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0M砖烟囱基础施工方案

60M砖烟囱基础施工方案

1、编制技术措施的依据:《北京电建施工方案编制规定/程序文件》《60米砖烟囱施工图》F0806S—T0102《建筑施工手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工程部分)建标(2002)219号《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第一篇:土建工程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GBJ501--88《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CJ107—2003《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78-95)《地基与基础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2002《电力建设安全管理规定》《职业安全卫生与环境程序文件》2、工程概况介绍:内蒙古国华呼伦贝尔能源项目工程位于呼伦贝尔市北部、陈巴尔虎旗宝日希勒镇以西,一期工程启动锅炉房砖烟囱布置在整个厂区西北侧,砖烟囱中心坐标为A=1063.500、B=662.426。

±0.00m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657.00m,砖烟囱基础外径为10.9m、内径4.10m,高60m,上口外径2.48m、内径2.0m,基底标高为-3.5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基础四周表面做防腐涂刷二遍沥青漆。

3、施工应具备的条件:施工现场应达到三通一平,即水通、路通、电通、场地平,并且经复测后满足施工要求。

建立测量控制网,基础碎石换填工程完成后,经设计、甲方、监理等有关单位验收合格。

所有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需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施工图纸已会审、方案已报审,施工原材料根据材料需用计划准备充足,同时完成必要的复试、检验。

施工机具、设备、架模工具等根据需要时间进场,其性能、数量、质量满足施工需求。

4、施工主要机具及材料:5、施工方法、步骤及要求:5.1施工程序垫层→测量弹线→绑扎钢筋→支模→浇砼→养护→拆模→环基外表涂刷沥青漆→回填土。

5.2施工方法5.2.1.施工测量:严格执行测量规范、依据二级控制网确定三级控制网,在基坑上口设4个定位桩和一个高程控制点,定位基础中心坐标及控制标高,确保施工放线确准无误。

按照基础开挖图放基础开挖线,进行垫层施工时,用木桩确定基础中心点和标高,垫层施工完毕后,用全站仪和水平仪确定出基础圆中心、边线及基础顶标高。

5.2.2.基础垫层施工:基础土方工程及基础碎石换填已完成,经甲方、监理、设计等单位对基槽验收合格后进行砼垫层施工。

垫层砼厚度为100mm,强度等级为C15。

①.模板:周边模板采用宽度为100mm多层板,用φ12钢钎固定,钢钎入土深度350mm。

②.砼搅拌与运输:由集中搅拌站加工,运输采用罐车, 基坑上下垂直运输采用溜槽。

③.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动棒的移动间距500mm成行列式布置,不能漏振、过振,在终凝之前表面用木抹子一遍铁抹子一遍抹平压光,保证混凝土内实外光。

④.混凝土振捣后,按水平桩标高,用4米长刮尺再进行刮,控制好砼垫层的厚度。

⑤.浇筑完毕后,在12h内覆盖塑料布和浇水养护。

大棚膜外边缘延出砼边缘0.5 m用砂袋压住(300宽、300高),正常气温每天浇水不少两次。

养护3~5天。

5.2.3.钢筋工程:1)钢筋加工钢筋原料进场后,首先对进场的钢筋进行外观检查,要求钢筋直径均匀,无弯曲、油污、生锈等现象,同时必须核对钢筋的出厂质量证明书。

然后按牌号、规格的不同,分类摆放整齐,并挂牌标识。

钢筋加工前应按规范要求,对钢筋原材进行取样复试,复试合格后的钢筋方可正式加工并投入使用。

钢筋加工时,首先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待甲方、监理、设计和施工单位达成共识后,按施工图纸编制钢筋下料申请单,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有脆断、裂纹时,应及时上报,对不合格产品一律退场;成型的钢筋须分类堆放整齐并挂牌标识便于绑扎施工搬运,钢筋出入库严格执行领用料制度。

2)钢筋运输及绑扎钢筋绑扎前采用四轮平板车将钢筋运至施工现场。

绑扎工艺流程: 底板下层钢筋绑扎→底板上层钢筋绑扎→质量自检(1).首先在垫层上用全站仪测放砖烟囱中心点以及A轴、B轴轴线,从A轴左右间隔125mm 弹出下层钢筋位置墨线。

摆放下层钢筋。

(2).从B轴左右间隔125mm在下层钢筋上用石笔或红篮笔划出上层钢筋的位置,并按照此位置绑扎上层钢筋。

钢筋绑扎完后,采用预制厚40mm砼垫块作保护层,经过四级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6.模板工程:6.1模板准备基础模板采用12mm厚多层板,多层板外形尺寸为1m×2m,首先配模,承台高875mm一块多层板配两块1000mm×875mm模板,现场拼装。

6.2模板支设及加固放好模板边线,抄好水平控制线,同时用砂浆进行模板底口找平,确保位置无误后开始安装模板,安装模板的同时要在模板拼缝之间敷设海棉胶条,基础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和外支法固定模板,模板拼完后,用架管在垂直方向加固并打地锚设斜支撑,架管间距450mm,水平方向用螺纹25钢筋设置2道钢筋围檩,对拉螺栓采用光圆12钢筋套丝,对拉螺栓与基础底层钢筋搭接焊,对拉螺栓水平间距500mm。

6.3模板拆除砼强度达到规范及设计要求后进行模板拆除。

模板拆除完毕,及时清除表面残渣并修整,然后分类码放整齐,配件集中放置。

工地不得存放暂不使用的架木工具,保证文明施工。

6.混凝土工程:6.1砼搅拌砼配合比由试验室配制,确定用泵车进行浇注,施工配合比应根据砂、石含水率修正砂、石、水的用量。

外加剂采用KDNOF-1。

水泥选用海拉尔蒙西水泥厂生产普硅42.5水泥,选用的水泥必须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砼所用的砂、石必须进行试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砼由集中搅拌站拌制。

6.2砼运输砼用罐车运到施工现场,汽车泵泵送布料入模。

6.3砼浇筑浇灌前,应清净钢筋表面的污泥、铁锈和其它杂物,确保砼的握裹力。

砼浇筑采用分层连续浇筑,不得集中一点下料,以免造成模板受力不均匀而变形跑模,混凝土各层浇筑间隔时间不得大于120分钟。

砼摊铺厚度泵为400mm每层砼必须在下层砼接近初凝前浇筑完毕。

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插入间距为50cm,快插慢拔,振捣上层砼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砼不小于5cm。

砼振捣是保证砼质量的重要环节,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不得漏振和过振,杜绝砼的蜂窝、麻面出现。

为了防止砼烂根、漏浆,在模板根部用砂浆抹角。

当砼表面产生泌水和浮浆时必须及时排出。

浮浆较厚时,在表面撒入冲洗干净的小石子,压入混凝土之中。

砼浇筑完毕后,及时抹平压实,彻底消除表面干缩裂缝。

砼终凝前,压实赶光。

在砼浇筑过程中,随时测定坍落度,并作好记录,若偏差较大及时调整、修正。

按规定留设标准养护试块2组外,现场还要留设同条件养护试块2组。

6.4砼养护砼浇筑完毕,待砼终凝后,采用塑料布、岩棉被覆盖洒水养护,养护7天。

7.回填土工程:依据图纸设计要求,必须在拆除模板后对基础进行防腐处理即涂刷两遍沥青漆,经隐蔽验收合格后再回填土。

基坑回填采用原土分层夯实,每层回填厚度不大于300mm,压实系数不小于0.94。

回填时采用自卸汽车运输,人工配合机械进行土料铺设,蛙式打夯机夯实,回填自下而上逐层进行。

蛙式打夯机每层夯4遍,蛙式打夯机不能打夯处采用冲击夯夯实。

分段回填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

夯实后,在监理的见证下用核子密度仪测定其密实度。

试验时必须分层取样,绘制取样平面图,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回填。

测量人员应实测每层铺土标高,并测其平整度,做好测量记录,控制偏差使之满足标准要求。

8.雨期施工措施:为防止雨后地表水进入基坑内,必须在基坑上四周围以500mm高土堤。

基坑底四周留1.0m 工作面,其外设置500*500的排水沟(坡度0.5%),设置两个集水井,井底积水由潜水泵抽至地表排水沟。

结构用钢筋下料、成型时应防止锈蚀,必要时进行遮盖,钢筋绑扎前必须进行除锈处理至规范允许的要求。

结构砼施工时,搅拌站应及时测定砂石的含水率,调整施工配合比,受潮失效的水泥禁止使用。

浇注时如遇下雨,须从搅拌、运输、浇捣都必须覆盖,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雨后不得马上进行回填土,土应经晾晒后含水率设计和规范要求时方可继续回填,作业层上不得进行扰动土层的其他工作,以免破坏土的密实性。

9、施工的质量标准及质量通病预防措施:9.1质量体系9.2.工程质量目标:分项工程优良率≥98%单位工程优良率100%混凝土外观:消灭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缝隙夹渣层、埋件不平整等施工质量通病。

表面平整度偏差<5mm,预埋件中心位移<3mm,标高偏差≤±2mm,几何尺寸准确,外形美观,棱角顺直。

9.3质量通病分析及控制措施9.4.工艺要求:模板支撑牢固、防止变形,结合处加密封条防止漏浆。

模板拆除后须进行清理、补孔,使之平整,并除去表面水泥浆。

钢筋加工前,先放样,经质检员检查合格后,再进行下料,先下样品料,下料人员应检查其尺寸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再大量下料,以保证下料尺寸准确。

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统一制作垫块,其尺寸应规矩,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严格按照砼的配合比进行砼的生产,当施工条件不良时应及时与试验室、搅拌站商定调整措施按规范要求定时检查砼坍落度。

砼计量器具按规定定期检定,每班拌制前需进行核准并做记录。

砼振捣工作应由有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的工人承担质检员跟班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土样试验时必须分层取样,绘制取样平面图,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回填。

10、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3 混凝土工程5.1.1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7.2.2 混凝土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

4.1.1 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设计。

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4.1.3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5.2.1 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5.2.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5.5.1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