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佛教艺术赏析论文

佛教艺术赏析论文

佛教艺术赏析论文墨予
禅宗六祖慧能曾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转眼已两千多年了。

经过与中华本土文化无数次的碰撞,终于有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兴盛。

佛理的精深,无法言喻。

读一本佛经,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每一句箴言,心就像木鱼,一下一下地被敲着,由混沌变为洞彻。

喜爱林清玄的文章,不仅是因为他清雅的文字,更是因为那字里行间的禅意。

在我看来,探究佛理的人,思想定不会浅薄。

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品一杯清茗,读一本佛经,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奢侈。

每个人都上紧了发条,狂奔向下一个目的地,步伐虽快,心却早已疲惫。

仓央嘉措曾经说过:“在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是啊,汲汲于名利,奔走在尘世,任由那颗心渐渐停止跳动,那么多人泯灭良知,亲手铸就一个个炼狱,最终纵身一跃,自己尝了苦果。

求佛,无数善男信女踏进金光闪闪的大雄宝殿,诚心祈求,他们求的不是佛,有的求的是尘世的安稳,对于这,我想,佛大约是慈悲的。

偏偏有那么多人求的是心安,倘若如此,他们大概是走错了地方,佛应该更希望他们能弥补自己的罪过。

我信仰佛,但我很少踏入富丽堂皇的寺庙,那里的佛,或许只有一个金色的躯壳。

心在哪儿,佛就在哪儿。

有人砸了佛像,毁了香炉,说:“念了半辈子佛,一个子儿没发。

”此等粗鄙之语,只怕他是念了半辈子的财。

有人说,佛家讲究万念皆空,若无欲望,生亦何欢呢!在我看来,空是得道者的境界,生于尘世,注定“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不能,佛亦是尘世中人所化,有的如文殊普贤,让人顶礼膜拜。

而弥勒佛袒胸露乳,却无人说他不是佛,人人都说他那一抹笑意味深长,我却认为那是他的一抹人性,身处西方极乐,自然普度众生,但他更为人所亲近。

只需将佛的思想注入凡人的躯壳,纵使不能六欲尽除,但以一双眼看人间悲喜,若是与人为善,便兼贪嗔痴恨,也是对众生的怜悯,在我看来,亦是佛。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何必争名逐利,拥一份禅意,一路前行,如木槿花般,优雅盛开,从容老去,有何不可?。

相关主题