇,只要否定了意志自由,否定了人的自主,就是一种奴役状态。

其次,自由是人的自我意识的现实化。

人都要谋求自我生存和发展,都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自我意识。

人在生存和发展中离不开人自我的主观能动性的存在和发挥。

人的自由,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人的自我意识的现实化,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人的自由在于满足人的自身需要,自由是人的自我意识的现实化。

第三,自由是人类发展的助动力。

人对自由的追求,以及社会自由程度的提高既是人类发展的表征,也是人类向新的自由度迈进、获得新的发展的保证。

自由是人们奋进的动力和目标之一,人类沿着奔向更高自由的自由之路不断超越过去、开创未来。

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一个自由的社会,是一个每个人都自由并和谐发展的社会。

2.答:每个人自由并存原则指法律所确认的自由,不应当只是社会中某些人的自由,而应当是所有社会成员的自由,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应当是并存的。

这意味着要保证每个人有同样的自由,并且每个人的自由应当互不冲突。

因此,法律在权利义务的设置上,应当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平等地享有相同的权利,同时要合理划分权利的边界以防止冲突出现。

五.论述题1.答:自由需要法律保障,因为对自由构成妨碍的条件需要法律排除,自由得以实现的条件需要保护,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自由才可能是稳定的和现实的。

第一,自由需要法律排除人们之间的相互强制与侵害。

自由意味着人的自主,如果受到他人强制和侵害,自由便不存在。

在社会中,由于主体多元和矛盾的存在,人们在自由行动方面难免相互冲突与侵犯,难免出现以强凌弱难免出现人对人的强制与压迫,因此,人们需要法律以其特有的规范性和强制力,确认每个人或组织的自由活动范围,排除人们之间的相互强制和侵害,由此,自由才能得以实现。

第二,自由需要法律排除主体自身对自由的滥用。

每一个人自由的威胁不仅来源于他人的强制和侵害,也来源于主体自身对自由的滥用,如果没有法律的限制,主体滥用自由同样可以对自己的自由构成损害。

比如吸毒、出售自己的器官等行为,这些滥用自由的行为实际是对自己重要自由或根本自由的侵害。

第三,自由实现的条件需要法律确认和保障。

自由的实现需要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社会人际条件。

人们享有对自然的自由,不仅依赖于已取得的认识,也依赖于已获得的物质手段。

人们参与社会生活不仅需要排除不当的干扰和控制,而且需要人际间的合作与帮助。

自由的实现离不开这些社会物质及社会人际条件,缺少了这些条件自由就是不现实的。

这些条件的稳定性需要法律保障。

2.答:一般来说,法律保障自由的一般有三种方式。

第一,以权利义务方式设定自由的范围以及实现方式。

以权利义务方式设定自由的范围以及实现方式,实质是将自由法律化为法律自由。

法律规范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式就是通过权利义务的设定,为每一个人及整个社会活动提供基本方案。

在法律调整中,权利规范确认和描述了主体的自由及范围;义务中的禁止表达了对他人自由不得妨碍的要求;义务中积极作为的规定,对应了权利人自由的要求,即通过作为方式构成权利人自由实现的条件。

由此,法律为每一社会活动主体划分出了自由的范围,确定了主体间在自由行动中的相互关系。

在法律对权利义务的设定中,不仅包含着对社会生活不同领域自由的选择和安排,而且包含着对各种自由实现方式的选择和安排。

比如,法律上公民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婚姻家庭权利等,都是对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同领域自由的确认。

又如,法律上对公民在参加选举中提名方式、投票方式的安排,对经济活动中开办企业的基本条件、过程的安排,等等,都是对自由实现方式的设定。

权利义务包含着自由实现方式的设定。

这些设定,为每一社会活动主体和整个社会的自由活动提供了基本方案,为自由的享受提供了前提。

第二,将责任与自由联结。

在社会活动中,自由是可能被滥用的,自由的主体可能滥用自由进而损害他人的自由及其他利益。

法律防止这种可能性的重要手段就是设定法律责任,以此向社会表明滥用自由将承担的不利后果,责任的实现将伴随着由国家实施的法律制裁。

这是一种实体法上的保护手段,它加强了对权利义务所设定的自由活动方案的保护。

第三,设置国家权力及正当程序以提供救济。

当社会活动主体的自由受到侵害,不可能也不能由各主体自行强制违法者承担法律责任。

各主体自行实施法律必将造成对自由更大的侵害。

因此,确定违法者责任和对其实施法律制裁应当是一种国家权力,需要由专门国家机构运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