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学第一章绪论1、中医食疗学: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配伍、制作和服法,以及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
2、“食疗“,又称”食养“、食治”。
第二章中医食疗学的发展史1、中医食疗学的显著特点:(1)历史悠久,文献丰富;(2)独特的食养卫生学说;(3)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4)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5)防治并重,以防为主。
2、我国食疗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3、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著的《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有名的营养学专著。
第三章中医食疗学的理论基础1、阴阳学说:机体阴阳双方的协调统一-----维系着------人体正常生理活动。
基本病机:“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饮食治疗利用食物的寒凉或温热之性来补偏救弊,泄气有余,不其不足,目的在于调整阴阳,恢复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
2、精气学说:精微物质化生为气,气则滋养脏腑,维持脏腑的各种功能。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3、脏器互补理论:协调脏腑,脏器互补。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之间、脏腑与躯体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脏腑病变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躯体表面某一部位,局部病变可以体现着某一脏腑病变。
一个脏腑发生病变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
动物脏器是“血肉有情之品”,能产生“同气相求”的效果,在防治疾病、调补虚损、强壮体质等方面有着药物不及的作用。
4、辨证施食观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就是辨证论治观的体现。
传统的食疗原则:“证同食亦同”,“证异食亦异”----------------传统食疗原则5、四气五味学说四气:又称四性,即指寒、热、温、凉。
五味:即指辛、甘(淡)、酸(涩)、苦、咸。
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化湿、开胃的作用,多用于表征。
酸味:“能收能涩”,具有敛汗、止泻、涩精的作用。
6、食物禁忌原则:(1)病中禁忌;(2)配食禁忌;(3)药食禁忌(相反);(4)胎产禁忌;(5)时令禁忌;(6)质变腐烂禁忌;(7)偏食禁忌。
(有必要的解释一下)各种性质食物禁忌:生冷:脾胃虚寒腹泻患者所禁;粘滑:脾虚纳呆或外感初起患者所禁;油腻:脾湿或痰湿患者所禁;腥荤:风热证、痰热证、斑疹、疮疡患者所禁;辛辣:内热正患者所禁;发物:能引起旧疾复发,新病增起的食物。
哮喘、动风、皮肤病等患者所禁。
第四章中医食疗品分类及制备1、食疗膳食烹制的主要方法:炖、焖、蒸、熬、炒、卤、炸、烧等等。
第五章食物的分类1、宣散风寒的食物:生姜、葱、芫荽、荠菜等,用于外感风寒感冒者。
2、疏散风热的食物:豆豉、茶叶、杨桃等,可用于外感风热感冒患者。
3、清热生津的食物:甘蔗、梨、菠菜、茭白、豌豆等,可用于燥热伤津口渴在者。
4、清热凉血的食物:藕、丝瓜、食盐等,可用于血热证患者。
5、清热利咽的食物:橄榄、罗汉果等,可用于声音沙哑,咽喉肿痛者。
6、温中散寒的食物:大蒜、辣椒、酒、桂皮、八角、茴香、羊肉等,可用于脾胃寒证之脘腹胀痛、泻痢、食欲不振者。
7、健胃助消化的食物:韭菜、洋葱、大蒜、生姜等,可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
8、软坚散结的食物:海鲜类食物,可用于痰核、瘰疬、肝脾肿大者。
9、止泻的食物:栗子、莲子、芡实、山药、白果、苹果、石榴、樱桃、杨梅等,可用于泄泻、肠炎、痢疾者。
10、补肺润肺的食物:百合、胡桃仁等,可用于肺虚久咳、肺热燥咳者。
11、补血的食物:大枣、龙眼肉、枸杞子、葡萄、鸡肉、猪肝、猪血鳝鱼、带鱼等,可用于血虚之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晕目眩者12、滋补肝肾的食物:黑豆、芝麻、桑葚、葡萄、乌骨鸡等,可用于肝肾不足之头晕眼花、腰酸而明着。
13、补肾助阳的食物:韭菜、胡桃仁、羊肉、龙虾、泥鳅、海鲜等,可用于肾阳不足之畏寒肢冷、阳痿滑精、宫冷不孕、尿频遗尿者。
14、重要药物的功效主治:大蒜:温中散寒,健胃助消化,驱虫、解毒;白果:化痰止咳平喘,止泻、止滞,固精缩尿,补肺、润肺;萝卜:增食,清热生津、清热凉血、清热解毒,健胃助消化,疏畅气机,通利大便,利尿通淋,花坛止咳平喘,补益脾胃;白菜:清热泻火、清热生津,通利大便,利尿通淋;韭菜:壮肾阳,增食,温中散寒,健胃助消化,活血化痰,补肾助阳,生发;核桃:生发,乌须发,益智,增神,壮肾阳,通利大便,补肾助阳。
第六章正常人群的食养1、正常人食物摄入:(1)充足的蛋白质一般每人每天每公斤体重应摄入1g(2)适量的脂肪(3)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碳水化合物是构成人体的一种重要物质,也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
2、老年人食养:【食疗原则】老年人的饮食特点:低热量,低脂肪,低糖类,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及适当的无机盐。
(1)饮食宜多样,不宜过精细;(2)膳食勿过腥荤;(3)饮食宜少食多餐,晚餐不宜过饱:热量分配早餐30%、午餐40%、晚餐30%。
(4)食品宜新鲜、忌变质,宜温软、忌冷硬;(5)饮食宜清淡,不宜过甜过咸。
3、孕妇食养:【原则】:补肾安胎,补脾益胃,滋养阴血【食物选择】:(1)头三个月:少食多餐,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2)四五个月时:胎儿大脑和神经发育,多食蛋白质;(3)五至七个月:胎儿发育较快,合理增加营养外,还要补充各种含维生素及矿质元素的食物;(4)妊娠后期:此时胎儿长大,使孕妇的肠道容积减少,食物应少而精,少食多餐,防止消化不良;(5)分娩前:进食糖、奶制品;(6)要注意的问题:孕妇的饮食如果超出正常的生理需要,则会造成发胖,其原因与过量的营养补给及怀孕后活动少有关,过胖的孕妇容易发生产科合并症,因而应减少脂肪和糖的摄入,如果病理肥胖应及时症治。
第七章亚健康人群的食疗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要求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协调的完整状态。
2、亚健康: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是非特异性的疾病前状态或特异性疾病临界状态。
3、期许体质人群的食疗:“补益脾、肺、肾兼顾心肝;食性平和、宜为平补;气血两虚宜益气生血、益气活血、益气摄血;忌寒忌湿,禁食油腻的原味食物及发物”(1)合理的热量,品种多样;(2)首选优质蛋白;(3)适量脂肪;(4)充足维生素、微量元素;(5)禁食油腻厚味、辛辣食物或发物。
4、血虚体质人群的食疗原则:“补血养肝,养心,益气生血”(1)多食含铁的食物;(2)选择优质蛋白;(3)摄入适量维生素;(4)禁食油腻厚味及油炸香燥之物。
第七章常见病的食疗第一节内科病的食疗1、感冒的食疗原则:(1)一般以清淡稀软为原则忌油腻、粘滞、酸腥、过滋补的食物;(2)多饮水;(3)*风寒感冒者忌食生冷刺激的食物;(4)感冒伴有饮食不振者,忌食油腻粘滞的食物;(5)增加营养以防感冒。
2、咳嗽的食疗原则:(1)咳嗽属实属热者,宜以清淡为原则;(2)宜萝卜、丝瓜、雪梨等,有调畅肺气、止咳化痰平喘作用;(3)忌烟酒,油煎炙烤食品也不宜食用;(4)咳嗽发病期间忌食鱼腥发物,以免咳嗽加重;(5)忌生冷。
[各型通用食物] 冰糖炖梨、烘烤橘子、川贝炖梨、白萝卜炲、糖煮金橘。
2、暑湿的食疗原则:(1)暑湿的调补方法以清暑利湿为主,佐以芳香化湿;(2)饮食宜清淡、清凉,多吃清署解热的新鲜蔬菜、水果;(3)多吃具有化湿作用的食物,如白扁豆、赤豆、荷叶茶等;(4)忌食甜腻、油腻、煎炙之品;(5)暑湿气阴两虚者,宜增加营养,但应以清淡食品为主,如鸭子、瘦肉等,即滋补,又营养。
3、甲亢症的食物选择:(1)“三高一低”,即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低脂肪;(2)疏肝理气类;(3) 清肝养阴类;(4)养心安神类。
4、*高血压的食疗原则:*采用低脂、低胆固醇、低钠、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和热量的食物。
(1)限制食盐的摄入,膳食宜清淡;(2)限制总热量,控制体重在标准范围内;(3)限制脂肪的摄入;(4)适量摄入蛋白质;(5)补充足量的维生素C;补充矿物质和钙、镁等微量元素。
4、高脂血症的食疗原则:(1)合理打印室调配;(2)控制热量,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量,适当增加植物油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取;(3)*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多食植物固醇;(4)*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糖类的摄入量;(5)增加膳食纤维;(6)保证充足的蛋白质;(7)保证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的摄入;维生素C、无机盐、纤维素能够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促进胆固醇的排泄。
(8)合理控制进食量,防止肥胖症的进一步发展;(9)食菇类食物;(10)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11)适宜的体育运动;(12)适量饮茶;(13)*血清中仅胆固醇增高者采取低胆固醇、低脂肪饮食。
食物的选择:(1)谷类为主食,勿过细过精,应多食粗粮;(2)减少食入动物性脂肪,多用植物油;(3)*忌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脑,蛋黄,鱿鱼等;(4)多食富含植物固醇的食物;(5)多食鱼类、大豆等;(6)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C);(7)烧食糖类;(8)宜清淡少盐:(9)适量饮茶,绿茶为佳。
各型食物的功效:大蒜、生姜、茄子、香菇、黑木耳、洋葱、海带、大豆及其制品、芹菜、向日葵籽、苹果、山楂、玉米、牛奶、花生、菊花、荷叶等等,都有抗血脂的作用。
5、冠心病的食疗原则:“低糖、低盐、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高钙”应减少饮食热量以控制体重,减少摄入脂肪总量及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限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量,供给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注意鸡蛋的摄入,一个鸡蛋中所含的胆固醇接近于300mg,当患有冠心病时应当每日食半个或两日食一个鸡蛋,不可一日吃数个。
(1)控制总热量,维持正常体重;(2)控制脂肪的摄入量与质;(3)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4)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5)适量蛋白质;(6)*保证必需的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供给:碘能抑制胆固醇被肠道吸收,降低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积,故能减缓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7)少食多餐;(8)清淡低盐。
6、*慢性胃炎:(1)饮食有节,定时定量,搭配合理,科学进餐(早餐宜好,午餐宜饱,晚餐宜少);(2)吃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坚硬、生冷、粗糙、含纤维过多的食物;(3)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4)忌烟酒、辛辣刺激的食物;(5)病人胃酸过少应吃些酸性食物;(6)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情绪乐观,避免紧张、焦虑,忧郁,特别进食时勿生气发怒。
*【食物选择】萎缩性胃炎患者宜饮酸奶,因为酸奶中的磷脂类物质会紧紧吸附在胃壁上,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使已受伤的胃黏膜得到修复。
酸奶中特有的成分糖分解代谢所产生的乳酸和葡萄糖醛酸能增加胃内的酸度,抑制有害菌分解蛋白质产生毒素,同时使胃免遭毒素的侵蚀,有利于胃炎的治疗和恢复。
7、慢性胆囊炎:【食疗原则】(1)胆绞痛急性发作时应禁食,可由筋脉补充营养;(2)发作缓解后,可进食清淡流质饮食或低脂、低胆固醇、高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的饮食;(3)胆囊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时避免进食油腻;(4)摄入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5)适量的膳食纤维可刺激肠蠕动,预防胆囊炎发作;(6)大量喝饮料有利于胆汁稀释,每日饮15500至2000毫升,防止胆结石形成;(7)少量多餐,反复刺激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泄,达到引流目的;(8)忌食刺激性食物;(9)合理烹调,宜用煮、烧、卤、蒸、烩、炖、焖,忌用熘、炸、煎;(10)温度要适当;(11)少食致胀气的食物;(12)多食蜂蜜、香蕉等润肠之品,以保证大便通畅;(13)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香菇、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