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献综述1.1 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在单位院内、居民居住区内,机动车应当低速行驶,避让行人;有限速标志的,按照限速标志行驶。
” [9]这实际上就赋予了高校自己设置的限速标志以法定效力,如果机动车违反这些限速标志行驶,同样构成交通违章,交管部门应予以处理。
为落实这一条款,学校应设置限速标志和测速设备,并与交管部门联网。
相应的,交管部门应对这些标志、设备的设置进行指导验收。
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治理属公安交管部门的管辖范围,其应在校园出入口位置和校园周边人车密集区域采取专门的治理措施,如增设红绿灯、增配警力等,改善交通环境,保障师生安全。
对于高校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来说,公安机关的支持和参与不但可以增强其管理的权威性,而且可以提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是重要和必要的。
交通安全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交通安全管理一样,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为适应形势、迎接挑战,政府有关部门及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者需要更新观念、转变思路,内外结合,从以下两个方面强化工作,确保高校平安、和谐、稳定:1) 将校园安全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自2004年12月《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施行以来,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其内部保卫机构的执法权被取消。
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面临尴尬的局面:越来越严峻的管理形势、越来越弱化的管理权威。
鉴于近年来校园治安、交通案件频发,制定一部校园安全管理的专门法律——《校园安全法》已成为社会共识。
1999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有两会代表提交相关提案。
但由于《校园安全法》涉及治安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生产安全等多方面内容,浩繁庞杂,出台难度大。
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可以以法规或条例的形式,从目前问题较多、矛盾较为突出的治安、交通方面着手,分步、逐项完善校园安全管理的法律依据。
2) 将校园安全管理纳入科学轨道。
由于种种原因,安全管理工作在多数学校是边缘工作,工作理念较为落后、工作方法较为陈旧。
在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这种工作理念和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者应积极学习、借鉴现代管理学的理念、方法,实现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转型。
1.2 目的意义通过对中南大学校本部交通安全现状的调查,引起广大师生对校园交通安全现状的关注,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制定合适的对策,以便更好地对我校交通安全方面进行调整、改善和优化,加强我校的校园交通安全的管理与建设,建设一个稳定、有序、和谐的校园交通环境,为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提升中南大学的整体形象,同时为其他区内区外高校提供借鉴。
1.3 国内研究现状1.3.1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分析1.3.1.1 交通事故现状表 1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指标年份事故起数(万起)死亡人数(万人)受伤人数(万人)经济损失(亿元)2000 2001 2002 2003 61.475.577.366.79.3810.610.910.44154.656.249.426.630.933.233.7我国新一轮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同时带来了道路交通事故的爆发性增加,表1 是近几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指标.从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近年来,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各项指标逐年增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续三年超过10万人. 2004 年上半年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分别达到25.4万起、4.9万人、21.1 万人及13.1亿元,其中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受伤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较去年分别下降了23%、11.6% 及21.3%, 但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却上升了2. 4%。
统计表明, 尽管由于各方面采取了大量有效的措施,使得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有某种程度的改善, 但总体状况尤其是危险程度仍然十分严重,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3.1.2 交通事故特点1) 机动车驾驶人员违法肇事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2003年因机动车驾驶员违法造成交通事故576162起, 造成80710人死亡、417876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86.3%、77.3% 和84.6%.2) 道路的类型及等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 从2003 年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情况分析, 公路交通事故起数略多于城市道路, 而公路交通事故死亡率远高于城市道路; 二、三级公路和城市主干路事故多发, 50% 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发生在二、三级公路上.3)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上升.2003 年全国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36257 起, 造成5269 人死亡、14867 人受伤.虽然占总数的比例并不高,分别为5. 4%、5. 1%和3. 0%, 但与2002 年相比增长幅度较大. 其中事故起数增加6646 起, 死亡人数增加1342 人,受伤人数增加2613 人,增长幅度分别为22. 4%、34.2% 和21. 3%.4) 摩托车驾驶人、自行车骑车人和行人伤亡严重, 农村人口、进城农民工以及城市个体劳动者是交通事故伤亡的主要人员.5) 重特大、伤亡严重的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有所提高.据统计,一次死亡10 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全国2001 年发生了39 起,2002年41起,2003年41起,2004 年上半年34 起.1.3.2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评价表2 1998年各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情况表序号国家死亡人数每万辆汽车死亡人数1 2 3 4 5 6 7 8中国马来西亚韩国波兰法国美国德国日本7806757409057708084374147177761080559.213.88.76.72.62.01.81.5通过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现状及特点的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做客观的评价,有助于认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 便于研究对策, 找出解决办法,制定解决措施。
通过分析,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有如下评价:1)从总体上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处于不断增长期,事故发生的频率高.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提供的数字显示,我国交通事故总量由1986年的29万起上升到2002 年的77万起,年均增长6.3%.尽管近年来采取了大量的有效措施, 暂时遏制了事故增长的趋势, 但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内在因素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消除.具体表现在: 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各类道路通车里程的增加幅度远低于机动车的增加幅度、交通参入者守法意识淡薄、道路交通运输需求旺盛等.2)道路交通事故的危险程度高,且有日趋严重的趋势.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远高于其他国家,表2 是1998 年世界各国交通事故死亡的对比情况.从表2 可看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且不断上升.据统计, 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5万人左右,达到2001 年的10 万人以上,十几年时间翻了一番.2003年的统计表明,我国汽车保有量只有世界的2%,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的15%左右,多年来高居世界第一。
1.3.3道路交通安全对策研究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 制定我国的交通安全对策是解决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本途径。
1.3.3.1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对策研究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交通安全对策. 因此, 我国也应该研究和制定适合我国特点的道路交通安全对策。
道路交通安全对策的研究内容是: 在分析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形势的基础上, 研究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预防对策, 提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计划,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机制; 对于具体问题, 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专项研究, 提出具体、详细的解决方案, 从而有效地改善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根据以上分析, 建立如下的道路交通安全对策研究框架:1)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政策影响研究;2)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及执法系统的研究;3)道路交通交通安全管理机制的研究;4)基于大众心理学的交通文化研究及交通安全教育的社会化和针对性研究;5)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宣传教育的研究;6)道路交通及交通工程设施对交通安全影响的研究;7)道路交通及交通工程设施与车辆特性的适应程度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的研究;8)道路交通事故( 尤其是重特大交通事故) 预防对策的研究;9)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系统的研究.10)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1.3.3.2 解决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关键措施研究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对策研究的需要, 认真分析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 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措施, 是实施和实现交通安全对策的具体体现.具体措施如下:1)不断完善交通管理和交通工程设施,如道路交通中的标志、标线、信号、隔离设施及其他相关的交通安全设施;2)对于自然条件较差的道路,应注重交通安全防护设施的建设和设置,如盘山公路或临近沟壑、河流的道路,为避免车辆坠崖、坠河等重大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设置牢固的防护栏(防护墙)十分必要;3)加强车辆安全性能的检测, 保证车辆良好的车况;4)建立有序的道路交通运输市场, 彻底杜绝超载、超限问题;5)重视广大交通参入者的守法意识的教育,在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研究交通参入者的心理活动;6)认真研究天气、气候等自然条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加强雨、雪、雾天的行车管理和控制,如根据天气状况( 雨雪雾天) ,采取封闭高速公路或限制车辆进入的方法,避免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7)认真研究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发展的规律,建立和完善道路交通事故预测预警系统及机制,如对事故多发点、线、区域的预警, 对节假日的预警,对道路运输繁忙季节的预警;8)通过建设完善的交通事件检测系统及信息传输网络,建立和完善交通事故快速反应及紧急救援系统, 减少二次事故的发生及死亡;9)借鉴国外经验, 根据我国的实际,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现代交通安全管理体制与机制;10)制定我国的中长期交通安全规划与目标.2 中南大学校本部周边交通安全现状的调查评价一、调查目的通过对中南大学校本部交通安全现状的调查,引起广大师生对校园交通安全现状的关注,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制定合适的对策,以便更好地对我校交通安全方面进行调整、改善和优化,加强我校的校园交通安全的管理与建设,建设一个稳定、有序、和谐的校园交通环境,为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提升中南大学的整体形象,同时为其他区内区外高校提供借鉴。
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法(2)实地观察法三、调查时间: 2013年1月11日四、调查地点:中南大学本部校门口前的道路五、调查对象:中南大学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教职工、外来人员六、调查内容:中南大学校本部周边交通安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的对策等方面2.1 中南大学校本部周边交通安全状况图1 中南大学校本部正门周边概况平面图图2 中南大学校本部正门周边概况卫星图中南大学校本部面积达到2100多亩,校园进出人口十分庞大,校园内道路密集,车辆进出频繁(见图1 图2),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数量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