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高三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高三地理期中试卷注意:1. 本试卷满分120分,分第Ⅰ、Ⅱ卷,第Ⅰ卷是选择题,第Ⅱ卷是综合题。

2. 请将姓名、学校、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 考试时间共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8小题。

每小题2分,共36分。

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写答案。

图1为“我国区域划分示意图”,图2为“图1中各区域平均单位面积环境承载力柱状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1中①、③、④、⑤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地形B.气候C.植被D.土壤 2.我国环境承载力总量最大的区域是A.①B.③C.④D.⑤ 3.我国耕地和水资源主要分布在A.①和②B.②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 图3是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字母F 、G 、H 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 .产业活动、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B .资源开发、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C .产品消费、废物排放、产业活动 D .资源开发、产业活动、产品消费 5.E 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图1 图2①资源枯竭;②环境污染;③生态破坏;④就业困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图4为我国工业集中分布区变化及五大经济圈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6~8题。

图76.与东部三大经济圈相比,“西三角”和“中三角”共同的发展优势是 A.科技水平高 B.工业基础好 C.廉价劳动力丰富 D.人地关系协调7.下列关于构建“西三角”经济圈重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提高经济圈内的城市实力,带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B. 促进经济圈内城市间合作,有利于西部区域协调互补发展 C. 促进资源、资金、人才和市场的集聚,形成产业集聚带 D.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赶超东部地区 8. “西三角”和“中三角”的构建易产生的影响是A.促进工业向西部边疆地区扩散B.吸引大量沿海地区人口迁入C.加快经济圈内工业化和城市化D.减小经济圈内的环境承载力 图5所示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

读图回答9~10题。

图 例9.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主要是由于南部①气温较适宜;②水资源更丰富;③开发历史较长;④城市众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0.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主要是由于北部地区 A.人口密度低 B.环境质量好 C.交通条件改善 D.油气资源开发 读图6“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模式图”,回答11~12题。

11.箭头③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A .台风 B .泥石流 C .酸雨 D .盐碱化12.修建三峡水库能减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这种做法与图5中相应的环节是A .①B .②C .③D .④ 图7为“我国将重点建设的大型新能源基地布局示意图”。

读图回答13~15题。

13.我国大型风电基地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地广人稀B.能源消耗量大C.矿物能源少D.风能丰富14.有关“近期太阳能基地”优先发展太阳能工业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太阳能最为丰富 B.太阳能产业基础好图6 图7C.能源供应紧张D.环境污染严重15. 在中远期大型太阳能基地建设地区,进行工程建设要特别注意防止 A.酸雨 B.水污染 C.土地荒漠化 D.水土流失草场载畜量指在适度利用原则下,一定的草地面积,一定的利用时期内,能够维持草地良性生态循环并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的情况下能饲养家畜的最大数量。

图8为“我国西北半干旱区某牧场草场载畜量和实际放牧量变化曲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16~18题。

16.1950-1975年期间,草场载畜量发生波动的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放牧 17.该牧场“人地关系”严重对立的年代及原因组合正确的是A.20世纪60年代——降水偏少B.20世纪80年代——过度放牧C.20世纪90年代——牲畜太少D.21世纪初以来——气候变暖 18.该牧场“人地关系”的演变过程,启示人们对可再生资源利用应 A.保持其自然状态,不可大规模开发利用 B.可任意开发利用,破坏后通过人工修复 C.一旦遭严重破坏,永远不可再加以利用 D.保护其更新能力,并适度加以开发利用二、双项选择题:8小题。

每题3分。

共24分,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写答案。

图9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能源供给相关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9~21题。

图819.图中①②③④的内容分别是北煤南运、西电东送、油价上涨和能源充足。

①和④分别是A. 北煤南运B. 能源充足C. 油价上涨D. 西电东送20.为了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需矛盾,协调东西部发展,我国正在积极实施的战略性措施包括A.能源资源跨区域调配B.推广煤炭脱硫技术C.大力实施产业转移D.关停各高耗能企业21.为了缓解我国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和环境污染严重状况,下列有关措施正确的是 A.倡导节能减排,能源消费多样化 B.放缓经济发展速度,提倡适度消费 C.加大煤炭、天然气的直接调入量 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图10为“2004年我国东、中、西部三大产业GDP 比重统计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图10显示,我国经济越发达地区 A.农业地位越重要 B.工业化程度越高C.第三产业比重越大D.产业结构越趋合理20.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东部沿海地区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并逐步消失B.近期内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区C.第三产业比重将超过第二产业D.新型工业将成为第三产业主体图11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1~22题。

22.关于甲、乙两地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 .交通具有沿河湖、沿铁路的便利 B .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配置差图10匹兹堡图11C.加工制造业接近原料、能源产地D.城市高度密集,都接近消费市场23.与乙地相比,目前甲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A.大量民工涌入,导致劳动力过剩B.城市间有机联系和协作程度不够C.城市规模盲目扩大,水土资源日益紧张D.农业基础明显削弱,单位面积产量下降图12为“1993~2003年西伯利亚(即亚洲北部)沙果特湿地上空(1千米高度)空气样中CO2含量的变化观测统计图”。

读图完成23~24题。

23.“观测数据曲线”出现明显冬高夏低的季节性波动,其形成原因主要有A.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CO2多B.冬季生物呼吸作用弱,呼出CO2少C.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CO2多D.夏季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CO2多24.依据“长期趋势曲线”,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A.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南扩展B.高山上冰川下限向上退缩C.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D.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

图13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

读图回答25~26题。

25.随着年份的推移,图示纬度带的臭氧总量A.最大值所在位置北移B.纬度越高下降越明显C.中、低纬地区没有变化D.高纬易出现臭氧层空洞26.臭氧总量减少的影响可能有A.危害人体健康B.地表温度升高C.平流层气温降低D.酸雨区面积缩小图13图12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三、非选择题27.读图14,完成下列要求。

(16分)①②图14 ⑴填表比较两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

⑵①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主要原因是▲。

⑶②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简述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

▲28.图15为“某区域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⑴该地区地势特点是 ▲ ;两大地形区的分界线大约是 ▲ 米等高线; ▲ 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其洪涝灾害多发生在 季节,主要原因是 ▲ 。

⑵从1985年后的湖泊面积变化看,该地区可能采取了那些有效措施? ▲⑶为了进一步加强流域的开发与治理,有人建议在P 处建坝蓄水形成水库。

你认为是否可行?为什么? ▲ ; ▲29.阅读下列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3分)材料一:南美局部区域地图(图17)。

材料二:厄瓜多尔首都基多,海拔2852米,图18为其气候统计图。

P图16图15图17图18材料三:智利属于中等发展水平国家。

该国矿业、林业、渔业和农业资源丰富,安第斯山脉有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铜矿,以盛产铜闻名于世,素称“铜矿之国”。

智利长期注重发挥地域比较优势,是世界上重要的水果出口国之一。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智利传统农产品越来越面临廉价进口商品的竞争。

(1)南美洲西海岸火山、地震频繁的原因是处于南极洲板块与 ▲ 板块交界处,为了监测板块移动,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

(2分) (2)据图说明基多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4分) ▲ (3)智利在振兴农业发展中,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3分)▲(4)据材料三,分析智利在铜矿开采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4分)▲ 30.表1为世界对一次能源的需求量表(假定各国政府的政策从2007年年终起开始不变);图18为我国目前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读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9分)⑴表中①和②代表的能源分别是 ▲ 和 ▲ ,这两种能源在消费过程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⑵2005-2030年,年平均增长速度最快的能源是 ▲ ,主要包括 ▲ 、 ▲ 等,它们目前还没有成为主导消费能源的主要原因是 ▲ 。

但因为它们具有 ▲ 和 ▲ 等优点,发展前景很好。

⑶与世界相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特点有 ▲ ; ▲ 。

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

⑷我国水电消费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 ▲ ,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

开发水电可兼有其它哪些效益? ▲⑸简述我国大规模建设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表1:世界能源需求表(百万吨标准油)图18能源消费构成图高三地理期中测试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三、综合题:本大题共5题,共计60分。

27.(16分)⑴ 填表比较两区域部分特征的差异。

⑵①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②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主要人为原因:。

28.(12分)⑴ ; ; , , 。

⑵ 。

⑶ ; 。

29.(13分)(1) , ________。

(2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