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心理学课件
“还有”,B透了口气说 “请您接着算”,他又变 换着出题速度继续出题。 “火车继续往前开,到下 一站又下去141人,上来 111人;再下一站下去22 人,上来78人;再下一 站下去5人,上来6人。 这时他突然说“完了,卡 洛米先生。”
A轻蔑地笑着说“您马上 就想知道结果吗?”“那 当然”B说,“不过我现 在并不想知道车上还有 多少人,我想知道的是 这趟车停靠了多少站?” 这时,心算家一下呆住 了。
时弱时强的 周期性 变化
小实验
凹进去?凸出来?
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 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的 起伏。 注意的起伏是不随意的,是意识很难直接 控制的。 注意起伏是正常的注意现象,它具有防止 疲劳,提高注意稳定性的作用。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客观因素: 注意的对象(单调、静止——复杂、 变化) 主观因素: 人的积极性(态度积极,有浓厚兴趣) 人的身体状况(失眠、疲劳、生病— —健康)
心算家为何答不出心理学家的问题? 心理学家又是怎样把心算家难住的? 注意的概念及种类
注意的功能与品质
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特性与定义
集中性 指向性
心理活动 对一定对象 注意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无所不为也就无所为。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一)适应性运动 注意发生时,有关感觉器官会不由自主地朝 向被注意的对象。“侧耳倾听”、“举目凝视” 等。 (二)无关运动的停止 身体其他运动暂时停止。 (三)生理变化 血液循环、呼吸等的变化。
•
•
• •
对活动任务的认识 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个体的意志努力 对活动的精心组织
三、注意的特征(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
定义
同一时间内 清楚把握对象 数量 7± 2
1/10秒
黑圆点:8~9 无联系字母:4 ~6 几何图形:3 ~4 无联系单字:3 ~4 有联系的词句:5 ~6
有 限
相关因素
(1)知觉对象的特点;
小资料
5~7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15分钟左右,7~10岁 的儿童可达20分钟,10~12岁的儿童可达25分 钟,高中生一般能坚持30~45分钟。 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表现出高度的注意 稳定性。
(三)注意的分配
分配
同一时间内 指向不同的对象
条件
多种活动 只一种不熟悉 其他自动化
(四)注意的转移
(三)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整合功能
4、调节和监督功能
7 9
5
3
问:图上写着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答案:数字分别是9,7,5,3 总和:24
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下面图形中,你先注意到的是哪个圆?
你注意到了图中的哪一个小脸?
(二)有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 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
第四单元
一、概述
(一)意识的定义
连续体
觉醒状态下 觉知
身心系统 统合、管理 和调节作用
未觉察到的 心理活动
无意识的 行为
对刺激的 无意识
(二)意识的形态
连续体
觉醒 觉知
前 意 识
过去经验 平时未知觉 需要时 重现或提取-知觉
浅 意 识
无知觉
被控制和压抑的 欲望和情绪等 当时不觉知
二、几种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1)
定义
天明
24小时为单位 机体活动的 一贯性、规律性的 变化模式
天黑
第二单元
心算家与心理学家的故事
卡米洛先生是著名的心 算家,不管多么复杂的 难题,他都能立即得出 正确答案,其心算史上 从未有人难倒他。 一年青心理学家慕名而 来,微笑着和心算家打 招呼,心算家客气地请 其随便出题。
“一辆载有283名旅客的 火车驶进加站,下来35 人上去85人”B不紧不慢 开始出题,A轻轻一笑。 “在下一站下去25人上 来76人”题越出起快,“ 再下一站下去61人上来 69人,…”B说得几乎喘 不过气来了,“还有吗” A非常同情地问。
(2)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等。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T C I A H N E 图1
G
TEACHING 图2
成人注意的平均广度
黑色圆点 外文字母 几何图形 汉字
8~9个; 4~6个; 3~4个; 3~4个。
(二)注意的稳定性
稳定性 起伏
在一定时间内 保持 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
(二)梦
快速睡眠期
不连续性
正常的 生理和心理现象
睡眠 剥夺
睡眠剥夺实验
时间:1966年8月 地点:日本东京大学 对象:23岁男性青年 剥夺睡眠时间:101小时8分30秒 结果 生理: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无明显变化 食欲很好,体重增加1.5公斤 心理:注意力集中难,出现种种错觉和幻觉
(三)生物节律
清醒和警觉时 (波小频高)
安静和休息时 (波大频小)
睡眠时 (波更高频更小)
恢复机能 保护机体
快速眼动睡眠 慢速眼动睡眠
(一)睡眠(2)
入睡 期 10’,身体放松,呼吸变慢 易惊醒; ↓,频率不规则 20’,难醒 40’,出现波
慢速 眼动
90’
肌肉更放松,各指标变慢 绝多数为波,快速眼动
转移
根据新的任务 主动地 一对象→另一对象 一活动→另一活动
速度 质量
对象的性质 个体的态度 原活动紧张度
因素: (1)原来注意的紧张度和活动的性质; (2)个人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3)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
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无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学环境方面 在教学内容方面 在教学方法方面 在教学语言方面
二、 注意的种类
无 无意注意 不需 有 不需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刺激物的特点 个体的主观状态
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 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 刺激的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个体的主观状态
个体的需要和兴趣 精神与机体状态
知识经验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