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德育,应从指导家庭教育抓起
家庭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德育方面,不能单打一地光抓学习。
要认清德育与智育的辩证关系,让孩子在学会做人的同时,走成才之路。
以德育人是教育的大根本,更是我们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要正确指导家长不断加深理解,以赢得家长们的配合与支持。
从家庭的实际教育来看,大多数家长往往把子女的智育问题放在第一位。
重视智育学习是对的,然而,在施教过程中忽视德育就是一种偏差了。
作为班主任,我们如何指导家长抓好家庭德育教育,配合我们抓好德育呢?
要指导好家庭教育,首先明确出现以上这种偏差的原因。
其原因可能有: 一是社会倾向的影响。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整个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越来越浓,一个人要得到满意的社会角色地位,文凭是首要的/通行证0。
这正如社会上流行的顺口溜:/年龄是个宝,文凭不可少0。
既然文凭那么重要,就得抓学习,学习上不去,其他就免谈!这种社会风气导致了家长们认识上的误区。
事实上,文凭与人才能否完全划等号?单纯抓学习,学习能否上得去?即使上去了,能否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这些,家长们全然没注意到。
二是家长觉得抓学习是具体的东西,抓德育就很抽象而无从下手。
比如,子女的每天作业,每次考试的卷子、分数,各种兴趣班,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拿过来一看就能/说事0,提出要求,进行表扬或批评。
而孩子的品德习惯问题就不那么具体,不那么好抓了,诸如孩子缺乏孝心问题,家长只能一般地说说,假如说了不管用,干脆连说都懒得说了。
家长们一般都会这么想:孩子还小,等慢慢长大了,就懂事、就懂礼貌,懂得关心人,有好的习惯了。
殊不知,这恰恰是放松了教育,使孩子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等孩子大了再改造就很难了。
三是多数家长对德育与智育的关系认识不清楚。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长期以来,一些家长把品德问题与智力、学习问题分割开来,认为品德问题可以慢慢来,
只要不出什么大毛病就行,多抓学习才是最实际、最实惠的。
我们不妨这样想一想,一个不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的孩子,能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吗?一个没有毅力的孩子,能刻苦攻读吗?一个没有良好习惯的孩子,能够认真地按质按量按时地完成学业吗?一个没有孝心的孩子,能够自立自强,少给父母添麻烦吗?这使我们不难得出结论。
一个孩子品德如何,将决定他的前进方向,是他严格要求自己追求进步的动力,也是他把学习搞好的重要保证。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知识学多了,道德品质就好了。
这也是一种误解。
知识掌握得多,有助于提高道德认识,但道德是需要实践的,必须进行情感培养、意志培养和行为训练,否则就会知行脱节,说一套,做一套。
因此,家庭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德育方面,不能单打一地光抓学习,要认清德育与智育的辩证关系,让孩子在学会做人的同时,走成才之路。
班主任怎样指导家长抓好德育呢?从家庭角度看,我认为重点内容应该是:
(一)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教育。
有的家长可能认为,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学校的责任。
其实不然,家长对孩子有以情激情的有利条件。
家长的爱国之情,对孩子是最好的熏陶。
爱国主义情感是孩子走人生正路的重要精神力量。
比如/5.120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举国同悲,大灾之后显大爱,全国人民都为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捐钱捐物救济受灾人们。
这时,家长可以结合这件事对孩子进行爱国教育,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指导家长对其孩子进行责任心、义务感的教育。
这既是家庭美德的内容又是社会公德的内容。
从小培养起孩子的责任心、义务感,无论做私事还是公事,都能认真负责,尽自己应尽的义务。
比如,双休日可以让孩子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最好规定时间和任务范围,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义务感。
以此为契机,家长也应教育孩子在学校做值日生工作,尽心尽责,完成任务。
(三)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勤劳节俭的教育。
勤劳节俭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尽管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了,但勤劳节俭的美德不能丢。
我们都知道,不勤劳的人是没有出息的,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
勤劳节俭,相辅相成,不勤劳的人不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珍惜劳动果实的人往往更勤劳。
比如,可以教育孩子把零花钱存起来,到非用不可时再用或为贫困、失学的孩子募捐等,并向孩子说清楚这样做的好处。
(四)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教育。
尊老爱幼、尊师爱友,这是中华传统美德。
一个有孝心、尊重长辈的孩子会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进步,让父母、长辈少操心,也给家庭带来更多的温馨与幸福。
(五)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遵纪守法教育。
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法制社会。
从小学法、知法、守法,会运用法律武器的人,在社会上能更好地发展,开创事业。
否则,可能在社会上摔跟斗,甚至误入歧途。
(六)指导家长对其孩子进行诚实守信的教育。
诚实守信才受人欢迎,受人尊敬。
在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社会里,不论做什么工作,以诚实守信获得发展才是最可靠的。
弄虚作假、欺世害民的人终将被唾弃。
(七)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人生理想、意志教育。
没有理想就没有奋斗目标,也就缺乏干劲。
个人的理想、意志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相一致,否则早晚要碰壁。
(八)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其他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
比如,劳动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都必须从小培养。
正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0。
好习惯终生受益,坏习惯终生受累。
(九)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从小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培养交往能力,培养乐观的性格,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这是万万不能忽视的教育内容。
以上列出的这些德育基本内容,家长们可能感到太多不好办。
其实,这些内容都是互相联系的整体,而不是彼此分割开来的。
比如,培养劳动习惯就包含着勤劳
节俭教育,包含着意志品质培养,同时还可以进行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教育。
总之,以德育人是教育的大根本,更是我们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要正确指导家长不断加深理解,以赢得家长们的配合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