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学院专业课(社会心理学)论文课题:大学生惰性心理的调查研究专业年级: 劳动与社会保障1011学生姓名:顾琛学号:1020406101指导老师:艾振刚评阅人:2012年5月30日江苏苏州内容摘要经过十年寒窗苦读,我们从高考大军中脱颖而出,终于步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象牙塔。
可是面对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不少大学生逐渐产生了惰性,开始逃课、玩游戏、宅在寝室、极少参与学校社会活动等。
为此,我经过询问以及搜集调查资料的手段,得出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惰性的初步结论,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有逃课经历,不少大学生想好好学习,可就是自制力太差。
希望这份报告能够给众位同学以警醒,同时使老师和学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的进行改进。
学习是在校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
但是,从最近的研究情况来看,现在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
许多的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
甚至挂科的人数也居高不下。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一个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并且整天都在学校学习的一个群体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为了使这种现象得到及时的缓解,我们小组对造成大学生学习惰性的原因以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得出结论。
希望通过反馈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并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改变这样的情况。
关键字:惰性心理现状特征形式原因对策目录引言 (4)惰性心理理论分析 (5)大学生惰性心理表现现状 (5)(1)做事拖泥带水,敷衍了事 (5)(2)因循守旧,盲目从众 (6)(3)依赖心理 (6)(4)空想心里 (6)大学生惰性心理产生的原因 (7)(1)教育机制的不完善 (7)(2)个人的因素 (7)(3)学校教育管理存在的缺陷 (7)大学生惰性心理的解决措施 (8)1.教育机制方面 (8)2、个人方面 (8)3、改善学校管理 (8)总结 (9)引言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随着我国从农业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日益推进,知识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强大作用。
这样的历史条件不仅给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创造了平等的机会,更给通过学习掌握了人类大量科学文化知识的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但同时,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近些年来连续大规模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都迅猛上升,大学生不仅在人才济济的校园内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离开校园踏上社会后更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的挑战。
当然,大多数大学生都能认识到这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他们心理积极健康,能不断适应环境,努力学习各种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利用各种机会充分锻炼自己,提升各方面的素质,为自己在社会上立足、成为一名有竞争力的劳动者打下基础。
但在一些大学生身上却存在着一种相左的现象,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学校园,一时难以适应,心态十分复杂,惰性心理十足,表现为对学习没兴趣,求知欲衰竭,进取心不足、安于现状、得过且过,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失去斗志。
这种惰性心理的存在,不仅会使他们在校期间不珍惜时光、无所作为,而且会消磨他们的意志,有损于他们的宝贵前程。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惰性做调查研究,深入剖析其原因,旨在改善当今大学生的惰性心理,成就新一代大学生应有的风范。
一、惰性心理理论分析一般意义来讲,惰性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特别是新生事物表现出保守、落后、怀旧、后退、极力干预和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
在一些大学生身上,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惰性心理,这种惰性心理的存在,不仅会阻碍他们的学习、生活,而且还有损于心理健康。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惰性心理是指因主观上的原因而无法按照既定的目标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人懒惰的本性;不易改变的落后习性;不想改变老做法、老方式的倾向。
当一个人又懒惰心理时,通常会做事迟迟不动,一拖再拖。
惰性,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亦称之为社会惯性,是指对客观现实和新生事物表现出的一种怀旧、后退、排斥和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
而在现实生活中,惰性心理则主要表现为苟且偷安、趋乐怕苦、不思进取、思维封闭等心理和行为。
人类社会中,惰性心理与积极进取、朝气蓬勃、知难而进的精神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照。
懒惰的人常常有得过且过、依靠他人的思想;而积极向上的人则往往独立自强,奋发向上。
以我们大学生这一群体为例,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大学期间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学校园迷失了自我,失去学习兴趣,求知欲衰竭,进取心不足,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结果碌碌无为;而也有一些人能清醒的认识到竞争压力巨大、就业形势严峻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文化科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开拓眼界,从而使自身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也为自己带来了光明的前途。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惰性心理具有着十分巨大的危害,不仅会消磨人的意志,也会有损人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这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大学生惰性心理表现现状(1)做事拖泥带水,敷衍了事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拖延心理和拖延行为,这是一种明显的惰性心理行为。
通常在学习上,一些学生选择上课不听讲,甚至逃课,对书上的知识点不闻不问,做过的题目一知半解。
等到考试的时候才想到要去复习,临时抱佛脚,因而经常弄得自己焦头烂额,其效果令人不敢苟同。
考前甚至熬夜复习,更甚者干脆考试作弊,主动承受道德风险。
事实上,大学生拖延的事例比比皆是,只是见怪不怪而已。
其实很多大学生大多意识到拖延的坏处,确认在拖延已决定要做的事。
很多学生经常怨恨自己并暗示自己下不为例,然而时隔不久,又会再犯拖泥带水的毛病,使自己陷入新一轮情感折磨中。
(2)因循守旧,盲目从众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表现出不愿创新,人云亦云的惰性心理状态。
也就是已经形成了思维定视。
每遇一事,便循着他人的路线去做,不积极思考,创新思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性的惰性心理。
二十一世纪需要创新的人才,因而在就业市场上,往往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能获得好的职位。
然而,现今大学生却大多数缺乏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做事喜欢“随大流”,这有碍于大学生的身心成长。
(3)依赖心理现在大多数90后都是独生子女,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有些90后大学生往往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的状况。
例如两三年前爆料的清华才子因生活不能自理而被校方要求退学这一事件。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依赖心理还是比较严重的,不仅仅表现在生活自理方面,更多的是在于“靠父母,靠别人”。
即在家靠父母,出去靠朋友,自己却不付出努力,坐享其成。
这种现象也主要集中于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之中。
对于广大学子来讲,依赖心理犹如毒品,残害了他们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精神。
(4)空想心理不同于圣西门与傅里叶的空想主义,这里指的空想心理绝对是贬义的。
空想心理指的是脱离实际,以愿望代替行动的畸形心理。
大学生一般都有自己的梦想,而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少的挫折,一些学生由于缺乏“抗击打”的能力,很快就会半途而废。
既然无法付诸于行动,就演变成了天马行空,好高骛远的空想,从此便浑浑噩噩的沉浸在虚幻中,不能自拔。
等到一觉醒来,才知道这几年的青葱岁月就这么被浪费了,于是便懊悔不已,可是,已经晚了,不是吗?一味的空想只会加深惰性的心理,放松对自我的要求,碌碌无为便是其结果。
(1)教育机制的不完善当今社会下的教育机制培养人才的方式是压迫式的推动,而正是这种教育机制扼杀了绝大多数大学生独立创新的精神。
使得大学生们不是为了自己而学,而是为了父母,老师而学。
从而就会逐渐削弱大学生对学习以及生活的乐观积极性,于是便滋生了惰性心理。
因此,不完善的教育机制乃是大学生惰性心理普遍滋生的根源。
(2)个人的因素1.目标对一个人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什么样的目标造就什么样的人生。
而那些没有目标的人则常常在“现在该干什么?”的问题中犹疑不定,这无疑为惰性提供了滋生的温床,于是惰性心理便常常萦绕其左右,其人生也宛如浮萍一般随波逐流,庸碌懒散。
当然,目标和上进心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即使有目标,假若没有一颗上进心,目标也就失去了其实现的途径而终将沦为空想。
2.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以及百折不回、直面挫折的意志力,在困难与挫折的面前一味逃避,当初的雄心壮志烟消云散。
无数的经验早已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缺少了这种关键的品质都是难以成功的。
一个人无法坚持就意味着放弃,放弃便意味着选择逃避现实,而逃避现实便会滋生惰性心理。
3.缺乏对自身明确的认识。
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人不会盲目地说“不行”二字,对自己能力的了解是他们强大的精神后盾;而很多人则因为不了解自己导致认为自己样样能力都不行,妄自菲薄,日日沉湎于这样的情绪中,在问题与困难前或逃避或低头,最终一事无成。
(3)学校教育管理存在的缺陷学校缺乏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状况的管制,往往不重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忽略其心理的健康。
在奖惩措施上也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因而无法对大学生的全方面做出相应准确的评价,任其惰性心理的发展以及行为的放纵,加快了惰性心理的蔓延。
1.教育机制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对学生初级阶段的教育的改革工作,改进教育方式,应对新时代的要求,建立健全新的教育体制。
使学生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对学习的态度和看法。
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
才能在新的时代中培养大批的高素质优秀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极度需求。
2、个人方面刚才我们已经强调了目标的重要性,其必要性自不待言。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天的时间都得到了充分的规划,从而充实生活,战胜惰性。
很多人在开始做某一件事时都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理想化的结局,或者说是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自我,可是往往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半途而废,失去继续向前的信心与动力,有时甚至在离成功只有数步之遥的地方停了下来,令人不由不扼腕叹息。
这固然是毅力与意志力不足的问题,但要解决这一问题却需从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入手。
正是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才会导致不能够长时间专注一件事情,偶遇困难,便“知难而退“,落得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结果。
提高自我控制力有很多途径,例如在一开始时寻求他人的监督与帮助等,但归根结底仍是要靠自己的,严格要求自己,时时鞭策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并为之自豪,同时理智看待自己的缺点与不完美之处,成功时不忘乎所以,失败时不消极悲观,才能真正意义上战胜惰性。
3、改善学校管理(1) 做好学生学习动员、心理健康等工作。
同时积极开展一些能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积极进取的心态方面的活动,将正确的观念不断深化,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而使其能够从自身出发,从一定的高度考虑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从正确的角度和更高的层次对待学习,保持对学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
同时,可以针对学生有目标却不明确的现状,鼓励以及指导学生建立清晰的目标,并且敦促他们按照自己的目标,制定一个清晰的行动计划(2) 制定严格的硬性规定,对学习成绩制定严格的限定,规范考试纪律,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从外部向学生施加压力,督促其养成日常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